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行走柴達木 筆墨繪瀚?!坎杩ㄌ炜找继枺蝴}湖之上,繪就自然與文化共生的文旅畫卷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9月26日,“行走柴達木 筆墨繪瀚?!?025青海?海西文學創(chuàng)作采風活動成員走進茶卡鹽湖?茶卡天空壹號景區(qū)。在這片占地14.19平方公里的“天空之鏡”旁,大家探尋著高原鹽湖如何以“自然為底、文化為魂”,勾勒出文旅融合的獨特圖景。
清晨的茶卡鹽湖裹著薄霧,鹽湖如一面巨鏡鋪開,將云朵的褶皺、陽光的軌跡盡數(shù)收納。景區(qū)打造的“一景多享”模式,讓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找到共鳴。攝影愛好者守在湖心亭,用長焦捕捉鹽晶與水波的微妙互動;自然探索者沿著生態(tài)路線,觀察高原鷸鳥在濕地的遷徙痕跡;文化尋根者則在鹽井遺址前駐足,指尖觸碰千年鹽井的滄桑紋理。
景區(qū)一隅,一列銹跡斑斑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運鹽小火車格外引人注意。它曾是茶卡鹽湖的“功勛列車”,肩負著鹽運重任;如今變身“網(wǎng)紅打卡點”,車廂里陳列的老照片、采鹽工具,車窗邊擺放的鹽晶擺件,都在靜靜訴說著這里的鹽業(yè)記憶。
文化創(chuàng)新的巧思還藏在景區(qū)的各個角落。鹽情小說館內XR技術構建的“鹽宇宙”令人稱奇——采風團戴上設備,瞬間“穿越”千年:全息影像里,景頗先民持木鎬開鑿鹽井,馱隊沿古鹽道穿越戈壁,馬蹄揚起的鹽塵在光束中飛舞。而景區(qū)全新IP形象“青青”“鹽鹽”,以鹽晶的剔透與高原的青色為靈感,衍生出盲盒、鹽雕等20余款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成了年輕游客的“心頭好”。
實景演藝劇場里,青海首部大型歷史實景劇《印象茶卡》之《草原英雄?成吉思汗》更是震撼人心。戰(zhàn)馬嘶鳴中,演員身著蒙古戰(zhàn)袍,重現(xiàn)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部落的壯闊場景;馬戰(zhàn)特技與光影特效交織,讓觀眾仿佛置身金戈鐵馬的年代,德都蒙古文化的豪邁與古羌景頗文化的神秘撲面而來。“這不只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對青海多元文化的深度解讀?!?采風活動成員由衷感慨。
不止于此,景區(qū)還藏著更多元的體驗。建成“暗夜星空保護地”,開設“星”課堂,帶游客探秘深邃星空;打造“住在鹽湖邊,睡在星空下”的住宿體驗,讓人與鹽湖、星空溫柔相伴;推出“天空之城”古法采鹽項目,讓游客親手觸摸傳統(tǒng)技藝的溫度。這份以游客體驗為核心的初心,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催生出鹽湖之上蓬勃的產(chǎn)業(yè)鏈條。
當日落時分,采風成員的鏡頭對準鹽湖——鹽晶灘涂被染成暖金,遠處的“天空之鏡”映著云霞,近處的法治宣傳牌靜靜佇立,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在此交融。這片曾以產(chǎn)鹽聞名的高原鹽湖,如今正以文旅融合為筆,在“山宗水源?大美青?!钡漠嬀砩希瑫鴮懼匀慌c文化共生的嶄新篇章。
(青海新聞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