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削球手被主流打法“冷落”,其實一點也不夸張,國乒這兩年就一直被這個話題攪得不消停,WTT大滿貫賽資格賽首輪,才18歲的朱梓予頂著冷門選手身份,硬是3比1掀翻了中國臺北的簡彤娟,這場勝利不只是晉級那么簡單,背后還有削球打法能不能在現(xiàn)在的乒壇立住腳的爭論,大家都知道,削球選手總被說是陪練命,頂多混臉熟,主要賽場都被快攻、弧圈一類包場,橋本帆乃香今年躥紅,國乒這邊也開始琢磨加強削球訓練,就是不甘心讓這種打法徹底淡出精英圈,這場球的情緒點就在這里,朱梓予的晉級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先來復盤一下朱梓予這場球,第一局和第二局都是11比7,開場其實就已經(jīng)把主動權拿得死死的,拼耐心也拼落點,打到第三局的時候雖然以11比13丟了,場面并沒有徹底失控,第四局11比9收掉,就是硬氣,賽后朱梓予說自己從賽前準備到場上執(zhí)行都算到位,對方第一次碰面,準備比較充分,比賽時簡彤娟也甩了不少好球,尤其是后半段三四局,她打得很穩(wěn),很少給機會,朱梓予自己回應也是今天打得耐心、堅定,說實話,削球手最怕被對手不給喘息,拼相持拼強度的時候心理容易崩,但這場明顯不是那種節(jié)奏,朱梓予一度領先,第三局被對方小逆風帶走沒亂陣腳,第四局叫了暫停又調(diào)整狀態(tài),臨場反應不慢,這心態(tài)在削球新秀里算是給人長臉的。
你說巧不巧,朱梓予還是孫穎莎這位頂流選手的陪練,而且還是今年剛挑的大滿貫級別賽事,算是河北女乒出的新星,打削中帶攻路數(shù),大膽說,比傳統(tǒng)純削球套路多了點狠勁,也更容易在對攻中搶分,在WTT太原挑戰(zhàn)賽還爆冷踩過韓國梁夏銀,連這些圈內(nèi)老牌勁旅都吃了她的苦頭,這就不是光陪練那么簡單了,這場比賽打完,外面不少球迷開始點贊朱梓予“逆天改命”,覺得國乒終于有點血性在冷門打法身上了,問題也就來了,削球這種打法到底還有沒有未來,國乒真的需要“另類”打法的補位嗎?
從世界乒壇看,目前削球高手就是稀有貨,橋本帆乃香今年爆紅,國乒內(nèi)部其實挺有壓力,她連續(xù)掀翻國乒正選,逼得國乒教練組不得不讓朱思冰、朱梓予這種年輕削球選手大量陪練,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外敵,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給隊伍供血,畢竟說白了,削球手練到極致也能出成就,歷史上丁松就是例子,拿過世乒賽團體冠軍,還有世乒賽男單季軍,不靠高強攻也能混成主力,不少“懂球帝”現(xiàn)在聊起來都說“沒有削球就是擺爛”,而國乒現(xiàn)在削球手少到數(shù)得過來,偏偏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大多是暴力進攻型選手,大家都心照不宣,削球要翻身很難,但你不給機會練,難度只會更大,朱梓予這類新秀要做的,是真的用場上表現(xiàn)說話。
當然話說回來,削球選手在現(xiàn)有體系里確實尷尬,不少人拿來做主角陪練,打了大部分時間其實是為別人搭戲,能不能通過陪練本身提升自己,說實話爭議很大,有些球迷覺得陪練就是人才浪費,打來打去只為讓正選進步,自己的比賽經(jīng)驗少,長期被壓制成“工具人”,但朱梓予這場球證明了,如果給削球選手足夠機會和上升空間,場子能不能打得熱起來,真不是說說而已,畢竟戰(zhàn)術多樣性本身就能克對方不適應,你國乒拿快攻沖不動橋本帆乃香的時候,為什么不復制一下她的打法思路,用彼之道還治彼身,讓削球成主角呢。
說到底,這場朱梓予晉級的意義,就在于突破了框架,給了國乒內(nèi)部一個對削球路數(shù)再評估的理由,哪怕世界乒壇都在主打快攻、弧圈,削球只要打得精細,有耐心,又能轉(zhuǎn)攻為守,局面并不是死局,歷史上丁松能靠削球套打一片天,現(xiàn)在橋本帆乃香讓國乒吃了苦頭,朱梓予背后也有機會成為新一代攪局者,當然,能不能繼承前輩那點“削球血性”,弄出自我特點,還是得靠時間和大賽驗證。
最后提一句,國乒不應該被打法桎梏住,賽場就是誰能打穿誰就是王道,削球不是陪練專屬,更不是擺爛放棄,用賽場結果懟回去才是硬氣表現(xiàn),這次朱梓予晉級就是一記警鐘,別只盯著快攻排兵布陣,削球也能逆流而上,誰敢說以后沒機會在大賽看到削球奇跡——球迷都愛看這種劇本,不信咱們走著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