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世界,在汽車領(lǐng)域,數(shù)字更是能傳遞大量信息,一輛零百加速時間3.5秒的車,客觀上就是比加速需3.6秒的車更快。
在汽車雜志盛行的年代,一輛車最重要的數(shù)字指標是零百加速時間和最高車速。但這些數(shù)據(jù)只能片面反映車輛性能,即便加上橫向G值測試和制動測試,性能畫像會更完整一些,卻仍算不上全面。
而紐北賽道的圈速,則能更全面地展現(xiàn)車輛性能。
在這條全球難度最高的賽道上進行測試,對車輛是極大的考驗,最終卻能得出一個可量化的結(jié)果。如今,紐博格林圈速已然成為車企與車迷共同癡迷的指標,但它卻是一種令人困擾的“非科學測量方式”。
Author / 酷樂汽車
這條位于埃菲爾山脈、全長12.9英里(約20.8公里)的賽道已存在近百年,但它成為量產(chǎn)車圈速基準,卻是較近期的事。
日本電視節(jié)目《Best MOTORing》早在1989年就開始在那里舉辦圈速挑戰(zhàn)活動,1995年,日產(chǎn)自豪地宣布,其Skyline GT-R R33成為首款在紐北賽道跑進8分鐘的公路車。
1997年,德國雜志《Sport Auto》將紐北圈速測試納入其標志性的Supertest欄目,2000年,保時捷宣稱996代GT3成為首款圈速突破8分鐘的合法上路車型。
但“紐北熱”直到21世紀(參數(shù)丨圖片)初才真正升溫。
2004年推出的熱門賽車游戲《Gran Turismo 4》首次在游戲中加入了高度還原的紐北賽道模型,2005年Top Gear節(jié)目首次前往該賽道拍攝。
其實在此之前,紐北賽道并非這么火熱,只因一款現(xiàn)象級游戲、一檔標志性電視節(jié)目,恰好趕上社交媒體時代與全球汽車文化興起的浪潮,才讓紐北賽道成為車迷群體中的家喻戶曉之名。
2009年,日產(chǎn)宣布R35代GT-R在紐北跑出7分26秒7的圈速。無獨有偶,保時捷當時正以“727”為代號研發(fā)997代GT2 RS車型,隨后這款車在紐北跑出7分18秒的成績。
至此,車企之間的“紐北圈速競賽”正式拉開帷幕。
但凡有實力的性能車制造商,都會在紐北賽道進行車輛研發(fā)。這條路面顛簸、起伏不斷的賽道,是調(diào)校懸架設(shè)定的理想場地。工程師們常會說:“如果一輛車能在紐北賽道表現(xiàn)出色,那它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勝任,但反過來,在其他地方表現(xiàn)好的車,未必能適應(yīng)紐北。”
這也是為何在僅對車企開放的“行業(yè)測試時段”里,你能看到無數(shù)原型車在賽道上進行圈速測試。
2013年,保時捷918 Spyder成為首款突破7分鐘大關(guān)的車型,圈速達6分57秒,這在當時是重大新聞,此后,突破這一紀錄便成了一場激烈的“軍備競賽”。但問題也隨之而來:918 Spyder的6分57秒圈速,與近年來的紐北圈速并不具備直接可比性。
事實上,按照當前標準,它當年的圈速甚至可能根本沒突破7分鐘。
多年來,紐北賽道的起點與終點均設(shè)置在圈速起始處的T13短直道上,且起點與終點線之間存在一段間隔,這段間隔實際上繞過了T13直道。《Sport Auto》雜志的圈速測量正是以這兩個點為基準,而這也成為當時行業(yè)通用的標準。
但在2019年,紐博格林賽道官方推出了一套車企可遵循的正式圈速計時流程,若車企想公布紐北圈速,就必須遵守賽道規(guī)則。
官方規(guī)定,賽道僅有一個明確的起點/終點線,即位于T13直道末端的同一位置,而非此前分開的起點與終點。從某種角度看,這一調(diào)整合情合理,因為《Sport Auto》此前采用的圈速并非賽道完整圈長,但這也意味著,2019年之前數(shù)十年間記錄的圈速,在一定程度上都“失效”了。
如今,部分車企會在公布官方20.832公里(完整圈長)圈速的同時,一并公布“20.6公里圈速”(即此前《Sport Auto》采用的短圈長),但他們主要宣傳的仍是完整圈速。
我們可以換個方式理解。
2013年,保時捷宣布918 Spyder的圈速為6分57秒,2020年,又宣布991.2代GT3的官方圈速為6分59秒93,哪款車更快?
