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源于中國,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獨特藝術手法,凝聚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近日,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主辦,上海植物園、上海市盆景賞石協(xié)會等單位承辦的全國科普月暨世界盆景友好聯(lián)盟助力中國盆景技藝申遺活動在上海植物園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地區(qū)的盆景佳作齊聚申城,為這項深受民眾喜愛的植物藝術走進市民、科普傳播添彩。
展覽現(xiàn)場
活動現(xiàn)場,70件(組)盆景形態(tài)各異,別具特色,讓人目不暇接。展品中,一抹抹紅色格外引人注目。石榴盆景芽紅葉細,花艷果美,根干奇特,四季皆有景可賞,春季新葉嬌嫩,夏季繁花似錦,秋季果實累累,冬季鐵干虬枝,展現(xiàn)出不同的美感。紅花紅果代表著喜慶繁榮、富貴吉祥,深受人們喜愛。
石榴盆景
《云鶯出岫》圓柏盆景以大片平整的造型尤為奪人眼球。它屬于揚派盆景,是中國盆景五大傳統(tǒng)流派之一。核心特點是“一寸三彎”的精細扎剪技法,通過棕絲蟠扎將枝干扭旋成“云片”狀,層次分明如疊翠,風格清秀雅致,兼具嚴謹章法與自然意趣。
《云鶯出岫》圓柏盆景
“我們組織了長三角地區(qū)的各家單位來送展盆景,包括山水盆景、樹木盆景、小微盆景和傳統(tǒng)賞石等,形式非常豐富,還有來自山東地區(qū)的石榴盆景。秋天大家非常喜歡碩果累累的美好景象,本次展出的各種石榴、北美海棠、老鴉柿等,深受游客朋友們歡迎。”上海植物園盆景園主管王玥明說道。
今年9月是我國首個科普月,為了促進科普互動與作品展示交流,現(xiàn)場還以海派盆景技藝的非遺屬性為核心,設立了科普攤位,邀請青年盆景師在攤位上展示小微盆景和海派盆景技藝,與市民游客科普互動,讓大家了解海派盆景的養(yǎng)護方式,也將海派盆景技藝推廣到更多家庭園藝。
海派盆景技藝科普攤位
一位盆景愛好者聽了科普后表示:“我非常喜歡盆景這種形式,今天收獲頗豐,對我以后在家里養(yǎng)些小盆景非常有幫助?!?/p>
據(jù)悉,展覽活動位于上海植物園四號門區(qū)域,展期將持續(xù)至10月8日。
記者:吳會雄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