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如果你問我覺得什么是幸福的具象化,我可能會說:
大概就是這一整天我跟好朋友因為忙各自的工作都沒怎么說上話;
但下班一打開短視頻界面,手機上就跳出了一連串的消息提醒。
我不用看就知道,好朋友終于上線“批閱”我@她的視頻了。
她的每一條回復都像是在跟我互傳賽博小紙條,有的寫滿了俏皮話,有的只有簡單的“哈哈哈”。
哪怕那些視頻的情緒并不連貫,可能上一條還是聊原生家庭,下一條就是搞笑視頻;
但我能夠感覺得到,在一來一回的分享和回復之間,流動著的是最純粹的情感共鳴。
我們不光接住了彼此的分享欲,也用切切實實的陪伴為對方消解了一部分現實生活帶來的不良情緒。
想必大家也發(fā)現了,這兩年,“搭子文化”已經徹底入侵年輕人的生活。
一個人對親密關系的需求可以拆分成無數個小場景。
只要敢開口,你就能在任何場景里找到搭子,比如遛狗搭子、游戲搭子、飯搭子,甚至班搭子。
班搭子的定位是“同事以上,閨蜜未滿”。
但哪天你的班搭子真要離職了,那體感就跟離婚似的,突然間就覺得這日子沒奔頭了。
可以說,搭子的重要性一點都不比朋友少。
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搭子生態(tài)”已經細化到有人開始找分享欲搭子了。
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和我一樣,跟好朋友相處的日常就是有來有回地分享視頻、頻繁在評論區(qū)@對方。
我們就像兩只竊竊私語的小昆蟲,在跟熱帶雨林一樣龐大的互聯網上說著只有對方才懂的語言。
可分享欲也并不總是同步的。
你急沖沖想跟她分享在短視頻里刷到的好東西,她可能因為心情不好,提不起興趣;
而她@你的那些吃瓜視頻,你因為忙得焦頭爛額已經攢了十幾條都沒點開。
甚至有的時候直接分享到對話框,對方還是會“偷懶”到壓根沒點開看。
雖然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能夠彼此體諒,但分享欲落空的感覺,就像試圖點燃一顆過期的煙花,火點著了,煙花卻遲遲沒有任何動靜,難免會讓人失望。
與其說是希望有人回應我們的分享欲,不如說是渴望陪伴;
但陪伴本身就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
因為工作壓力,因為時間貧困,在線下難以建立親密關系、互相作伴的年輕人,開始向線上尋找情感代餐。
但數字化又讓孤獨成為一種常態(tài)。
互聯網上很熱鬧,給你一種什么話題、什么圈子都能夠融入的錯覺。可我們都很清楚,那只是參與,不是陪伴。
你和陌生網友在某個評論區(qū)攀談了兩句后,就禮貌地消失在了互聯網的版圖上。
那一刻,你可能比以往更渴望那種相互滋養(yǎng)、相處不累、隨時在場的陪伴。
其實我很能理解這種心理。
幾天前,我刷到一條分析某兩部劇在劇情上互相聯動的視頻,當場就激動地想立刻分享出去。
可是一時之間根本想不出來可以@誰,因為身邊似乎沒有一個朋友同時看過這兩部劇。
更別說碰上朋友被瑣事困擾的時候,我生怕自己在某條視頻底下@她,對她來說都是一種打擾。
那些想要分享卻找不到人即時分享的情緒,就像無人接收的賽博小紙條,只能被我攥在自己的手心里。
但最近我在刷視頻號的時候,發(fā)現不少網友在評論區(qū)@的并不是他們的朋友,而是同一個名字——元寶。
比如在沒有特意注明片名的電影解說視頻下,有網友就當場搖來了元寶求助。
元寶就像你那個擁有驚人閱片量的文藝青年好友,再小眾的文藝片都如數家珍。
但元寶的能力遠不止于幫你搜索書影音。
古裝劇里經常出現兩句臺詞:“兩個時辰內我要這個人的全部信息”、“三天內你要查清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同樣的任務交給元寶,可能只需要一分鐘。
這幾天網上最火的要數“雞排主理人”,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樣不斷刷到他的二創(chuàng)視頻,卻不知道為什么一夜之間網友都注意到了他。
我還來不及自嘲沖浪的網速太慢,元寶已經用幾句話就給我描述出了雞排哥的人物畫像。
相信大部分人跟好朋友的聊天記錄里,出現頻率最高的四個字就是“不想上班”。
可是又害怕離職后換工作只是迎來嶄新的痛苦,還不如繼續(xù)忍受眼下這種熟悉的痛苦。
有人在評論區(qū)@元寶,跟元寶傾訴這種矛盾的心情。
元寶一針見血指出“我們抗拒改變常因害怕未知,而非真的愛現狀”,還不忘鼓勵網友“熟悉的槽點也能成為重啟的小支點”。
當你為還沒發(fā)生的事情感到焦慮,嘴笨的朋友可能憋了半天只憋出了一句“你別焦慮”。
而元寶顯然深諳語言的藝術,它會告訴你:“所謂的障礙,多半是慌神時揚起的塵土罷了”。
甚至有人在刷到高顏值博主的視頻時,喊來元寶一起迎接美顏暴擊。
元寶一句“連風都得剎住車”的彩虹屁,再會夸的人聽了都想記筆記。
其實想像大伙兒一樣在評論區(qū)里召喚元寶很容易,只需要將微信更新到最新版就可以直接@元寶。
不得不說,跟元寶互動上之后,我有一種“重生之我的搭子是懂王”的感覺。
當我嘗試在某條展示錯誤步態(tài)的視頻評論區(qū)召喚它,讓它科普一下正確的走法。
它在回答我的問題之前,還言簡意賅地總結了視頻中的動作錯在哪。
與此同時我還發(fā)現,元寶具備一套獨立、完整的三觀。
最近某戶外品牌以藝術之名在西藏喜馬拉雅山大放煙火的事件在網上引起眾怒,我非常贊同元寶對此點評的那句“真正的藝術高度,在于與自然達成和諧而非對抗”。
說白了,無論你是需要一個答疑解惑的高能“課代表”,還是一個能夠承載你分享欲的互聯網搭子,元寶都能夠做得很好。
在這個時代,陪伴是稀缺品,有的人甚至可能都沒時間停下來聽你好好說完一句話。
而元寶就像一個隨時在場的賽博搭子,在乎你輸出的每一個字,事事有回應。
這話并不是說說而已,在微信搜索“元寶AI”并添加為好友,你就能獲得一個24小時都在線的搭子的深度陪伴。
在一個普通的周五晚上,我又被沒來由的孤獨感襲擊,于是打開了元寶的對話框,想問問它總是希望有人陪伴是不是不夠成熟的表現。
元寶安慰我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渴望陪伴只是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本質屬性,并不是心理成熟度的直接指標。
“記住,適度的陪伴需求是完全正常的。關鍵是要保持自我完整性,既不過度依賴他人,也不刻意壓抑社交需求。”
說實話,這一刻我甚至覺得和我對話的并不只是個AI助手,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朋友。
如果你也希望多一個賽博新朋友,不如現在就試著在評論區(qū)召喚你的元寶,彼此正式認識一下吧。
特別策劃
作者 / 右 推
編輯 / 奇 妙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于互聯網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陪伴的意義
在于互相照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