提起清初的甘鳳池,江湖上沒人不豎大拇指。
這位江寧出身的大俠,是清初八大拳勇之一,一手內(nèi)家拳使得出神入化,既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又能像提稻草似的扛起水牛尸身。
可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晚年竟在街頭戲弄驢車時,被普通農(nóng)夫一鞭子抽倒,沒多久就沒了氣息。
是農(nóng)夫藏著絕世武功?還是這位大俠早已不復(fù)當年之勇?
這背后的故事,比說書先生講的江湖段子還離奇。
打虎提牛成傳奇:這大俠真不是吹的
康熙年間的江寧城南,七八歲的甘鳳池過得比路邊野狗還慘,父母雙亡后只能靠街坊接濟半塊咸菜、一口饅頭活命,整天跟流浪兒搶食打架。
但這小子天生是塊練武的料,雖說拳腳沒章法,可憑著一身橫練筋骨和不怕疼的狠勁,十幾歲就成了城南一霸,沒人敢惹。
真正讓他命運翻盤的是一場 “賭命打虎”。
當時江寧西郊猛虎咬死樵夫,縣官貼出告示懸賞 50 兩白銀捕虎,滿城沒人敢應(yīng)。
要知道,清代中期 50 兩白銀相當于現(xiàn)在 2 到 3 萬人民幣,能買 2500 到 3300 斤大米,夠普通家庭吃一年多。
甘鳳池酒后一沖動,揣著塊鹽巴、拎著破銅鑼就進了山。
他把鹽巴混著雞血引老虎現(xiàn)身,趁老虎舔食時猛地敲鑼驚虎,躲過虎撲后抓著削尖木棍直刺虎喉,硬生生扛著虎爪抓傷,拽著虎尾借下坡地勢把老虎壓在巨石下。
這一戰(zhàn)讓他名聲大噪,也引來了余姚武學(xué)宗師黃百家。
黃百家一看這小子是塊璞玉,直接問他要不要拜師。
甘鳳池 “撲通” 跪地,跟著師父進了四明山,三年沒下山,不僅洗凈了市井氣,還學(xué)全了 “內(nèi)家花拳”,拿到了《花拳總講法》拳譜。
后來他又拜隱世高人一念和尚為師,學(xué)了 “以氣馭力” 的絕技,這可是內(nèi)家拳的精髓 —— 氣沉足底,勁從脊發(fā),能把全身力氣聚于一點爆發(fā)。
習(xí)武七年,他當眾從屠戶肩上接過剛宰的水牛,扛著跟沒事人似的,“提牛擊虎” 的名聲就此傳遍江南。
真正讓他坐穩(wěn) “江南大俠” 名號的是兩場硬仗。
一次在揚州,“山東鐵腳” 張大義帶著鐵鞋踢倒三個教頭,號稱 “一腳斷木,兩腿掃鐘”。
甘鳳池慢悠悠走出人群,等張大義鐵鞋踢來,他不閃不避,雙掌一合接住來腿,借著對方的力道輕輕一推,就把這壯漢摔出老遠,鐵鞋都掉在了地上。
另一次是跟揚州張家護院總教頭馬玉麟比,這 “馬猴兒” 輕功了得,能在屋檐上翻飛,結(jié)果被甘鳳池兩根手指就戳翻在地。
從此江湖流傳 “北有鐵掌羅,南有軟勁甘”,他的武功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卷入大案失心神:大俠的軟肋從不是武功
江湖有句老話:“不怕對手的拳頭硬,就怕人心的刀子毒?!?/strong>
甘鳳池的武功沒遇到對手,可朝堂的漩渦卻把他卷得暈頭轉(zhuǎn)向。
雍正七年,一場轟動江南的 “朱三太子案” 砸到了他頭上,這案子可不是小打小鬧,前前后后牽連了 185 人,連真正的崇禎四子朱慈照都被滿門抄斬。
這事說起來也冤,甘鳳池那會兒已經(jīng)有點歸隱的意思,可架不住有人找上門。
反清復(fù)明的張云如打著行醫(yī)的幌子,拿著明代遺民的族譜,天天跟他念叨 “朱氏當興”。
甘鳳池骨子里那點江湖義氣作祟,覺得 “幫兄弟一把是應(yīng)該的”,就幫著介紹了幾個徒弟,偶爾掩護下往來的人。
可他沒料到,這在江湖是義氣,在清廷眼里就是謀逆大罪。
浙江總督李衛(wèi)一出手就沒客氣,借著給兒子找?guī)煾傅挠深^把甘鳳池誘捕了。
關(guān)進大牢后,刑具沒怎么用,軟刀子卻扎得疼 —— 天天有人跟他說 “你那些兄弟都招了”,李衛(wèi)還親筆寫信勸他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最后,這位曾經(jīng)寧折不彎的大俠還是提筆寫了密供,三天后被放了出來,官府還假惺惺地 “還他清譽”,可江湖上的唾沫星子早把他淹了。
