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這個曾經(jīng)被貼上“叛逆”、“新潮”、“自我”標簽的群體,如今最大的已經(jīng)35歲,最小的也26歲了。也開始從“倒下的一代”,慢慢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當然,也開始慢慢進入“夾心層的人生階段”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撕扯中尋找自我
你是否有過“追求遠方的沖動?”,可最后又回歸到眼前的茍且。你是否覺得自己“還是一個精神小伙”,可現(xiàn)實已經(jīng)在忙于柴米油鹽。
面對瞬間的快樂,我們信奉“該省省,該花花,騎著自行車去酒吧”,但是每次快樂之后,又想到銀行卡里的數(shù)字,又會郁郁寡歡?
每天看著頭條,各種文章都是“30歲年薪百萬”、“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敘事。這種被刻意放大和篩選的“成功”,不斷矮化著普通人的努力,導致嚴重的自我懷疑:“我是不是活得太失敗了?”
“卷”不動又“躺”不平的尷尬
原本被認為是中年危機的門檻是35歲,如今提前到了30歲。每天都在擔心自己被“優(yōu)化”、擔心自己放在“人才沉淀池”、怕自己被“末位淘汰”,看著招聘公告對年齡的要求,無形中倍感壓力,都讓90后感到“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晉升通道狹窄,而后來者虎視眈眈,焦慮感與日俱增。
即使我們厭倦了無意義的加班、形式主義的“內卷”,但現(xiàn)實的責任又讓無法真正“躺平”。于是在“卷又卷不贏,躺又躺不平”的狀態(tài)中反復掙扎,身心俱疲。
從“一人吃飽”到“全家操心”
對于大多數(shù)90后而言,僅憑自己的工資收入,在一線或新一線城市買房幾乎是天方夜譚。“六個錢包”的故事背后,是兩代人的積蓄和自身未來幾十年的負債。租房的不穩(wěn)定感、漲租的壓力,同樣令人窒息。
成為父母的90后,深切體會到了“不敢窮、不敢病的含義。從早教班、興趣班到學區(qū)房,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半u娃”還是“佛系”?無論選擇哪條路,都伴隨著巨大的經(jīng)濟投入和精力消耗,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身為90后的諸位,是否也感同身受地承受著相似的壓力,被如影隨形的焦慮所困擾呢?我們評論區(qū)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