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國首部古樹名木保護專門法規(guī)——《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徐匯區(qū)作為古樹名木的聚集地,統(tǒng)計在冊的就有278株!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這些綠色“活化石”顯得尤為珍貴,讓我們一起走進徐匯,聆聽古樹的故事吧!
徐家匯公園內(nèi),一棵逾百年的古香樟傲立其間。其枝干虬曲如歲月刻痕,葉片繁茂似綠色華蓋。這棵古樟,不僅見證四季更迭,更封存著與民族精神緊密相連的紅色記憶——它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見證者。讓我們循著年輪,傾聽那段激昂歷史。
徐家匯公園 編號0858古香樟樹
古樟溯源
這棵古香樟與百代小樓淵源深厚。1921年,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假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小樓于徐家匯落成,香樟隨即栽種于庭院西南側(cè),成為小樓最早的“伙伴”。此后,它目睹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百代唱片公司從法商轉(zhuǎn)手英商,從“柏德洋行”發(fā)展為東亞設(shè)備頂尖的唱片企業(yè);小樓底層錄音棚內(nèi),無數(shù)音樂人留下動人旋律;這里由工廠廠區(qū)蛻變?yōu)槭忻裥蓍e的徐家匯公園。2000年公園改造時,香樟與百代小樓、大中華橡膠廠紅煙囪一同留存,成為連接土地“前世今生”的綠色地標,默默守護著時光印記。
古樹日常養(yǎng)護
這株珍貴的古樹,由區(qū)古樹養(yǎng)護團隊精心照料。團隊定期檢查樹干、監(jiān)測根系,量身定制養(yǎng)護方案,只為讓這株“百歲長者”持續(xù)煥發(fā)生機,延續(xù)歲月傳奇。
百代小樓
從柏德洋行到國歌灌制地的蛻變
百代小樓的歷史,比香樟年輪更為跌宕。1897年,法國人E.Labansat(中文名樂浜生)攜留聲機與唱片抵滬,以“拉洋片”小生意開啟中國唱片業(yè)篇章。1908年,他在南洋橋附近租房成立“柏德洋行”,此乃百代小樓雛形,亦是外國唱片公司在華扎根之始。1910年4月,“柏德洋行”更名“東方百代唱片公司”,成為法國百代公司代理商。1914—1917年間,公司遷至徐家匯路并建造獨立花園住宅。
1936年上海地圖
編號0858古香樟樹最早歷史照片
1929年世界經(jīng)濟大蕭條時,百代公司股權(quán)被英商收購,更名為“英商東方百代有限公司”,制造廠命名為“中國唱片有限公司”。1931年,兩家公司合并重組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小樓迎來鼎盛時期,成為東亞地區(qū)唱片業(yè)的領(lǐng)軍者。
上海行號錄圖錄(1939)
時代留聲
1935年的它聽過國歌的初啼
《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1935年,民族危機籠罩上海,百代小樓底層錄音棚內(nèi),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完成灌制。激昂旋律穿透窗欞,掠過庭院香樟。后來,這首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那段旋律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新中國成立后,百代小樓變身上海唱片廠,繼續(xù)書寫中國音樂輝煌篇章。
《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樓
今時回響
古香樟下,紅色記憶永續(xù)生長
今天,站在古香樟下,陽光斑駁灑落,似能聽見歷史的回響。當年國歌誕生時,香樟尚幼,鋼針在蠟盤上刻下吶喊,聲浪震得嫩葉簌簌。樹雖無言,卻將震顫存入年輪,記錄著時代的風云變幻。
徐家匯公園 編號0858古香樟樹
如今,游客穿梭于樹蔭下,快門聲此起彼伏,唯有古香樟靜立如初,氣根深扎泥土,樹冠傾向小樓。這棵聽過國歌誕生的古樟,已成為徐家匯公園禮贊國慶的天然展品。它的年輪刻錄著民族復(fù)興的歷程,彰顯著一代代中國人“用歌聲傳遞愛國情”的赤誠。這個國慶,不妨來古樟下,聆聽歷史與當下的和鳴,讓紅色記憶在新時代延續(xù)不息。
記者:韋麗
視頻:孫清渠
資料來源于區(qū)綠化市容局
編輯:寧平英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