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與中秋佳節(jié)將至,上海公園綠地“絞盡腦汁”,挖掘“爆款”吸引市民游客打卡。
“毛孩子”首次亮相
今年,上海野生動物園迎來一波生育高峰。一批近期誕生的“毛孩子”越長越可愛,將與市民游客見面。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滿月的大熊貓龍鳳胎——今年8月22日16時11分、17時17分,大熊貓“芊金”先后誕下一只雌性和一只雄性幼崽。
目前,這對龍鳳胎仍處于“吃睡循環(huán)”,眼睛尚未睜開,有望在國慶假期首次睜眼看世界。
其他啥也不干,一門心思長大的這對龍鳳胎在9月22日滿月時的體重已超過1.3公斤。
和剛出生時的粉嘟嘟相比,兩個小家伙的毛發(fā)已黑白分明,眼睛、耳朵、肩膀及四肢的黑色絨毛尤為醒目,初具“熊樣”。
“芊金”產(chǎn)崽。 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滿月的大熊貓龍鳳胎。 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第一次當媽媽的“芊金”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母性,并且磨煉出了一身的帶娃技藝。上海野生動物園大熊貓保育員孫文曉感慨:“剛生娃時,‘芊金’有點懵,再看現(xiàn)在,喂奶、哄睡、清潔‘一條龍’,真的太厲害了!”
園方表示,大熊貓寶寶還很幼嫩脆弱,需要精心照料,考慮到防疫等方面的要求特別嚴格,只有確認條件完全具備了,才考慮在室外展出,還請廣大市民游客理解尊重。
目前,園方計劃在國慶假期每天9時至10時、15時至16時,讓大熊貓龍鳳胎在育幼室里隔著玻璃“露一下臉”。喜愛大熊貓的市民游客要記好時間。
就算錯過了龍鳳胎也不要緊,它們的媽媽“芊金”,還有“雪寶”“康康”,都將在國慶假期舉辦生日會,保育員將詳細講述大熊貓的趣味日常,還將公開大熊貓龍鳳胎出生至今的珍貴影像。
國慶假期,除了大熊貓寶寶,還有不少“毛孩子”將首次露面。
其中,有今年5月15日誕生的一只雌性長尾葉猴“福寶”,這是中國動物園首次成功繁育該物種。還有今年7月14日出生的非洲獅四兄妹“旺仔”(雄性,其他三只均為雌性)“旺妞”“旺糖”“旺朵”。
此外,滿月的卡皮巴拉六胞胎將在媽媽的陪同下,和市民游客互動。雖然水豚有動物界“最淡定”的稱號,但小水豚對人類還有點陌生,略微有些害羞,時常躲在媽媽身后。
雌性長尾葉猴“福寶”。 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非洲獅四兄妹。 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一歲多的紅猩猩“獼猴桃”,超級粘人。 陳璽撼攝
大小卡皮巴拉都呆萌。 陳璽撼攝
傳統(tǒng)文化新“溝通”
10月6日是中秋節(jié),國慶假期也是體驗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好機會。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申園推出了穿全套漢服可免費入園的優(yōu)惠,并在園內(nèi)提供漢服租賃和妝造服務(wù)。屆時,市民游客可以沉浸體驗投壺、錘丸、皮影戲、葉雕、編繩等民俗互動項目。
10月1日至4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星光草坪將推出國風音樂盛宴,市民游客可以欣喜地發(fā)現(xiàn),古風樂器也能撐起一場現(xiàn)代派對。
市民游客家中的“毛孩子”在假期里也有去處。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狗Go樂園搭建了水上浮橋賽道,誰家狗子最會“輕功水上漂”,可一較高下。
此外,對寵物開放的露天電影、制作專屬寵物月餅、狗狗拔河等趣味活動都體現(xiàn)了上海公園綠地對寵物友好功能的重視。
和自家“毛孩子”一起看露天電影。 來源:上海世博文化公園
鄉(xiāng)土動物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和上海動物園今年國慶假期都舉辦溫室放飛蝴蝶活動,喚起人們對鄉(xiāng)土物種生存現(xiàn)狀的關(guān)注。