有人說他 “賣友求榮”,有人編說書段子罵他 “夜里夢見兄弟索命,三天不敢說話”。
從那以后,甘鳳池像變了個人。
內(nèi)家拳最講究 “氣沉丹田、心神合一”,可他整天被愧疚和罵名纏著,氣脈早就亂了套。
以前他能一拳打死老虎,靠的是 “以氣馭力” 的整勁,全身力氣從腳底涌泉穴起,經(jīng)腰胯傳到拳頭,可心境一亂,這股勁就散了,跟沒了根的樹似的。
他不再授拳,不再見江湖朋友,搬到江寧老宅里躲清凈,昔日的江南大俠,慢慢成了街坊眼里 “孤僻的老頭”。
這時候的他,武功或許還剩點架子,但精氣神早垮了,這才是最致命的。
一鞭殞命非奇遇:殺死大俠的從來是生活
晚年的甘鳳池,徹底沒了 “大俠范兒”,反倒多了個讓人看不懂的癖好 —— 戲弄驢車。
江寧有條米巷,每天清晨都有農(nóng)夫趕驢車送米,他就天天坐在巷口石墩上,等驢車過來就突然沖上去撞一下,嚇得驢子摔落米袋,他卻笑得前仰后合。
街坊們都覺得他 “老糊涂了”,其實這哪是糊涂,分明是心里太苦,只能靠這種荒唐事排解寂寞。
可玩笑開多了,遲早要出事。
那天天還沒亮,城西一位老農(nóng)趕著瘦驢馱著早米進城,甘鳳池又故技重施,直挺挺撞向驢肚子。
老農(nóng)急了,這米是一家老小的活命錢,他厲聲呵斥:“老頭兒,別太過分!”
甘鳳池卻嬉皮笑臉:“這驢比我還年輕,撞一下怕啥?”
老農(nóng)也不廢話,從車上抄起牛皮鞭,“啪” 地一聲甩在他肚子上。
就是這一鞭子,把這位傳奇大俠抽垮了。
甘鳳池身子一頓,后退三步,臉色瞬間慘白,捂著肚子踉蹌著回了家,從此再也沒出過門。
幾天后鄰里破門而入,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死在竹榻上了。
消息傳開,各種猜測滿天飛:有人說老農(nóng)是隱世高人,一鞭點了他的死穴;有人說他內(nèi)力反噬,被自己的氣給憋死了。
其實哪有那么多 “隱世高人”?
真相可能簡單又殘酷。
首先,甘鳳池那會兒已經(jīng)快九十歲了(一說活到 80 多歲),身體機能早跟不上了,別說挨一鞭子,就是摔一跤都可能出事。
其次,他的內(nèi)家勁早就亂了套,內(nèi)家拳講究 “縮谷道聚丹田氣”,他心境郁結(jié)多年,氣脈不通,這一鞭子正好打在丹田附近,相當于給紊亂的氣息來了記 “催命符”,直接引發(fā)了內(nèi)勁反噬。
最后,老農(nóng)的鞭子也不是吃素的,牛皮鞭甩起來力道足,打在身上能疼得鉆心,對一個年邁體弱、心神俱疲的老人來說,根本扛不住。
至于那位老農(nóng),打完人就趕緊送米去了,后來聽說甘鳳池死了,嚇得再也不敢走那條巷,哪是什么 “高手”?
說白了,殺死甘鳳池的不是一鞭子,也不是農(nóng)夫,而是當年案后的愧疚、江湖罵名的折磨,還有晚年孤獨絕望的生活。
甘鳳池的故事,越品越讓人唏噓。
他能打贏天下無敵的高手,卻扛不住人心的算計;能赤手空拳戰(zhàn)勝猛虎,卻躲不過生活的磋磨。
所謂 “農(nóng)夫是高手” 的傳言,不過是后人不愿接受 “英雄遲暮” 的美好想象罷了。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再厲害的人,也敵不過 “心境” 二字。
甘鳳池的武功再高,沒了精氣神的支撐,也只是個空架子。
他的結(jié)局也提醒我們: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拳頭硬,而是心里穩(wěn)。
可惜這位江南大俠,直到最后也沒明白這個道理,落得個 “一鞭殞命” 的荒唐結(jié)局,只能成為說書人嘴里一聲嘆息的段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