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國足選帥的年薪又惹出大新聞,稅后突破千萬這個數字一擺出來,球迷圈立馬炸了鍋,畢竟中國足球這幾年讓人看得夠鬧心了,突然豪擲千金找新主帥,第一反應肯定是“值不值”—沒錯,錢到位了,但國足能不能花對地方,誰都心里沒底。
先說點硬核數據,這次中國足協給國足新任主帥劃定的預算,是稅后120萬到150萬美元,匯率算下來就是1070萬人民幣出頭,這工資水平擱亞洲妥妥是前幾名了,就算和韓國這種常年進世界杯的隊一比,也不算寒磣,揚科維奇之前帶國足時,年薪稅后120萬歐元,跟克林斯曼在韓國隊拿的差不多,后者可是德國傳奇,世界杯冠軍隊成員,歐洲教練圈的鐵牌;反觀揚科維奇,歐洲履歷主要還是青年隊、二流小俱樂部,能拿到這檔待遇說實話,國足還真沒擺爛,至少在工資上沒虧待人。
不過你說新帥這薪水能有多少吸引力,真不能只靠牌面聊,歐洲主流聯賽那種非豪門教練,有幾個能稅后拿到一百萬歐元說到底也就一般水平,不少二三流名帥聞風而動,這次國足主帥申報人數蹭蹭飆到四五十個,里面不是沒在五大聯賽混過的名教練,要不是錢光鮮真沒人愿意來這壓力山大的燙手山芋,畢竟國足成績和輿論環(huán)境讓頂級主帥都得猶豫一下,誰會為了自虐硬杠呢,所以這份預算確實是吸引名帥的最大資本,也是現在中國足球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底氣。
說白了,這場“選帥大賽”堪稱一場帶著干貨的玩法,搞得像是世界杯主教練招標,每個人都瞄著中國足球這塊大蛋糕,名帥云集,但結果到底會怎樣沒準,網友開玩笑調侃這薪資能不能把安切洛蒂、穆里尼奧都拉來,理智點說,人家大咖一年能拿幾千萬歐元,國足這價碼更有點像歐洲中游球隊請外來教頭,不過話說回來,在亞洲這個圈子里就已經是頂配了,足球說到底還是要講實力和資源,這回中國足協確實用了點真金白銀,不搞虛頭巴腦的談情懷。
問題來了,錢花到這份上,國足能不能真讓名帥“發(fā)揮”?說實話,主教練再牛,也需要能湊齊好兵好馬,偏偏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不是教練工資,而是球員水平和聯賽土壤,自家聯賽競爭力有限,青訓體系一直到處漏水,大環(huán)境不給力,哪個教頭來了都得掂量半天,誰能把這一攤子隊伍帶出亞洲破圈,其實輿論早就不信單靠外教就能一夜功成,成功案例稀少,李鐵、里皮、揚科維奇,從土帥到世界名帥都試過了,賽后該噴還是噴,該辭的還是辭,溢價帶來的更多是壓力和焦慮。
但不得不承認,吸引高水平外教參與競爭,總歸是好事,至少讓國足有機會挑到靠譜一點的主教練,比只從國內教練圈里挑誰舍得魄力,這次真的是給全世界開了大門,主帥人海選拔規(guī)模夠大,足協也算擺明了態(tài)度,這一波操作球迷首先認賬,但話說回來,選帥難比踢球還難,想避坑不是靠開高薪就能一勞永逸,要是選來一個不合適的,“擺爛”言論怕是要占滿評論區(qū)。
此時此刻,不少球迷已經開始“對噴”,有人拍手點贊,說終于舍得花錢了,有人吐槽這錢還不是花冤枉了,畢竟歷史反復證明,中國足球從來不缺給主帥開高薪,只是成效總讓人摸不清,國足成績決定了主帥壓力大過天,不出成績立馬罵上熱搜,這工資就像“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砍得住工資,不一定砍得住球場潰敗,換帥這事兒,每次都搞得像是重啟人生,現實卻往往只是換個鍋蓋繼續(xù)燒火。
眼下,誰能從四十多名教練中殺出來,成為國足未來三年的掌舵人,這懸念還是挺足的,有經驗的網友都懂,主帥重要,但后續(xù)是看能不能帶出體系和改變環(huán)境,與其一廂情愿“熱血喊口號”,不如冷靜拆局,錢花了沒錯,就看能不能用在刀刃上,這才是中國足球少有的靠譜選擇,畢竟當年里皮再貴也沒給國足帶來世界杯門票,反觀日韓韓國一分錢一分貨,主帥和球員理念一體化,成績自然穩(wěn)定。
說到底,這筆千萬年薪的選帥大動作,已經登上了體育圈頭條,國足將來能否翻身不能只靠“砸錢”,但如果連這點底線都沒有,名帥哪個肯來冒險?中國足球需要的不只是工資榜“沖榜”,更要有勇氣直面體制、青訓、聯賽這些老大難問題,也希望這次真的能選出一個靠譜的掌舵人,讓球迷不再一邊看球一邊“擺爛”評論,至少讓外界看到點誠意和希望。
結局還得慢慢等,不過這波操作已經擺出了態(tài)度,后續(xù)怎么收場,也許真能帶來轉折點,起碼讓我們有資格對下一次中國足球的“爆點”繼續(xù)評頭論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