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予臻 探尋電影背后的謎題。
原本以為四年前上映的《刺殺小說家》已經玩得夠瘋了,讓現實與小說異世界形成“互文關系”,兩個世界的人物雖處在平行時空,卻相互影響。
可沒想到的是,剛剛上映的《刺殺小說家2》還能玩得更瘋一點,直接打破虛實邊界,讓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物產生直接的聯系,甚至來到彼此的世界,形成正面的沖突。
當小萬問及路陽導演為何要這樣改動第二部劇情時,他說這是一次“謀劃已久”的創(chuàng)作。
“從創(chuàng)作第一部開始,我就想做這樣的突破,讓兩個世界的人物命運交織在一起,形成兩個世界的對撞。讓他們發(fā)現彼此的存在,意識到兩個世界的關聯,然后找到背后秘密是什么。最后,從對方身上獲得自己命運的答案,解開自己命運的困惑,形成一個雙向奔赴、雙向穿越的故事。一想到這個,我就會很興奮?!?/p>
但要做這樣的突破并不容易。第一部《刺殺小說家》“從無到有”,路陽與團隊整整熬了五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后,路陽與團隊在制作第二部時,采取了“后期流程前置”,大幅節(jié)省了制作時間。
可因為畫面更具突破性、視效體量更大,比如,第一部還未建成的“云中城”,在第二部里不僅建成了,規(guī)模還大了不止十倍。路陽與團隊耗時五年,才讓這部全新升級的國產奇幻再度平穩(wěn)“落地”。
特效不止是技術問題,更是審美問題
一談到特效,人們總是習慣于講技術進步,與國外工業(yè)水平進行比較。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對普通觀眾來說,電影“好不好看”才是第一位。特效電影沒有審美,即使技術再精湛,也很難讓觀眾買單。
路陽與團隊從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拔覀冏非蟮牟皇悄撤N技術進步的自我滿足感。”路陽說,其實從很早之前,在準備其他作品時,他們就一直在搜集中國傳統(tǒng)和古典美學相關的資料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學習,積累審美。
《繡春刀》系列參照明代冷兵器美學,設計了獨具特色的武俠動作戲?!洞虤⑿≌f家》系列參照《水滸傳》給角色取名,比如第一部的赤發(fā)鬼與第二部的新角色行者、霹靂火、入云龍,分別來自于《水滸傳》中劉唐、武松、秦明、公孫勝的綽號。
“當然,名字只是角色塑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塑造在于性格與氣質。所以在選擇人物的造型、招式和兵器時,還要考慮到他的性格以及他會如何去使用能力。因為能力不分強弱,關鍵在于使用者能夠把能力用成什么樣。”路陽說。
《刺殺小說家2》參照《山海經》與中國古典神話,為不同人物選擇了不同的秘術與武器,在保證視覺美學的前提下,讓不同人物展現了自己的性格魅力。
丁程鑫飾演的行者,外表柔美、行動敏捷、動作飄逸,借鑒了《山海經》中的“孟極”一角。其“隱身術”的設定,還參考了自然界生物,比如變色龍、章魚、烏賊的特性。
王彥霖飾演的霹靂火,性格剛烈、強硬,參照了中國古典神話中火元素設計了其形象,并參照了青銅器的質感與紋理設定了其“石甲術”的技能。
行者隱身時“若隱若現”的背后有一套生物理論與物理邏輯去支撐。他是用光線反射的方式讓自己消失。在隱身的時候,有光通過他身體的時候,在不同的天氣環(huán)境里,一定是有某種變化。
路陽與團隊討論各種可能的方案,最終去找到這么一個呈現方式——把行者的隱身變成一種像是某種晶體或者棱鏡的感覺。出現時有痕跡,消失時也能被觀眾感知到,最有利于他隱身作戰(zhàn)的環(huán)境是陰暗的風雪地。
辛芷蕾飾演入云龍,是“云中五虎”里唯一的女性,她以金粉般釋放能力與技能的效果,獨具東方女性的柔和之美。她的戰(zhàn)甲以龍紋為基底,結合不同朝代龍紋設計。
“我們不止參考一個時代。從隋唐到五代十國,包括宋朝的服飾樣式、紋樣、色彩,我們都會去借鑒。有的人物鎧甲是唐代明光鎧原型,有的是隋唐明光鎧原型,但戰(zhàn)袍卻又是北宋樣式的?!甭逢栒f,異世界創(chuàng)作與審美靈感來源于我們整個古代文明。
在大銀幕上呈現“傳統(tǒng)美學”,是路陽一直的創(chuàng)作堅持。而如何利用技術把“傳統(tǒng)美學”不失真地還原到大銀幕上,則是路陽與團隊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不秀“技術肌肉”,只為角色、故事服務
