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正不斷降低3D設計門檻,為設計師和創(chuàng)客實現(xiàn)創(chuàng)意提供了強大助力。不過,AI 3D設計工具多采用全局性生成方式,用戶在局部調整模型時,可能無意中破壞其關鍵功能結構,影響最終實體模型的可用性。
非資深設計師用戶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表現(xiàn)的力不從心。不過麻省理工學院CSAIL人機交互工程組曾通過一種智能化交互設計工具Style2Fab系統(tǒng),能夠自動將3D模型分割為功能性與美學性元素,提升設計的可控性與成品可靠性。
這一技術為3D設計師提供了更精細的創(chuàng)作控制,有效銜接數(shù)字模型設計與3D打印等物理制造技術。在降低門檻、提升效率的同時,也保障了創(chuàng)意落地的可行性與質量,助力更多用戶高效、可靠地將設計轉化為實體模型。
“3D Science Valley 白皮書 圖文解析
對于許多創(chuàng)客而言,修改或“風格化”在線模型資源庫中共享的開源設計是一項關鍵挑戰(zhàn)。這些平臺提供了大量可直接打印的3D模型,但是可實現(xiàn)的定制化設置通常僅限于更改預定義的參數(shù)。
除了美學呈現(xiàn)之外,3D打印模型通常具有與幾何結構直接相關的設計功能。如果用戶對整個3D模型進行操作(這可能改變模型整體幾何形狀)就有可能破壞模型的功能性?!帮L格化”固然可以有針對性地應用,但這要求使用者能夠識別出3D模型中哪些部分會影響功能、哪些部分純粹是美學性能。
對于非資深設計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當然,有時用戶可以在CAD工具中標注功能。不過,在線資源庫中共享的大多數(shù)模型都是缺失這一關鍵元數(shù)據(jù)的3D模型。
麻省理工團隊提出的方法,能夠自動將為3D打印設計的3D網格模型按功能和美學進行分解。也就是說,創(chuàng)客用戶可以選擇性地對3D模型進行風格化,同時保持期望的原始功能。這一方法將幫助創(chuàng)客更加絲滑地利用AI 3D建模工具進行創(chuàng)作并通過3D打印機制造出作品。
麻省理工團隊基于對Thingiverse 3D打印資源庫中1000個設計的形成性研究,提出了一種將3D網格幾何組件進行分類的方法:
(1)美學性的,僅貢獻于模型美學;
(2)內部功能性的,與基于組件的模型裝配相關;
(3)外部功能性的,與環(huán)境的交互相關。
基于以上分類法,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拓撲的方法,可以自動分割3D網格,并將這些分割段的功能性歸類到上述三個類別中。
為演示這一方法,研究團隊推出了一款名為“Style2Fab”的交互式工具,用戶通過該工具能夠在不改變功能性的前提下控制3D網格。
圖1 展示了一種典型應用場景:一位經驗不足的創(chuàng)客希望對一個3D打印的自澆水花盆外側進行風格化。
這位創(chuàng)客用戶很清楚底座需要保持平坦,并且模型兩個組件的互鎖部分應保持不變。但用戶不知道如何在這兩個3D網格中隔離這些區(qū)域。當用戶通過Style2Fab處理3D模型時,功能感知分割方法將模型進行了分割,并把底座和互鎖段標記為功能性的,自動化地完成了這一繁瑣的模型編輯工作。用戶僅將風格應用于花盆的外邊緣,然后就可以將模型發(fā)送給3D打印機進行花盆快速制造。
3D模型功能的形成性研究
3D科學谷了解到,為確保生成式AI在賦能3D模型創(chuàng)意風格化的同時不破壞其物理功能性,麻省理工的團隊首先開展了一項形成性研究。他們以Thingiverse平臺的993個熱門設計為樣本,通過定性分析構建了一個核心分類框架,從模型用途(器物型/任務相關型)和功能上下文(外部功能/內部功能)兩個維度進行判定,明確區(qū)分了模型中關乎穩(wěn)定性和組裝的功能性部件與僅影響美觀的美學性部件。據(jù)此,任何不具備內外功能上下文的部件均可被標識為純美學區(qū)域,從而允許安全修改。這一分類體系為后續(xù)開發(fā)功能感知的AI分割算法奠定了理論基礎,最終目標在于實現(xiàn)創(chuàng)意表達與功能保全的智能平衡。
圖2展示了基于功能性的3D模型分類框架:(a)通過兩個維度(器物型/任務相關型、單組件/多組件)定義了四類模型,這些維度分別對應模型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交互關系(外部功能)和內部組件間的裝配關系(內部功能);(b)以花瓶和自澆水花盆為例,直觀呈現(xiàn)了模型分段中外部功能(如底座接觸面)與內部功能(如組件連接結構)的具體表現(xiàn)。
功能感知分割
基于形成性研究構建的功能分類體系,研究團隊發(fā)展出一套智能化的功能感知分割與分類方案,為實現(xiàn)3D模型的精準可控AI風格化提供了完整技術路徑。