答案是GT3。
保時捷證實,這款車在“短圈”(20.6公里)跑出了6分55秒34的成績,比918 Spyder快了近2秒,但官方完整圈速卻讓它顯得更慢,若某家車企未公布20.6公里短圈圈速,我們只能估算其完整圈速大概會比短圈圈速多4至5秒。
總體而言,紐博格林賽道官方推出圈速認證體系是件好事。
它確保所有車企遵循同一規(guī)則,消除了因不同遙測系統(tǒng)或車企對量產(chǎn)車定義模糊引發(fā)的爭議。
但這也導致一個結(jié)果:福特Mustang GTD在完整圈道跑出6分52秒072的成績,其速度實際上超過了蘭博基尼Huracan Performante —— 后者在短圈道的成績?yōu)?分52秒01。
此外,還有其他復雜因素影響紐北圈速,天氣便是其中之一。
當汽車雜志公布零百加速時間時,會進行天氣修正,因為內(nèi)燃機汽車的性能會受空氣溫度、氣壓影響。本質(zhì)上,這需要通過一系列復雜計算,估算出車輛在環(huán)境溫度77華氏度(約25攝氏度)、無濕度、氣壓約990百帕標準條件下的性能數(shù)據(jù)。
但紐北圈速并未采用此類天氣修正。
和所有賽道一樣,天氣對紐北圈速的影響極大,理想狀態(tài)是氣溫涼爽,確保發(fā)動機輸出最大功率,但又不能過冷,避免輪胎抓地力不足。反之,氣溫過高會導致發(fā)動機動力下降、輪胎性能超出最佳工作區(qū)間,而下雨則會讓圈速測試徹底失去意義。
因此,車企要在紐北跑出理想圈速并非易事,測試窗口期本就有限,還需獨家租用賽道。車企必須祈禱在分配到的測試時段內(nèi)天氣晴好,因為下一次獲得測試機會可能要等數(shù)月之久。
賽道本身也會隨時間變化。
每年冬季,賽道都會對需要翻新的路面進行重鋪,還常會調(diào)整路肩等設(shè)施。這些變化會顯著影響圈速,畢竟賽道表面會隨時間推移發(fā)生“橡膠附著”(指輪胎磨損產(chǎn)生的橡膠顆粒附著在賽道表面,提升抓地力)或老化損壞。
當然,這并非紐北賽道獨有的問題,所有賽道的圈速都會因路面狀況變化而變快或變慢,但這無疑讓不同時期車型的圈速對比變得更困難。
當然,人為因素也不容忽視。
說實話,只要駕駛技術(shù)尚可,學習測量零百加速時間或橫向G值并不難,但在紐北賽道跑出快圈,卻是一門完全不同的技藝,許多車企會將這項任務(wù)交給職業(yè)車手。
通用雪佛蘭近期的做法頗為特別,他們讓三名工程師分別駕駛C8代科爾維特Z06、ZR1和ZR1X車型進行紐北圈速測試。當然,這三位工程師駕駛技術(shù)頂尖且訓練有素,通用的車手培養(yǎng)體系極為嚴苛,且三人都已在紐北賽道跑過數(shù)百圈。
但未使用職業(yè)車手這一選擇,無論有意與否,都引發(fā)了爭議,人們質(zhì)疑工程師是否留了圈速余量。當然,除非讓職業(yè)車手與工程師在相同條件下交替駕駛同一輛車測試,否則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答案。
即便都是職業(yè)車手,不同人跑出的圈速也會存在差異。
賽車手找借口是出了名的,他們總能為自己未能達到預期表現(xiàn)找到理由,但這背后的真相是:影響賽車性能的變量實在太多。
紐北圈速亦是如此。
與1/4英里加速時間或60-0英里/小時制動距離不同,紐北圈速難以重復驗證。一位頂尖車手或許能在某一測試時段內(nèi)跑出穩(wěn)定圈速,但隨著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變化,無數(shù)其他因素都會對圈速產(chǎn)生影響。
這也并非想完全否定紐北圈速的價值。
見證一輛車及車手在紐北的極限表現(xiàn),本身就令人震撼,而多年來圈速不斷刷新的趨勢,也是衡量汽車性能進步的良好指標。
一輛售價低于20萬美元的科爾維特,在工程師駕駛下能輕松突破7分鐘大關(guān),這絕對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而且坦率地說,車企之間的圈速競爭也頗具看點。
要理解紐北圈速的價值,需要結(jié)合背景信息,而這些信息遠非一個數(shù)字或一份圈速榜單所能承載。
More
今日日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