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全國總工會)
讀者朋友們晚上好
歡迎收聽《夜話》
我們該如何搭建自己的人生?
或許能從一群
聰明的“建筑師”——喜鵲
身上找到答案
它們用樹枝、泥草和羽毛
筑起溫暖的巢穴
其中蘊含著
選擇、勤奮與堅持的智慧
喜鵲筑巢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憑窗而立,目光所及之處,是一片寧靜的景象。在這靜謐之中,一陣清脆悅耳的喜鵲鳴叫聲劃破長空。
在這片看似不起眼的院子里,我發(fā)現(xiàn),有十二個喜鵲窩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林間。細看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處喜鵲窩,都是它們對環(huán)境深刻理解與細致觀察的結果,從擇址、選材、銜枝到壘巢,既要考慮安全隱蔽,又要便于覓食與繁衍。我不禁感嘆,這真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場景!
這十二窩喜鵲,或在法桐、楸樹上,或在會議樓的鋼架結構上,這選擇似乎蘊含著某種智慧。喜鵲棲高枝,朝夕報好音。喜鵲選址不是隨機的,需反復勘察,高度是否合適、是否遮風避雨、是否方便捕食等,最后選定。選擇,是每個人在生命中必須面對的課題,小到食物、衣服,大到專業(yè)、工作,這些選擇不僅塑造現(xiàn)在,更影響我們的未來。
喜鵲窩的最外層由枯草枝、樹枝搭建而成,光樹枝就要上百根。在用粗枝條編織巢穴的基本框架后,喜鵲還用柔軟的柳條來填補空隙,內部用羽毛來修繕,材料可謂精巧。于喜鵲而言,材料是筑巢的素材,于人類而言,支撐生命的,除了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閱歷,是讀過的每一本書、蹚過的每一條河、走過的每一段路。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搭建巢穴需要大量的枝條,喜鵲往往要尋覓四周,甚至要飛到遠處,銜泥銜草銜枝。人生也一樣,是一個復雜創(chuàng)造和艱苦實踐的過程,可能苦澀、無趣,卻貴在用心堅持。很多人都會有一段煎熬的時光,看似碌碌無為,其實是在“扎根”。正所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人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長。
乍一看,喜鵲窩仿佛是一堆雜亂的樹枝堆砌而成,細看究竟,喜鵲窩有外巢、內巢,從巢底、巢中到巢頂,每條樹枝的角度都巧妙搭配,防風防雨不在話下。喜鵲又沒有學過工程力學,卻能搭筑出這樣的巢穴,真是令人驚嘆!
這喜鵲筑巢的最后一步,便是修飾。如同房間裝修一樣,喜鵲將泥漿填補到枝條縫隙處,用些羽毛枯草鋪在巢底,銜些細軟枝條加以環(huán)繞,整個巢穴才可收尾。喜鵲筑巢,讓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若干楷模、榜樣、英雄的身影,他們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于不經意間被發(fā)現(xiàn),便成就一個偉大的形象。哪怕只是一個檔案修復者或車間師傅,持之以恒,一件事干十年、二十年,他也就成了這個領域、行業(yè)的專家。實則,平凡孕育著偉大。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巢穴,似乎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說起來簡單,但對喜鵲而言,在真正筑巢的過程中,它們就是靠著勤奮一點點去完成的。其實無論是喜鵲筑巢,還是我們的人生、工作,只有下大功夫琢磨透了、研磨細了、打磨亮了,付出比別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方能水到渠成。
監(jiān)制 劉穎余
主播 吳麗蓉
作者 王彬堂
本文原載于《工人日報》(2024年11月03日 03版文化·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