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外賣,0元奶茶、6.9元兩葷一素全是低價,點單半小時就送到。
消費者吃得開心,平臺訂單瘋漲。
可餐館里完全是另番景象:后廚忙到手腕酸,騎手擠爆門口,堂食區(qū)卻空無一人,桌椅都蒙灰。
這兩年“堂食沒人來”快成老板心病,今年外賣大戰(zhàn)一鬧更嚴重。
到底是誰搶走了堂食的客人?答案藏在每個人的手機里。打開外賣軟件劃一劃,5.8 元的黃燜雞米飯冒著熱氣,比店里便宜一半還多;13 塊的碎肉米粉,領(lǐng)完券只要 5 塊錢就能送到家;甚至連奶茶都能薅到 0 元的羊毛,半小時就送到工位上。
數(shù)據(jù)早就說明了一切。這兩年 “拼好飯” 這類低價外賣模式簡直像坐了火箭,單量從 600 萬級一路飆到 2248 萬級。有調(diào)查更扎心:75% 的人承認是因為外賣便宜才放棄堂食,86% 的人有過 “本來想出門吃,看到優(yōu)惠就改點外賣” 的經(jīng)歷,其中近一半人還經(jīng)常這么干。
更可怕的是,低價已經(jīng)養(yǎng) “刁” 了消費者的胃口。北京白領(lǐng)小張的話很有代表性:“天天領(lǐng)券買 10 塊錢以內(nèi)的午飯,再去店里吃 20 多的同款,總覺得虧得慌?!?有數(shù)據(jù)顯示,一半的人都覺得補貼后的低價才是 “正常價”,對堂食的原價打心底里抵觸。更諷刺的是,有些老顧客寧愿在外賣平臺下單,再繞到店里自取,就為了省那幾塊錢。
可誰能想到,這些讓消費者狂喜的低價外賣,背后藏著商家的血淚。米粉店老板徐婷算過一筆賬,顧客實付 9.9 元的訂單,扣掉平臺 20%-30% 的抽傭、4-5 塊的食材成本,最后到手的利潤還不到 1 塊錢。有時候平臺還會私自給她報活動,13 塊的米粉掛上 “滿 12 減 10”,賣一份虧一份,想取消都不行。
江蘇有家奶茶店更夸張,因為 “0 元購” 活動一天爆了 500 單,店員從早忙到晚,手腕都累腫了,最后一算賬,全靠平臺那點補貼才勉強不虧。這些商家不是不想漲價,而是根本不敢 —— 你家漲了,隔壁立馬就能用更低的價格搶走客人,只能在低價泥潭里苦苦掙扎。
年輕人不愛去堂食,除了圖便宜,更圖省事兒。現(xiàn)在的上班族哪有那么多時間吃飯?上?;ヂ?lián)網(wǎng)公司職員小林說:“午休就一個小時,下樓找店、排隊、等餐就得花 40 分鐘,還不如點外賣,在工位上邊吃邊刷劇,省出時間還能瞇一會兒?!?遇上刮風(fēng)下雨,外賣的優(yōu)勢就更明顯了,誰愿意頂著大雨出門吃飯呢?