上海動物園動物繁育保護科副科長朱建青介紹,作為一種環(huán)境指示昆蟲,蝴蝶對人類造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改變非常敏感。截至2018年7月,上海共記錄蝴蝶144種,約占中國已記錄蝴蝶總數(shù)的6.6%。然而,真正常見的蝴蝶連一半都不到,只有約54種。
食物是影響鄉(xiāng)土蝴蝶種群數(shù)量的關(guān)鍵,多數(shù)蝴蝶只取食“情有獨鐘”的植物,此類植物被稱作蝴蝶的寄主植物。然而,在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shè)中,許多寄主植物被視作雜草,優(yōu)先拔除。想要恢復曾經(jīng)隨處可見的“蝶飛蜂舞”,為傳粉昆蟲恢復、營造更多生境是必要手段。
哈密路小學的孩子們和蝴蝶“老鄉(xiāng)”打成一片。 陳璽撼攝
跳房子、踢毽子、打彈珠、套圈子、抽陀子等,是老一輩市民熟悉的“弄堂游戲”。共青森林公園與上海體育大學、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合作,推出體育文創(chuàng)市集、弄堂游戲體驗區(qū)、市民運動會等活動。
策展人介紹,和以往的民間體育文化活動略有差別,今年國慶假期公園將引導市民游客關(guān)注體育用品,現(xiàn)場展示舞龍舞獅、空竹、風箏等傳統(tǒng)民俗運動用品的制作技藝,讓市民游客親手把體育文化以自己手作的方式帶回家。
上海植物園也有類似想法,假期將推出更對年輕人“胃口”的小微盆景組件,改變“盆景是中老年之友”的認知。
我國正在推動將盆景技藝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白屇贻p人喜歡,就是一種‘活化’,是新時代非遺傳承的關(guān)鍵!鄙虾V参飯@盆景園主管王玥明告訴記者,讓盆景更加精巧可愛且成本可接受,讓它們能上白領(lǐng)的辦公桌,就是中國盆景技藝目前要推廣的和公眾“溝通”的方式。
簡單的修枝、塑形,很容易學會。 陳璽撼攝
全城遍布光影秀
國慶假期,恰逢第二屆上海國際光影節(jié)舉行。
第二屆上海國際光影節(jié)9月19日開幕,將舉辦至10月18日。本屆光影節(jié)設(shè)有1個主會場和16個分會場,共將舉辦177場主題活動,為國內(nèi)外游客和廣大市民呈現(xiàn)“沉浸式體驗、全視聽享受”的光影盛宴。
本屆光影節(jié)將組織跨行業(yè)、跨領(lǐng)域、跨地區(qū)的多維度光影藝術(shù)促消費活動,助力首發(fā)經(jīng)濟、品牌經(jīng)濟、夜間經(jīng)濟、票根經(jīng)濟、外擺經(jīng)濟。
以“光影+商業(yè)”為例,徐家匯、南京東路、南京西路等20個以上市級商圈、世博商業(yè)中心等10個以上區(qū)級商圈將與光影節(jié)聯(lián)動,推出一批融合光影藝術(shù)、夜市、花市等元素的“光影市集”和各色“光影快閃店”。
需要提醒的是,設(shè)在徐匯西岸穹頂藝術(shù)中心的主會場活動僅在9月19日至9月28日舉行,包含室內(nèi)的穹頂投影秀、互動體驗展,以及室外的西岸大劇院外立面投影秀、光影市集。
錯過主會場活動不用遺憾,國慶假期,廣受好評的遍布徐匯濱江的十幾個光影藝術(shù)裝置將繼續(xù)點亮,直到10月8日,包括砼倉投影秀“治愈能量罐”、霧森燈光秀“呼吸”、光之翼(蝴蝶秋千)、親水平臺激光秀“流螢”、油罐藝術(shù)大賞“共生之繭”等。
其他分會場也有相當多的“眼前一亮”值得打卡。
在浦東分會場,世博源、前灘濱江、前灘太古里都將展出光影藝術(shù)裝置,前灘中心、晶耀前灘、前灘匯建筑外立面將播放光影秀。
在閔行分會場,七寶古鎮(zhèn)將舉辦“提燈探寶”沉浸式藝術(shù)展,七寶南街將展出建筑投影秀。
青浦分會場的國家會展中心、百聯(lián)奧特萊斯廣場(青浦店)、綠洲智谷花園里、曲水園、上達中央公園、朱家角古鎮(zhèn)、華為練秋湖研究中心每天19時至22時都將有光影秀。
砼倉投影秀“治愈能量罐”。 陳璽撼攝
油罐藝術(shù)大賞“共生之繭”。 陳璽撼攝
油罐藝術(shù)大賞“共生之繭”。 陳璽撼攝
光之翼。 陳璽撼攝
原標題:《大熊貓龍鳳胎首次露面,國慶中秋去公園綠地挖“爆款”》
題圖來源:上海野生動物園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璽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