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中秋就??性嘛灐l(fā)月亮朋友圈,老輩人過這個節(jié),講究能裝一籮筐。
《周禮》里早有 “秋暮夕月” 的記載,傳到現(xiàn)在濃縮成 “五做四吃三忌諱”,
每樣都藏著團(tuán)圓的小心思。不是咱愛較真,這些規(guī)矩里的煙火氣,才是過節(jié)的真味道,今兒就給大伙說透。
先說 “五做”,頭牌必須是祭月,可不是擺塊月餅就完事。
老禮兒里得選家庭主婦當(dāng)主祭,男子只能打雜,這 “男不拜月” 的規(guī)矩從漢代就有了。
供桌得朝月亮方向擺,紅燭高燃,月餅要選大的團(tuán)圓餅,西瓜得切成蓮花狀,還得擺上帶殼的毛豆 —— 老輩說毛豆象征 “多子多?!保倭怂┳谰筒恢苋?。
講究點的還會寫祝文、燒月光紙,哪怕現(xiàn)在簡化了,擺盤石榴、蘋果,全家鞠個躬,儀式感立馬就有了。
剩下四做全是樂子。
做花燈不用非得扎竹篾,和娃用彩紙剪個兔子燈,貼在陽臺玻璃上,夜里亮起來比霓虹燈暖。
賞月得全家圍坐,最好在院里擺張木桌,別一人抱個手機刷短視頻,那可不是 “人月兩團(tuán)圓” 的本意。
猜燈謎不用找燈會,長輩隨口出個 “小時穿黑衣,大時穿白袍”(謎底:蠶),輸贏不重要,笑聲才金貴。
最后走月最愜意,飯后拉著家人散散步,想想蒙古族 “追月”、藏族 “尋月” 的習(xí)俗,月光底下嘮嘮嗑,這才叫過節(jié)。
再說 “四吃”,月餅只是開場戲。
秋蟹必須上桌,老輩講 “菊黃蟹肥秋正濃”,得選雌蟹,膏滿黃肥,配姜醋不是瞎講究,是應(yīng)秋令的雅致。
第三樣是煮毛豆,帶殼煮加鹽,祭月后全家剝著吃,殼堆得越高越吉利。
最后少不了桂花酒,不用買貴的,自己用桂花泡點米酒,全家分一杯,
甜香鉆鼻子,這才是中秋的滋味。
記住,這些吃食都得分著吃,獨吞可就辜負(fù)了 “團(tuán)圓” 的意頭。
“三忌諱” 得記牢,全是古人的貼心提醒。
一忌用手指月亮,老輩說 “指月割耳朵”,其實是怕仰頭招夜露,更是教咱對天地存份敬畏。
二忌送單數(shù)禮品,月餅得選四枚、六枚裝,水果要湊成雙數(shù),“好事成雙” 的道理啥時候都沒錯。
三忌口角爭執(zhí),中秋講究 “和為貴”,哪怕拌嘴也要忍忍,別讓壞情緒掃了團(tuán)圓的興。
這些規(guī)矩可不是束縛人的條條框框。
就像祭月,現(xiàn)在不用穿漢服讀祝文,但擺盤水果的心意沒變;
送月餅選雙數(shù)禮盒,是對收禮人的尊重。
民俗學(xué)者馮驥才說得好,傳統(tǒng)是 “傳遞的火焰”,不是 “守住的爐灰”。
去年我?guī)蕻嫙艋\,他問為啥兔子燈要長耳朵,我才想起老輩說兔子是月神的使者,這就把故事傳下去了。
今年中秋別光盯月餅盒了。
擺上供桌祭個月,煮盤毛豆剝著吃,全家圍坐賞賞月,記著別指月亮、別送單禮、別拌嘴。
這些瑣碎的老傳統(tǒng),就像月餅里的蓮蓉,綿密又暖心。
畢竟月亮年年圓,能和家人圍著桌子笑出聲的時光,才最該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