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日報客戶端
9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晚8時,隨著“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流程走完,聯合國對伊朗的多項制裁正式重啟。英國、法國、德國與美國在同日發(fā)表聯合聲明,強調此舉旨在“阻止伊朗獲取核武器”,但同時也表示“不放棄通過外交渠道繼續(xù)談判”。
四國聯手推動制裁全面回歸,引發(fā)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然而,制裁能否真正遏制伊朗核計劃?歐盟內部是否一致支持重啟制裁?歐美此舉究竟是施壓手段,還是外交失敗的標志?
“快速恢復制裁”機制觸發(fā) 伊核制裁全面回歸?
△2015年,時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同時任伊朗外長扎里夫出席伊朗核問題會議。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及德國在歐盟高級代表的協調下,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伊朗承諾限制核計劃以換取國際制裁解除。安理會隨后通過第2231號決議予以核可,并設定明確履約時間表。2016年10月,歐盟理事會解除對伊朗全部核相關制裁,但保留一項關鍵機制——若伊朗被認定“嚴重違約”,可在法、德、英三國與歐盟高級代表聯合建議下,啟動“快速恢復制裁”程序。
2025年8月28日,法、德、英三國正式通知安理會,認定伊朗“嚴重違反”協議承諾,觸發(fā)該機制。依程序,若安理會未在30天內通過反對決議,制裁將自動恢復。盡管多國表達反對,安理會未能在9月27日截止期限內阻止這一進程。9月28日,歐盟對外行動署發(fā)布聲明,宣布立即恢復所有此前解除的制裁;29日,歐盟理事會正式公報確認,一系列核相關限制性措施重新生效。
△9月28日歐盟對外行動署聲明截圖
至此,因伊核協議而暫停近九年的制裁全面恢復,伊朗將再度面臨國際社會在核技術、導彈技術、武器貿易等多方面的嚴格限制。
歐盟內部對伊制裁分歧凸顯:強硬與審慎之間的平衡博弈
盡管法、德、英三國作為“E3”核心推動制裁重啟,但歐盟27個成員國在對伊政策上并非鐵板一塊。法、德立場相對強硬,主張以制裁施壓伊朗回到談判軌道,愿意承擔潛在的經濟與外交反噬風險。
然而,不少歐盟國家持保留態(tài)度,擔憂制裁升級將激化地區(qū)緊張、沖擊能源市場、削弱與伊朗的經貿聯系,甚至引發(fā)新一輪難民危機。這些國家更傾向于在制裁與外交之間尋找平衡點,避免局勢徹底失控。
意大利即是一個關鍵代表。盡管未公開反對制裁,但意大利長期在對伊關系中扮演“建設性對話者”角色。2025年6月,意大利與伊朗舉行第五輪政治磋商,議題涵蓋雙邊關系、地區(qū)安全與核談判進展,展現出意大利在維持制裁框架的同時,努力保持與德黑蘭的溝通渠道。
△2025年6月,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與到訪的意大利外交部秘書長瓜里利亞舉行會談。
經貿關系也是左右歐盟立場的重要因素。此前,意大利曾是伊朗在歐盟內的最大貿易伙伴之一,年貿易額超70億歐元。盡管當前已被德國超越,意大利仍維持與伊朗的高層經濟對話。2025年1月,意大利對伊朗出口額仍達約4500萬歐元。
歐盟內部的分歧,反映出各成員國在安全、經濟與地緣戰(zhàn)略上的不同考量,也預示著未來對伊政策協調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
以美對伊空襲 導致伊核問題談判陷入困境
2025年初,美國與伊朗通過中間方進行了五輪間接談判,圍繞恢復履約與解除制裁展開接觸。然而,隨著地區(qū)緊張升溫,談判窗口迅速關閉。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fā)動空襲,美國隨后轟炸伊朗核設施,導致雙方沖突持續(xù)近兩周。盡管英法德未直接參與軍事行動,卻在政治與外交層面一致支持美以立場,引發(fā)伊朗強烈不滿。
△6月13日,以色列空襲伊朗
德國中東問題專家米歇爾·呂德斯指出,軍事打擊徹底摧毀了伊朗對西方國家的信任,成為伊核談判破裂的關鍵因素之一。伊朗方面認為,西方一邊談判一邊動武,顯示出其“根本無意履行承諾”。此外,美方在談判中要求伊朗“完全放棄鈾濃縮活動”,也被德黑蘭視為不可接受的挑釁。
信任崩塌,對話停滯。制裁重啟,從某種意義上說,已是外交失敗的結果。
智庫學者:重啟對伊制裁無助于解決伊核問題
美國昆西研究所副主任特里塔·帕西指出,今天的“E3”與2003年剛成立時相比,目標與語境已發(fā)生根本變化。當前歐盟推動制裁,與其說是為了防擴散,不如說是出于地緣戰(zhàn)略的重新定位。
一方面,伊朗在俄烏沖突中支持俄羅斯,被歐洲視為“直接威脅”。另一方面,歐盟在安全政策上更加依賴美國,而持續(xù)制裁已使伊朗在歐洲外貿中變得無足輕重。在此背景下,升級對伊制裁符合歐盟兩項新目標:一是“懲罰”伊朗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二是與特朗普政府中的對伊鷹派保持一致,緩解跨大西洋關系在其他領域的壓力。
帕西強調,這種做法與通過外交解決核問題的初衷完全背離。德國總理此前曾公開稱以色列轟炸伊朗“替歐洲做了臟活”,此番言論暴露出歐洲在安全自主與外交原則之間的兩難。
△美國昆西研究所副主任特里塔·帕西伊核問題觀點截圖
制裁重啟,并不意味著伊核問題的終結,反而可能成為新一輪對抗的起點。歐盟內部的分歧、美伊之間的信任赤字、地區(qū)沖突的外溢效應,共同構成一個復雜且危險的困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