社交需求的變化也讓堂食失了寵。以前大家愛湊在一起聚餐,哪怕彼此不熟,也得在酒桌上強顏歡笑??涩F(xiàn)在的年輕人早就不吃這一套了,他們覺得這種飯局是 “無效社交”,與其在十人的飯局里尬聊,不如點份外賣窩在家里追劇,或者跟一兩個好友去小館子隨便吃點,反而更自在。
更關(guān)鍵的是,年輕人越來越務(wù)實了。以前聚餐要講排場,選人均幾百的餐廳,點一桌子菜撐面子,最后剩大半桌也不好意思打包?,F(xiàn)在的年輕人更愿意把錢花在刀刃上,與其為飯局的 “虛架子” 買單,不如用這筆錢買張話劇票、辦張健身卡,這些能直接提升自己的體驗,比硬撐面子劃算多了。
可這些靠低價撐起來的外賣訂單,真的能救得了餐館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餐館的房租、人工、裝修都是固定成本,就像李姐的麻辣燙店,一天接待 100 個客人和 300 個客人,房租都是一樣的??腿嗽蕉啵謹偟矫孔赖某杀揪驮降?,堂食才是分攤這些成本的關(guān)鍵。
外賣不僅幫不上忙,還得額外貼錢。李姐給我算過:一份外賣要花 1 塊錢的打包盒,給平臺交 15%-23% 的傭金,有時候還得雇人專門打包,這些都是純成本。更虧的是,外賣客人幾乎只點主食,很少有人會額外加個涼菜、點瓶飲料,可堂食客人不一樣,隨便加兩個小菜、來瓶啤酒,都是餐館的利潤點。
重慶有家火鍋店老板更有感觸,以前堂食火的時候,客人點完鍋底,毛肚、黃喉、酥肉點一堆,還會點店里的酸梅湯解辣,這些高毛利的東西能占利潤的一半。現(xiàn)在全靠外賣撐單量,客人只點個鍋底加份肥牛,根本賺不到錢,最后只能把店縮小了一半。
而且外賣還毀了菜品的口感。紅燒肉剛出鍋的時候油光锃亮,入口即化,可外賣送半小時后,油都凝固了,吃著又涼又膩;火鍋更別提了,送到家的時候,菜都煮爛了,湯也灑了一半。這些問題,堂食從來不會有,剛炒好的菜端上桌,熱乎勁兒都能暖到心里。
好在已經(jīng)有商家開始反擊了,不是靠降價,而是靠堂食獨有的優(yōu)勢。杭州那家杭椒牛肉面店就很聰明,把后廚改成了明檔,客人一進門就能看到師傅現(xiàn)切牛肉、現(xiàn)炒澆頭、現(xiàn)煮面條,雖然比外賣貴 5 塊錢,可每天都排滿了人。老板說:“大家愿意多花點錢,買個新鮮放心。”
還有那家靠辣椒炒肉火起來的湘菜館,一份辣椒炒肉賣 68 塊,比別家貴不少,可就是賣得好。人家的秘訣就是明檔現(xiàn)切豬肉,大廚當(dāng)著客人的面爆炒,香味兒能飄出半條街,一年光這一道菜就賣了 500 萬份。這就是堂食的底氣,外賣根本學(xué)不來。
環(huán)境改造也能救命。蘇州有個火鍋店老板王先生,以前店里一天連 5 桌客人都沒有,后來花 10 萬塊把店改成了 “山野風(fēng)”,墻上掛著竹編裝飾,桌子是實木的,還在門口擺了個魚缸,里面的魚現(xiàn)撈現(xiàn)殺。更絕的是,他們家的野生菌都是前一天采摘的,第二天就端上桌,現(xiàn)在午晚市都得排隊,營業(yè)額翻了十倍。
有些小館子的招兒更接地氣。小區(qū)門口的面館在門口放了個搖搖車,帶娃的家長路過,孩子吵著要坐,家長就順道進店吃碗面;街角的咖啡館擺了個手工制茶臺,路人能看著老板泡茶,好奇就進來點一杯,生意比以前好了一倍。
其實大家不是不愿意出門吃飯,只是不想為 “貴且不值” 的堂食買單。如果餐館能讓大家看到食材的新鮮,嘗到現(xiàn)做的口感,感受到舒服的氛圍,就算比外賣貴點,大家也愿意來。畢竟吃飯從來不只是填飽肚子,那種熱菜上桌的香氣、和朋友聊天的熱鬧,這些都是外賣永遠給不了的。
現(xiàn)在外賣平臺的補貼總有停的那天,等低價狂歡過去,能留住客人的還是那些有特色、有溫度的堂食店。
或許用不了多久,我們又能看到餐館里坐滿客人,熱氣從餐桌上升起來,老板和熟客笑著打招呼的場景。畢竟誰不想坐在店里,吃口熱乎的、新鮮的飯菜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