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差是最大的不公平,而填平它,是最有力的公平。
從一名普通講師,到全網6500萬粉絲的高考志愿導師,張雪峰迅速崛起,也不出意外地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爭議。
9月24日,張雪峰在微博、小紅書、抖音、B站和快手平臺的賬號同時被禁止關注。這位粉絲總量超過6500萬的高考志愿導師突然陷入靜默。
工作人員回應稱,賬號異常是因為在直播過程中出現(xiàn)不當言論違反平臺規(guī)則,受到了舉報。
時間撥回到2008年,張雪峰上講臺之初,其教育觀已初具底色。
出生于1984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富??h的張雪峰,童年家境貧寒。這種成長背景造就了他務實的世界觀。
從鄭州大學給排水專業(yè)畢業(yè)后,張雪峰選擇成為一名北漂,從事考研輔導工作。
他把全國400多所大學、400多個科研院所的錄取及就業(yè)狀況做成課件,用接地氣的東北話輸出,甚至讓枯燥的課堂變成了考研相聲。
這一時期,張雪峰積累了對教育行業(yè)實實在在的理解。他選擇的賽道,正好擊中了家長和學生在填報志愿和考研時的信息差痛點。
在早期,張雪峰的角色更傾向于教育信息翻譯者。
他擅長將復雜的招生政策等信息降維,轉化為家長和學生易于理解的語言,這使他在傳統(tǒng)的教育工作者中脫穎而出。
此時的內容雖直接務實,未滑向極端,也未引發(fā)大規(guī)模爭議。
直到2016年,張雪峰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分水嶺。一則《7分鐘解讀34所985高?!返囊曨l讓他意外爆紅。
視頻中,他語速飛快、金句頻出,把晦澀的院校信息轉化為通俗段子,填補了教育信息差的空白,精準擊中了家長群體的信息焦慮。
觀點比事實更吸睛,情緒比理性更流量。
成為網紅后,張雪峰的內容核心也開始悄然轉變。
2023年6月,他在直播中表示,閉眼摸一個專業(yè)都比新聞好。同年12月,他更提出文科都是服務業(yè),一個字就是“舔”,這些觀點引發(fā)了軒然大波。
這些言論看似極端,卻有其傳播邏輯:
焦慮情緒是流量的放大器。
張雪峰深諳此道,他精準捕捉了大家對明確、直接指導的渴望,用簡單粗暴的語言,直指家長和學生最關心的就業(yè)與生存問題。
其話語體系的底層邏輯是絲毫不加掩飾的實用主義。正如他提出的篩子理論:學歷篩掉不努力的孩子,房子篩掉不努力的父母,工作篩掉沒資源的家庭。
這本質上是在資源稀缺的環(huán)境下,關于生存與階層的殘酷算法。
至此,張雪峰完成了從知識傳授者到觀點輸出者的轉型,成為網紅意見領袖。
他不再局限于提供信息,而是直接給出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是非判斷。
他撕掉了宣傳中溫情脈脈的面紗,用赤裸裸的就業(yè)率、薪資水平和行業(yè)前景定義好專業(yè)和壞專業(yè)。
對于許多信息閉塞的普通家庭,這種極致務實、目標導向的建議,成了他們應對復雜教育選擇的救命稻草。
所有依賴販賣焦慮的商業(yè)模式,終將承受流量的反噬。
隨著個人IP的鞏固,張雪峰開始構建商業(yè)版圖。2021年,在蘇州創(chuàng)立峰學蔚來,主營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業(yè)務。
其商業(yè)模式核心是焦慮變現(xiàn)。
其團隊推出的志愿填報服務價格不菲,如夢想卡、圓夢卡等套餐價格可達萬元以上。盡管價格不菲,但市場需求異?;鸨?。
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
把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由于高考志愿規(guī)則復雜化,專業(yè)與就業(yè)前景不對稱,以及對未來人生投資不確定性的升學迷茫與就業(yè)焦慮,轉化為一套清晰昂貴、但看似有效的路徑規(guī)劃服務。
值得玩味的是,他一方面為普通家庭提供保守的風險規(guī)避建議,另一方面,卻為女兒規(guī)劃了國際學?!M饬魧W的跨越式路徑。
這種分裂說明,他的建議并非普適真理,而是針對特定群體的生存策略。
直到2025年5月,JY部開展涉高考違法有害信息查處工作,重點打擊絕密押題卷等夸大宣傳行為。
張雪峰團隊當時主推的高考預測卷被指踩中紅線,相關宣傳視頻被火速刪除。
這一事件,可能是其賬號被禁的前兆,也反映出其商業(yè)擴張與監(jiān)管之間越來越大的沖突。
吃瓜完畢,回到教育。
當我們越過個體爭議,重新審視教育本身時,會發(fā)現(xiàn)張雪峰團隊的運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服務在某些領域的缺失。
當正規(guī)渠道無法提供及時、實用的教育指導時,真空地帶自然會被商業(yè)化的聲音填充。
他的言論之引發(fā)如此廣泛的共鳴,是因為精準命中了大量初代城市家庭的焦慮。
這些家庭剛脫離物質匱乏,但對階層滑落充滿恐懼。張雪峰則提供了一套風險最小化的生存策略。
他對普通家庭追求素質教育的批評,更是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
在階層流動放緩的背景下,許多源自中產的體面價值觀,可能與底層的生存邏輯根本性沖突。
他點破了一個扎心的事實,傳統(tǒng)教育中那些適合安穩(wěn)年月的好品行,放到激烈競爭的現(xiàn)實中,反而可能讓人吃虧。
往大了說,張雪峰現(xiàn)象反映了社會對高等教育期待的轉變。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就業(yè)市場競爭加劇,許多家庭開始用投資回報來評估教育價值。
他的廣受歡迎,正是這種追求務實與確定性的社會心態(tài)的集中體現(xiàn)。
他并非在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觀念,而是在迎合一種已經存在的、追求務實與確定性的廣泛需求。
隨著賬號被禁,有一種說法是張雪峰動了誰的蛋糕。
但實際上,將其簡單歸因為動了誰的蛋糕,并不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這種將教育徹底工具化、信奉篩子理論的極端實用主義持續(xù)下去,將從根本上侵蝕社會對教育多元價值的認同。
當焦慮變現(xiàn)觸及天花板,當單一成功學遭遇多元價值觀,張雪峰們與其追隨者所篤信的實用主義哲學,或許必須在現(xiàn)實的生存焦慮與教育的長遠價值之間,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
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真正的教育智慧是什么?
它不在于精準計算投資回報率,而在于點亮每個孩子內心獨特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