首先,采用自適應譜分割算法,通過智能分析網格幾何特征自動優(yōu)化分割粒度,將模型分解為具有語義意義的組成部分;針對現(xiàn)實模型中常見的分辨率差異問題,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25k面數(shù)統(tǒng)一重采樣策略,確保分割結果的穩(wěn)定性與一致性。
在功能識別階段,系統(tǒng)引入雙向拓撲相似性匹配機制:一方面通過比對部件與已標注樣本庫的幾何特征,精準識別外部功能單元(如支撐面、接觸面等);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多組件模型間的結構耦合關系,智能檢測內部功能接口(如連接件、運動副等)。整個分類系統(tǒng)采用保守安全策略,優(yōu)先保障功能性部件不被誤判,從算法層面杜絕風格化操作對模型實用性的潛在影響。
最終,這些技術被集成到Style2Fab系統(tǒng)中,作為Blender插件為用戶提供無縫體驗——從模型加載、智能分割、功能標注到選擇性風格化,整個流程是自動化與可視化的結合,讓用戶在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同時無需擔心模型的功能完整性。
從家居到醫(yī)療,三大場景應用展示
麻省理工的研究團隊通過一系列精彩案例生動展現(xiàn)了如何在不同領域實現(xiàn)功能保全的智能風格化。從家居裝飾到醫(yī)療輔助,這些實例充分證明了功能感知分割技術在個性化制造中的強大潛力。
家居空間個性化改造
室內設計成為個性化制造的絕佳應用場景。以智能自澆水花盆為例,這個雙組件模型既需要保持內部組裝結構的精準配合,又要確保底座穩(wěn)定性和澆水口通暢性。Style2Fab精準識別了這些功能單元,并對非功能區(qū)域成功施加"粗獷多彩的中式陶瓷"藝術風格。最終成品在完美保持自澆水功能的同時,煥發(fā)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圖3a)。另一個典型案例是飲料分配器,系統(tǒng)智能保護了內部流通管道和底座結構,同時為外觀賦予"復古馬賽克玻璃"的視覺效果,實現(xiàn)了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和諧統(tǒng)一(圖3d)。
醫(yī)療輔助設備的美學革新
這一技術展現(xiàn)出賦能個性化康復醫(yī)療的潛力。針對一款復雜結構的拇指固定支具,系統(tǒng)智能保留了與皮膚接觸的光滑內表面和透氣孔洞等功能區(qū)域,同時將外部轉化為"藍色針織紋理"的溫馨外觀(圖3b)。此外,研究團隊通過對心臟解剖教學模型的紋理化改造,為視障人士創(chuàng)造了觸覺可辨的學習工具。不同心臟區(qū)域被賦予獨特紋理特征,使觸覺學習變得更加直觀高效(圖3e)。
日常配飾的智能升級
在個性化配飾設計領域,這一技術也展示出了精妙應用。比如說,在AirPods保護套改造中,Style2Fab系統(tǒng)在沒有預先知識的情況下,自主識別并保護了內部空間結構和充電接口等關鍵功能單元。應用"摩洛哥藝術花紋"風格后,保護套既保持了完美功能性,又煥發(fā)濃郁藝術氣息(圖3c)。同樣,戶外哨子的改造案例也展示了美學與功能的良好平衡:在保持共振腔和吹嘴原始結構的前提下,成功賦予其"紅木質感"的外觀,而全局風格化則因改變內部結構導致功能喪失(圖3f)。
賦能"所思即所得"的創(chuàng)作體驗
功能感知分割技術突破了傳統(tǒng)局限,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用戶從功能認知到技術參數(shù)轉化的核心難題?;谠摷夹g的Style2Fab交互工具通過智能分析,將用戶從繁瑣的技術細節(jié)中解放出來,有望實現(xiàn)"所思即所得"的創(chuàng)作體驗。隨著3D打印社區(qū)生態(tài)的完善和深度學習技術的進步,這一技術有望建立更強大的功能感知系統(tǒng),讓個性化制造真正實現(xiàn)創(chuàng)意與功能的完美融合。
從MIT Style2Fab對功能與美學的智能平衡,到最近騰訊混元發(fā)布的AI工具3D Studio所實現(xiàn)的分鐘級建模革命,AI技術正在重塑3D創(chuàng)作的全鏈路。憑借提高設計模型的“可制造性”,AI技術正成為推動3D打印技術從"可制造"邁向"可靠制造"的幕后之手。當生成式AI與3D打印深度融合,我們正迎來一個"所想即所得"的制造新紀元,每一個創(chuàng)意都值得被完美實現(xiàn)。
3D科學谷聚焦
▌三維科學 l 無限可能
投稿丨daisylinzhu 微信
2509957133@qq.com 編輯郵箱
www.3dsciencevalley.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