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羅田縣有個地方叫勝利鎮(zhèn),地圖上跟別的鄉(xiāng)鎮(zhèn)沒啥兩樣,可你隨便在街邊拉住個老人,他都能講出一段讓人愣住的事,1952年這兒突然冒出來個勝利縣,兩年后又悄無聲息沒了,全縣人一夜之間被分到兩個縣里,我剛聽說時以為是小說里編的,直到翻出那本發(fā)黃的檔案,才曉得真有這回事。
當(dāng)時的鄂豫皖交界,大別山把三縣割得七零八落,山民趕集得翻過三道山梁,剿匪隊一到界碑就停腳,有回麻城的土匪跑進羅田作案,兩地警察互相推諉,拖了半個月才動手,等抓到人,證據(jù)早沒了,這種亂糟糟的局面,讓中南軍政委員會下定主意,干脆把交界地切出來,湊成個新縣城。
1952年8月29日,滕家堡的鄉(xiāng)民們看著一塊白布紅字的“勝利縣”牌子掛起來,這個縣是臨時拼出來的,占地一千三百平方公里,區(qū)鄉(xiāng)單位劃了八十八個,縣政府設(shè)在祠堂里,辦公桌是八仙桌,戶籍員從鄰縣借來的,最麻煩的是公安局長,每天騎馬跑三天,才把三個區(qū)轉(zhuǎn)完。
三年后的夏天,勝利縣的檔案室一下子擠滿了干部,他們連夜把戶口本上的“勝利縣”改回原籍,連電線桿上那幾個字也趁黑鏟了,老人們還記著,那年秋收時田埂上忽然多了一道看不見的線,昨天還能一起舀水喝的鄰居,第二天就得拿介紹信才能上門。
如今勝利鎮(zhèn)廣場上立著塊碑,上頭刻著“三年縣城”幾個字,游客站那兒總盯著看不說話,穿紅軍衣服的講解員天天講,這兒出過五個第一,可沒撐過三年,茶館里老頭們常吵,是土匪剿得慢,還是事兒辦得太急,可沒人瞧見碑背后,竣工的日期和撤銷的日期,差了整整一千零三十三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