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15日凌晨,北京城籠罩在緊張與恐慌之中。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及少數(shù)隨行人員匆忙離開紫禁城,開始了后來被稱為“庚子西狩”的逃亡之旅。
慈禧太后
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當時的局勢。19世紀末,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不斷擴大,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義和團運動在北方各地興起,他們以“扶清滅洋”為口號,襲擊外國傳教士和教民。面對這種局面,慈禧太后在端王載漪等保守派大臣的鼓動下,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向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十一國同時宣戰(zhàn)。
這一決定帶來了嚴重后果。1900年6月,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組成聯(lián)軍,以保護僑民、鎮(zhèn)壓義和團為名,向北京進發(fā)。8月14日,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不得不在次日凌晨倉皇出逃。
離開北京前,慈禧太后下令將珍妃投入井中。這個決定源于珍妃支持光緒變法,且在當時局勢下,慈禧不愿留下她。這口井后來被稱為“珍妃井”。
光緒皇帝與珍妃
逃亡之初,情況極為艱難。由于出走倉促,他們只帶了最簡單的行李。慈禧和光緒都換上了普通漢民服裝,乘坐普通的騾車。第一天就遇上降雨,隊伍沒有攜帶雨具,所有人都被淋濕。昔日威嚴的太后和皇帝,此刻渾身濕透,與尋常難民無異。
住宿條件極其簡陋。他們夜宿在沿途的農(nóng)家或破舊客棧,慈禧和光緒只能睡在土炕上,連像樣的被褥都沒有。一天夜里,大太監(jiān)李蓮英發(fā)現(xiàn)光緒皇帝獨自坐在燈下,經(jīng)詢問才知道皇帝缺少御寒的被褥。李蓮英立即將自己的被褥讓給光緒。后來光緒回憶說,若非李蓮英一路照顧,他可能難以度過這段艱難時光。
食物短缺是另一個嚴重問題。最初幾天,他們還能靠隨身攜帶的干糧充饑。但很快糧食告罄,有時連一碗粗米飯、一碗綠豆湯都難以獲得。《庚子西狩叢談》記載,他們的處境"比較逃荒的老百姓,更為苦惱"。
對長期生活在宮中的慈禧來說,最難以忍受的是衛(wèi)生條件的惡劣。荒郊野外的廁所簡陋骯臟,與宮中設施天差地別。據(jù)記載,慈禧如廁時,蒼蠅撲面而來,讓她痛苦不堪。洗手、洗臉都成問題,這對一向講究衛(wèi)生的太后來說是極大的折磨。
隨行人員也在不斷減少。起初還有不少官兵護衛(wèi),但隨著路途艱辛,不少人悄悄離去。隊伍越走越小,氣氛越來越沉重。
到達河北懷來縣時,情況稍有好轉??h令吳永得知圣駕將至,雖處亂世,仍盡力接待。在這個并不富裕的縣城,他籌備了雞蛋、小米粥、玉米窩頭等簡單食物。這些在平時難入太后眼中的粗糧,此刻卻顯得格外珍貴。慈禧對此十分感激,后來回京后,將吳永從七品知縣破格提拔為四品道臺。
進入山西境內(nèi)后,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山西受戰(zhàn)亂影響較小,當?shù)毓賳T做好了接駕準備。這時,留守北京的李鴻章來信,懇請慈禧回京主持大局。但慈禧擔心聯(lián)軍追究她的責任,決定繼續(xù)西行。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跋涉,行程約兩千里,他們于10月26日抵達西安。
古城西安
在西安,生活完全改變。當?shù)卦O立了專門負責皇室供應的機構,僅一個月就花費白銀二十九萬余兩。行宮內(nèi)設立了規(guī)模宏大的御膳房,分為葷局、素局、點心局等十幾個部門,有廚師百余人。每日為慈禧準備上百種菜肴供選擇,膳食花費每天約二百兩銀子。
與此同時,北京城仍在動蕩之中。八國聯(lián)軍占領期間,百姓生活困苦,許多建筑遭破壞,文物被掠奪。
這段西逃經(jīng)歷持續(xù)近一年。1901年9月,《辛丑條約》簽訂后,慈禧和光緒于10月返回北京。這次逃亡不僅是個人的艱難經(jīng)歷,也標志著清王朝統(tǒng)治的進一步衰落,為十一年后清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