第一部《刺殺小說家》巨物數字角色赤發(fā)鬼的呈現,震撼了很多觀眾。赤發(fā)鬼有40萬根頭發(fā),全身90萬個毛孔。每當赤發(fā)鬼做面部表情時,頭發(fā)與毛孔會一起發(fā)生變化。
眾所周知,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毛孔插件的制作與算法都是極為復雜。而《刺殺小說家》的特效團隊,卻是在極短時間內攻克毛孔的算法。路陽曾在采訪中透露,出來的效果跟迪士尼的同行交流,連美國人都很驚訝。
當很多觀眾對第二部抱有同樣的巨物數字角色期待時,路陽卻選擇“步履不?!薄獮榱诵碌娜合窆适鲁尸F,挑戰(zhàn)新的技術難題。
“我們根據不同的角色和故事,選擇用什么樣的技術來拍攝。而不是讓角色和故事去適應某種進步技術。技術,只是手段之一。我們沒有必要給觀眾秀技術‘肌肉’,技術是解放我們想象力、實現我們想象力的一種手段?!甭逢栒f。
通過這些年參與到很多項目的視效制作,路陽與團隊積累了豐富的數字技術“武器庫”。每次在作戰(zhàn)的時候,會選擇匹配角色、故事的武器與手段組合。
“第一部因為有巨物數字角色,無法用實拍完成我們的故事。我們使用相當大比例的虛擬拍攝和光學動作捕捉技術,來完成對角色的塑造。第二部里,因為赤發(fā)鬼化身人形,由鄧超扮演,其他演員可以在現場與其搭戲,不用再對著綠幕進行無實物表演了。我們則更多地采用的是慣性動作捕捉技術?!甭逢栒f,不存在說哪一種技術更好,只能說哪一種技術更適合角色和故事。
如果說,第一部主要動作戲呈現是一群人打大boss,那么第二部主要動作戲呈現則是群體作戰(zhàn),無論是空文、銅虎、黑龍、小橘子組成的“弒神小隊”,還是前文提到的“云中五虎”,都有很多群體戰(zhàn)斗戲呈現。而經過多次測試,慣性動作捕捉技術是最能夠高效捕捉多人協同動作,并生成自然流暢的效果。
“《刺殺小說家2》更多地是為了呈現英雄群像?!甭逢栒f,與第一部處理“巨物”難題不同,第二部有許多具體的問題處理。比如每一場戲,每一個人物如何使用技能,又對別人形成了什么樣的威脅,最后又是如何被反擊的。
特效電影靠什么讓觀眾共鳴?
如今,觀眾對特效片的審美閾值越來越高。國內外的大特效片想要賣座,不能只是在視覺上刺激觀眾,還需要在故事上尋求與觀眾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
“電影最后,有出現一句話,就是我們想傳達給觀眾的,這部電影是送給每一個奮力生活的你?!甭逢栒f,創(chuàng)作者和角色、觀眾一樣,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困惑的時候,不甘心放棄,努力找尋工作與生活的意義。
《刺殺小說家》原著故事最吸引路陽的地方,是關于信念、相信和希望的主題。這種“形而上”主題具體到電影里的呈現,就變成了“凡人挑戰(zhàn)天神的勇氣”“凡人對抗命運不公的勇敢”的主題。
其實,從《繡春刀》開始,路陽就表達了類似的主題。只不過,《繡春刀》的表達是隱晦的。三個明朝底層“公務員”卷入權力漩渦,為了自己的信念,被迫對抗權力體制。
到了《刺殺小說家》兩部電影里,表達則是鮮明的,主角從一開始就打算“弒神”。兩部電影里的赤發(fā)鬼,因為貪欲與陰謀詭計,擁有了很強大的能量,看似不可戰(zhàn)勝。但最終,他們都分別被小說世界“凡人”空文、現實世界“凡人”路空文所打敗。
這種以蚍蜉撼樹方式打敗敵人的熱血情節(jié),在動漫電影里經常呈現。但卻在真人電影里,很少被呈現。真人電影呈現這種熱血情節(jié),時常會被人說抽象、中二。
但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電影本身就有“造夢”的功能。“我一直喜歡科幻、超現實題材,我喜歡帶有某種浪漫和幻想色彩的故事,希望能夠在故事中給觀眾某種夢境的體驗?!甭逢柡敛槐苤M地談及自己的喜好。
路陽一直保有少年時的喜好,看漫畫、打游戲、追番劇……這也或多或少影響著他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天然地靠近年輕受眾。而且路陽時常被外界誤以為是個“青年導演”,可實際上,路陽年齡僅比寧浩小兩歲。
這些年,路陽一直在國產奇幻工業(yè)的這條路上“上下求索”,一夜之間熬白了頭發(fā)。幸運的是,他與團隊的“慢工細活”不僅完成了“小說家”系列的挑戰(zhàn),還把積累的技術經驗反哺到了電影工業(yè)。郭帆用《流浪地球》經驗幫助了《刺殺小說家》,現在路陽又把《刺殺小說家2》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制作團隊。
國產科幻與國產奇幻像是完成了一次“交接棒”。雖然工業(yè)化的前路漫漫,但“路陽們”的每一次堅持,都能讓我們對國產電影的大銀幕產生更多期待。
【點擊往期回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