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貴州思南的梅雨季,烏江畔的吊腳樓里,茶商程老爺對著剛出生的長子喜極而泣:"就叫國綱,盼他成國家棟梁。"
誰能想到,這個在煤油燈下背《三字經(jīng)》的男孩,幾十年后會以"程立人"之名,在地球另一端的潘帕斯草原書寫傳奇——從志愿軍戰(zhàn)俘到坐擁60萬畝土地的農(nóng)業(yè)大亨,他的人生比小說更跌宕。
戰(zhàn)火里蹦出的"多語神童"?
抗戰(zhàn)的槍炮聲震碎了程家的綢緞莊,11歲的程國綱卻因父親堅持捐資助學,鉆進了美國人辦的思南信義中學。
傳教士的英語課、教堂的法語圣經(jīng)、碼頭上聽來的西班牙語,像拼圖般在他腦子里拼接。別的孩子玩彈弓,他蹲在江邊拿樹枝寫單詞,連貨船上的英國水手都驚嘆:"這小子舌頭是裝了齒輪吧?"?
1945年考入華西協(xié)合大學,他成了校園里的"行走字典"。
別人背《論語》,他抱著《堂吉訶德》譯本在操場踱步,用英語念西班牙小說,法語講中國古詩,同學們笑稱他"程三國"。誰能料到,這手絕活日后竟成了他在戰(zhàn)俘營的"保命符"。?
1951年的北漢江戰(zhàn)場,硝煙把天空染成鐵銹色。程立人作為60軍譯員,跟著180師斷后時被美軍包圍。三天三夜血戰(zhàn),彈盡糧絕的官兵們舉著空槍沖鋒,最終1.2萬人被俘。
當他被押進巨濟島86號戰(zhàn)俘營,迎接他的不是同情,而是同胞的怒罵——因為會英語,他被美軍指派管理戰(zhàn)俘點名。?
"叛徒!狗腿-子!"夜里總有人往他鋪位砸罐頭盒,凹痕累累的鋁飯盆上,他刻下《詩經(jīng)》"靡不有初",刀痕滲著血珠。
美軍逼他勸降,他裝聾作??;臺灣勢力拉攏,他閉門不見。直到停戰(zhàn)協(xié)議傳來,別人爭著選大陸或臺灣,他卻在登記表上寫下:"去中立國,印度。"?
1954年的新德里火車站,程立人踩著露腳趾的布鞋,皮箱里只有兩套舊軍裝和半本磨損的《詩經(jīng)》。
種姓制度像一堵無形的墻,讓他連餐館都進不去,只能在建筑工地扛水泥袋,晚上睡在鐵路橋洞,聽著火車轟鳴數(shù)星星。?
轉機出現(xiàn)在舊德里的珠寶街。當他發(fā)現(xiàn)穆斯林老板對著一堆紅色礦石發(fā)愁,用英語說出"這是紅紋石,不是紅寶石"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他冒險借了20公斤礦石,托海員帶到阿根廷,竟賣出10倍高價!揣著第一筆鈔票,他盯著世界地圖上那個叫"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咬了咬牙:"賭一把,大不了睡甲板!"?
1956年登陸阿根廷的程立人,在華人珠寶店當學徒時,總盯著倉庫里積壓的紅紋石出神。
他把石頭切成心形,印上"安第斯玫瑰"的標簽寄往印度,沒想到富太太們瘋搶——800%的利潤,讓他在30歲那年開了第一家珠寶店"東方玫瑰"。?
但真正讓他揚名的是大豆。1968年,阿根廷政府給農(nóng)產(chǎn)品低息貸款,他盯著潘帕斯草原的荒地笑了:"這不就是翻版烏江兩岸?"他從美國進口聯(lián)合收割機,在3萬畝土地搞"窄行密植",別人笑他"中國農(nóng)夫異想天開",結果畝產(chǎn)從120公斤飆到280公斤!
1973年糧食危機,他的大豆囤貨翻了四倍價,農(nóng)場像吹氣球般漲到60萬畝,當?shù)貓蠹堫^版驚呼:"ReydelaSoja(大豆王)是個中國人!"?
1977年的農(nóng)業(yè)博覽會上,程立人遇到了改變他后半生的女人——阿根廷激進黨領袖的妹妹安娜。當時安娜為窮人住房項目拉贊助,他當場拍板:"2000噸大豆蛋白,按成本價給!"
兩人常坐在草原上聊聶魯達的詩和李白的詞,安娜發(fā)現(xiàn)這個中國男人看土地的眼神,像父親看傳世紅酒。?
1978年的婚禮轟動全國,報紙酸溜溜地寫"東方暴發(fā)戶攀附豪門",安娜卻在采訪中舉著程立人磨出老繭的手:"你們看,這是摸過《詩經(jīng)》也握過犁耙的手,比任何頭銜都珍貴。"
當丈夫成為"總統(tǒng)妹夫",他卻只肯當農(nóng)村協(xié)會顧問,悄悄促成中國拖拉機第一次開進南美農(nóng)場,阿根廷農(nóng)民遠遠看見他,就喊:"ElChino(中國佬)來教我們種地啦!"?
1986年,60歲的程立人第一次回思南,站在漏雨的教室前紅了眼。當年的課桌還是泥巴砌的,孩子們用草繩捆著課本。他當場掏出支票:"蓋棟樓,就叫'立人樓',再修條路,叫'思阿路'——思南到阿根廷,都是土地養(yǎng)人。"?
最絕的是他帶回來的"綠色黃金"。1988年,他從阿根廷弄來5000株荷荷芭種苗,在許家壩的荒坡試種。這種耐旱灌木的種子能榨高檔化妝品油,當?shù)厝税胄虐胍桑?老外的苗子,能在咱石山扎根?"1994年第一批油出口東京,每公斤42美元,鄉(xiāng)親們摸著油罐子笑:"老程當年帶走紅石頭,如今送回'金種子'!"?
2022年阿根廷的夏天,96歲的程立人在農(nóng)場離世,遺囑把60萬畝土地全捐了,設立獎學金專門幫中國孩子學農(nóng)業(yè)。中國使館的挽聯(lián)寫著"一片丹心越萬水",思南中學的孩子們在直播里看葬禮,輕輕哼起校歌。
這個曾被命運按在泥里的戰(zhàn)俘,最終把自己活成了跨越大洋的傳奇——他沒按別人的劇本走,卻在第三條路上,讓烏江的濤聲和潘帕斯的風聲,合奏出最動人的生命樂章。正如他刻在飯盆上的字:"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而他,終究是那個走到最后的人。?
資料來源? 《程立人:從戰(zhàn)俘到阿根廷農(nóng)業(yè)巨擘的傳奇人生》(《環(huán)球人物》雜志,2023年第5期)? 《中阿農(nóng)業(yè)合作的先驅者——程立人》(中國農(nóng)業(yè)網(wǎng),2024年3月12日)? 《潘帕斯草原上的中國傳奇》(阿根廷《民族報》,2022年12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