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廊拱門、紅色磚墻,
武進路河南路路口,
藏著一幢漂亮的百年大宅,
這里曾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
唐紹儀的故居。
唐紹儀在這里居住了18年,
還曾在此接待過
孫中山、梁啟超等重要人物。
如今,歷經(jīng)數(shù)年修繕,
這幢傳奇歷史建筑的1-2層
對公眾免費開放啦!
目前這里正在舉辦畫展,
不過,小儂覺得宅子本身
就是最好的藝術品,
一起來看看有意思的建筑細節(jié)
和修繕背后的故事吧。
壹
紅磚
唐宅建于1908年,
由泰昌洋行設計,
建筑風格為新古典主義,
立面科林斯式柱頭挺拔有力,
山花裝飾精巧雅致。
清水紅磚墻,
是整棟建筑最動人的底色。
深沉的棕紅色調(diào)
在歲月里愈發(fā)醇厚,
質(zhì)樸中帶著溫度。
在修繕過程中,
工匠們用手工輕鑿的方式,
逐一清理墻面涂層與磚縫,
保留原始肌理;
風化處則小心修補,
以淺暖灰石灰基材料勾縫,
讓磚面秩序重現(xiàn)而不失滄桑感。
最后,再噴涂透氣防水劑與增強劑,
既能抵御風雨,
也能延續(xù)磚體的生命力。
修復后的清水磚墻,
繼續(xù)講述著百年的故事。
貳
壁爐
輕輕推開木質(zhì)大門,
走進一樓大廳,
最吸引人小儂的
是一座精美的壁爐。
它以深色實木為骨架,
立柱與橫梁處雕刻著繁復的花紋,
正面鑲嵌藍白花磚,
雅致紋樣與木質(zhì)肌理
交織出一種復古的莊重感。
為了修舊如舊,
工匠們將原有木壁爐架
逐件拆解、編號封存,
再以同材質(zhì)細細修補缺失部分;
爐膛則依照原形制重砌耐火磚,
既保留了歷史形貌,
又確保安全使用。
最終,壁爐架重新安裝,
釉面磚與鐵藝罩復位,
表面以燙蠟拭光的工藝
呈現(xiàn)舊時風貌。
新與舊的交融,
令這方壁爐仿佛低聲講述
百年過往。
叁
木質(zhì)樓梯
拾級而上,
百年木梯是最能體現(xiàn)
這座大宅歲月溫度的所在。
深色實木材質(zhì)溫潤厚重,
扶手與立柱線條流暢自然,
立柱表面雕琢著精致花紋。
修繕時,工匠們逐級拆卸踏步,
勘察梁木結(jié)構,
修補或替換變形部件,
并為整梯做防火防蟲處理;
破損踏步以同材質(zhì)重制,
欄桿與望柱缺失處則按原樣式補齊,
表面統(tǒng)一燙蠟、做舊。
修復后的木樓梯,
與人字拼木地板相映成趣,
既穩(wěn)固安全,又保留了歷史質(zhì)感,
仿佛每一步都在走近百年前的故事。
肆
天井
走上一層半的樓梯間,推開木窗,
一方中西合璧風格的天井
映入眼簾。
外墻由青磚與紅磚交錯砌筑,
深灰磚色沉穩(wěn),
紅磚腰線點綴出復古韻律,
木質(zhì)門窗搭配復古壁燈,
暖光映著雕花構件,
透出雅致的舊時光感。
天井邊緣鋪著
帶有幾何回紋的花磚,
精致考究;
中央圍合出小型園林式空間——
礫石鋪地如潑墨,
苔蘚簇擁山石,蒼勁松枝舒展,
在磚石建筑的厚重里,
引入園林式的靈動。
伍
二樓
二樓正在展出朱德群、
吳冠中、趙無極等名家畫作,
藝術呢,小儂就不太懂了,
不過臨街的、滿溢復古氣息的陽臺
倒是值得一看——
紅磚走廊與拱形門洞
展現(xiàn)歷史的縱深,
深色木窗與人字拼花地板
相互呼應,
復古吊燈與壁燈灑下暖光,
襯托鐵藝桌椅的閑適。
這里,建筑的厚重
與生活的愜意交織,
成為老宅里最適合慢享時光的角落。
在唐宅,
每一塊磚、每一根木梁、
每一處雕花,
都藏著百年的故事。
你也許會忍不住去想:
當年的住客,
在這片紅磚與木窗之間,
過著怎樣的日常?
趁著國慶中秋雙節(jié)假期,
不妨來這里走走,
親手觸摸那段鐫刻在建筑里的歷史,
也為自己留下一段
與老洋房的邂逅記憶吧。
參觀Tips
地址:武進路588號
開放時間:即日起-10月12日 9:00-16:00
交通建議:地鐵12號線天潼路站1號口出;或公交15路至浙江北路天目東路;公交18路至天目東路山西北路站
【儂好上海·小鹿原創(chuàng)編輯】
儂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原創(chuàng)編輯,部分圖片@檐下上海,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版權聲明:未經(jīng)授權謝絕轉(zhuǎn)載。點擊主頁面底部菜單,可閱讀完整版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