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29日,比亞迪王朝網這場縱貫黔中腹地的試駕會,以貴陽為起點,經黃果樹瀑布畔的顛簸山路,終抵晴隆24道拐的險途,讓云輦- C 底盤與天神之眼智駕系統(tǒng)接受了山地路況的終極考驗。
從貴陽往黃果樹的省道上,連續(xù)的碎石路與坑洼路段是家常便飯。此時秦L(參數丨圖片) EV 搭載的云輦 - C 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tǒng)盡顯神通 —— 通過全車傳感器毫秒級監(jiān)測路況,系統(tǒng)自動切換至高頻小阻尼模式,將路面細碎震動盡數過濾。即便碾過被雨水沖刷出的溝槽,車身也未出現多余晃動,后排乘客手中的茶杯幾乎不見漣漪。這種“過坎如履平地”的質感,源于其對奔馳 “魔毯” 技術的平民化演繹,讓 12 萬級車型擁有了百萬級的濾震表現。
行至晴隆 24 道拐,這條長 4 公里、路面未做硬化的 “史迪威公路”,以連續(xù)急彎與陡坡構成天然試車場。切入運動模式后,云輦 - C 迅速切換至低頻大阻尼狀態(tài),配合后置后驅布局與 50:50 黃金配重比,車輛過彎側傾被大幅抑制。在第 17 道拐的回頭彎中,深踩電門加速出彎時,車身姿態(tài)始終穩(wěn)健,這得益于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帶來的40500N?m/° 扭轉剛度,比傳統(tǒng)轎車剛性提升近50%。
全程護航的 “天神之眼 C - 高階智駕三目版” 同樣驚艷。這套配備 29 個感知硬件的系統(tǒng),針對貴州多彎路況做了數月本地化調校。在滬昆高速段開啟領航模式后,三目前視攝像頭精準識別彎道曲率,提前150米減速入彎,過彎路線堪比老司機。進入 24 道拐景區(qū)道路,面對僅容單車通行的窄路,系統(tǒng)通過側后視攝像頭實時監(jiān)測來車,避免了危險會車。
值得一提的是智駕系統(tǒng)的泊車能力。在黃果樹景區(qū)停車場,面對被灌木擠占的斜列車位,“天神之眼” 10秒內完成識別,方向盤自動打輪、油門剎車全托管,一次精準入位。同行媒體打趣:“這功能能治貴州景區(qū)的停車焦慮?!?br/>
兩天試駕全程260公里,秦L EV 545km 續(xù)航版本剩余電量仍有42%,百公里電耗僅11.2kWh,印證了電池雙環(huán)流直冷直熱技術的高效。當車輛最終停在晴隆山頂觀景臺,回望山下如銀鏈般的24道拐,這場試駕已然證明:云輦的穩(wěn)健與天眼的智慧,正讓純電車型在山地出行中實現 “操控與安全” 的雙向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