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小小的燕窩,曾被炒到10萬元的天價,如今卻面臨凈利潤暴跌24%的窘境。
從古代宮廷的專屬貢品,到現(xiàn)代年銷623億的“養(yǎng)生頂流”,燕窩只用了幾十年;可從風光無限到“賣不動”的質(zhì)疑,它也只用了短短幾年。
?——【 · 一碗“口水”的黃金時代 · 】——?
說起燕窩,大家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養(yǎng)生、美容養(yǎng)顏。
這個說法并不是憑空來的,背后有好幾百年的故事。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船隊漂到一個荒島上,船員餓得不行,偶然發(fā)現(xiàn)崖壁上的燕子窩,就摘下來用水煮了充饑。
沒想到吃完之后,個個臉色紅潤、渾身是勁,就跟補了仙丹似的。
后來燕窩就被帶回中原,成了宮廷專用的滋補品。
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是它的忠實粉絲,常年吃,覺得它能延年益壽。
就連電視劇《甄嬛傳》里都有這樣的情節(jié):皇上一來,皇后馬上端出自己燉好的燕窩。
可見它在過去皇室生活中的地位有多高。
那時候燕窩之所以這么金貴,不光是因為大家覺得它能養(yǎng)生,主要是十分稀缺。
它并不是普通的鳥窩,而是金絲燕用口水筑的巢,一對金絲燕得花一個多月,每天反復(fù)吐唾液,才能一點點壘出一個小窩。
采燕窩的人也辛苦,要爬陡峭的巖壁、鉆深暗的洞穴,全靠手摘,一不小心還有危險。所以產(chǎn)量極少,價錢自然高得嚇人,普通人家根本見都見不到。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上世紀90年代才出現(xiàn)轉(zhuǎn)機。
福建人黃健去新加坡做生意,發(fā)現(xiàn)當?shù)厝藢ρ喔C特別認,可國內(nèi)市場上還幾乎沒人做。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個巨大的商機。
1997年,他回到國內(nèi)創(chuàng)辦了“燕之屋”。
那時候市面上賣的燕窩都是干的,買回家得自己泡、自己挑毛、再上鍋燉好幾個小時,太麻煩。
黃健就想,能不能做個現(xiàn)成的,打開就能吃?
于是他帶領(lǐng)團隊研發(fā)出了“碗燕”——一種開碗即食的燕窩產(chǎn)品。
不用挑、不用燉,像現(xiàn)在吃罐頭八寶粥一樣方便。
不過光產(chǎn)品好還不行,還得讓人想買。
黃健立馬請來明星代言,在高端雜志打廣告,把燕窩定位成“貴婦級”保養(yǎng)品。有錢的、講究的女性逐漸成了消費主力,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
從2013年到2023年這十年間,中國燕窩市場規(guī)模從大約60億元,一路猛漲到623億元,翻了十倍不止。
用燕子口水做成的窩,就這樣從皇宮走進尋常百姓家,真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正所謂盛極必衰。
2023 年開始,燕窩市場增速一下掉到 12%;到 2024 年,行業(yè)里的燕之屋,利潤直接跌了 24%。
這背后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猜。
?——【·三大支柱全塌了·】——?
從燕窩爆火以后,人們就瘋狂跟風??珊芸旒儇浘突爝M了市場,把這行當攪得烏煙瘴氣。
最出名的就是打假人王海爆的辛巴直播間的 “茗摯” 燕窩。
當時辛巴在直播間里把這燕窩吹得天花亂墜,說什么 “精選東南亞雨季燕盞”“孕婦小孩都能吃”,粉絲搶得頭破血流。
結(jié)果王海一檢測,這根本就是糖水。
報告上顯示:蔗糖含量高達 4.8%,碳水化合物占了 5%,說白了就是加了糖的水;而關(guān)鍵的燕窩成分 “唾液酸”,含量只有可憐的 0.014%,跟直接喝糖水沒區(qū)別。
再看價格,直播間里賣 258 塊 15 碗,算下來每碗差不多 17.2 塊,可背后的實際進貨價才 4.2 塊一碗,利潤率直接飆到 900%。
這哪是賣燕窩啊,分明是靠 “智商稅” 賺暴利,比搶錢都來得快。
就算運氣好,沒買到假貨,真燕窩的營養(yǎng)價值也沒商家吹的那么神。
就拿市面上常見的 200 塊一碗的碗燕來說,里面含的唾液酸也就 390 毫克,跟一個 5 塊錢的雞蛋、一盒 30 塊的牛奶比起來,唾液酸含量差不多,可蛋白質(zhì)吸收效果還不如雞蛋牛奶。
這還不是第一次翻車,早在 2011 年就出過轟動全國的血燕事件。
當時商家把血燕吹成 “天然珍品”,說是什么燕子吐血筑的巢,賣得死貴。
結(jié)果浙江工商部門一抽檢,20 萬克血燕里,亞硝酸鹽含量最高的超標 350 倍,吃多了在身體里能轉(zhuǎn)化成致癌物。
后來才揭穿,根本沒有什么天然血燕,都是奸商用燕子糞便把普通白燕窩熏染成紅色,再包裝成 “珍品” 騙錢。
這事一出來,大家心里還犯嘀咕:花大價錢買 “燕子口水”,不如吃個雞蛋實在。
加上現(xiàn)在經(jīng)濟不好,人們更加理性,自然不愿再為 “面子” 花錢。
以前買燕窩送禮的,現(xiàn)在更愿意選實用的;自己想吃養(yǎng)生的,直接換成平價的養(yǎng)生食品。
燕窩本身不是 “壞東西”,但它的高價是建立在 “信息差” 和 “文化濾鏡” 上的。
現(xiàn)在科學(xué)戳破了功效神話,供應(yīng)鏈消滅了稀缺性,理性消費戳穿了營銷套路,那九成的利潤自然就沒了。
就像燕之屋市值從 30 多億跌到 10 億出頭,不是燕窩沒人吃了,是消費者不愿再為 “智商稅” 買單。
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花得值不值,大家心里早有桿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