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柴逸扉
9月28日,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臺北孔廟舉行。圖為參與儀式的學生帶來佾舞表演。 中新社記者 朱 賀攝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也是臺灣地區(qū)的教師節(jié)。清晨5時許,位于臺北市大同區(qū)的臺北孔廟里人頭攢動,燈火通明,臺北各界人士和民眾數(shù)百人在此共同舉行儀式紀念孔子誕辰2576周年。
6時許,伴隨著悠揚的鐘鼓聲,大典正式開始。禮生按鼓節(jié)奏就位,“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等參與祭祀環(huán)節(jié)的人員遵循古儀行至大成殿前;平日關(guān)閉的欞星門、大成門緩緩開啟,迎神、進饌、上香等37項儀程依序進行。
釋奠典禮由臺北市副市長張溫德?lián)巍罢I官”,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殿內(nèi)香燭裊裊,儀式莊嚴隆重;殿前八音悠揚,佾舞翩然律動。約90分鐘的典禮莊嚴肅穆、氣勢宏大、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展示人們對孔子的崇敬之意。儀式結(jié)束后,臺北孔廟向民眾贈送“論語書燈”和“智慧糕”,書燈仿照書籍造型,收錄《論語》經(jīng)典語句;“智慧糕”糕面刻印“學好孔孟”字樣,旨在勉勵學子砥礪進取。
為當好這場典禮“三獻舞”的佾生,臺北大龍小學四年級的蘇同學凌晨3時就已起床集合。其父蘇先生表示,作為生活在大同區(qū)的居民,這場儀式他已經(jīng)看了40年。現(xiàn)在他很欣慰看到孩子以熱愛和尊崇之心參與儀式,學校平日也安排《論語》相關(guān)課程,幫助孩子理解儒家思想等傳統(tǒng)文化。
來自桃園的許先生專門抽出時間前來觀禮,他說,能有機會到現(xiàn)場目睹祭孔大典,感到很開心。每一項儀程都很考究,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這樣的文化習俗要一代代傳承下去。
同一天,全臺多地的孔廟也分別舉行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臺南孔廟依循古禮舉行莊嚴肅穆的儀式,祭孔后的“拔智慧毛”等活動吸引學子爭相體驗;在臺中孔廟,典禮在晉鼓與鏞鐘合擊聲中拉開帷幕,上千民眾參與觀禮;在彰化孔廟,彰化縣各界代表依循古禮向孔子獻上崇高儀節(jié)與致意,同時也向當?shù)乩蠋煹母冻龊托羷诒磉_謝意。
(本報臺北9月28日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