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朝代,“五帝”時期為什么就不能算是朝代?或者說,夏朝比“五帝”時代更有資格稱朝代嗎?如果我們從疆域、帝王、社會形態(tài)、古籍記載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可能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我們現(xiàn)在的歷史書將夏朝列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而將夏朝之前稱為蒙昧落后的原始社會。但實際上,夏朝之前的“五帝”時代,疆域比夏朝更廣闊,帝王比夏后更偉大,也更有資格稱為朝代,而古籍更是明確夏朝之前是虞朝。
首先,夏朝的疆域遠小于“五帝”時期?!段宓郾炯o》記載黃帝“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說明黃帝時期的疆域至少東至大海、西至崆峒山,南到湖南,北至塞外。
《五帝本紀》記載的顓頊疆域則更為廣闊:“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東至于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睅缀鹾w了現(xiàn)在的大半個中國,甚至現(xiàn)在的越南都處于顓頊的統(tǒng)治之下。
古籍中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堯舜禹的疆域,但舜帝南巡途中病逝并葬于現(xiàn)在南嶺之中的九嶷山,也就是古代的蒼梧山,說明當時的嶺南地區(qū)應該也在中原政權的統(tǒng)治之下。從《禹貢》等古籍記載來看,大禹治水并劃定九州的范圍,涵蓋了包括巴蜀在內(nèi)的大半個中國?!蹲髠鳌酚涊d:“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甚至當時的巴蜀都參加了涂山之會,而在會上怠慢大禹的防風氏,則被大禹直接殺死,可見大禹對萬國的統(tǒng)治并非只在形式上。
相反,即便是鼎盛時期的夏朝,其疆域也不過東到山東半島中部、西到青海湖東岸、南到江漢地區(qū)、北到河套一帶而已,遠小于“五帝”時期的疆域。而更多時間,夏朝的疆域僅局限于以河洛為中心的中原一帶。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夏啟廢除禪讓制導致許多偏遠地區(qū)脫離了中原政權的統(tǒng)治。
從帝王的成就來看,包括夏朝的建立者夏啟和實現(xiàn)中興的少康在內(nèi)的夏后,都遠不及“五帝”。從黃帝到少昊,從顓頊到帝嚳,再從帝摯到堯舜禹,除了帝摯以外,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功勛卓著的偉大帝王,黃帝或少昊與顓頊、帝嚳、堯舜禹被后世并稱為與“三皇”齊名的“五帝”。哪怕是不被認為是帝王的伯益,也因輔佐大禹治水并著有著名的《山海經(jīng)》而名聞后世。大禹雖然被古人認為是夏王朝的第一代帝王,但實際上大禹是虞朝的帝王;夏朝的真正建立者是夏啟,大禹只能算是夏王朝的奠基者。
從社會形態(tài)來看,除了由禪讓制變?yōu)榧姨煜?,夏朝與其前的“五帝”時代,在社會構成和生產(chǎn)關系等方面,可能并沒有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在奴隸數(shù)量方面,夏朝可能并不見得比“五帝”時代多多少,更不可能出現(xiàn)奴隸主導社會生產(chǎn)的情況。所以,將夏朝列為奴隸社會的開端,本身就與事實不符。
當然,從文明程度來看,后世的夏朝應該比更早的“五帝”時代先進,但這先進也只是相對的、漸進的;至少從現(xiàn)有資料和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夏文明相對于更早的“五帝”時代并沒有出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將夏朝稱為朝代而將“五帝”時代稱為原始社會,應該與史實不符。
實際上,中國先秦古籍就認為夏朝之前為虞朝,戰(zhàn)國多將虞朝與夏朝并稱為“虞夏”,將虞朝與夏朝、商朝和周朝并稱為“虞夏商周”?!拔褰?jīng)”之一的《尚書》,就從《虞書》開始,其后是《夏書》《商書》和《周書》,在事實上認定虞朝的存在,并將虞朝與夏商周并存。
所以,綜合來看,夏朝與更早的“五帝”時代,除了帝王傳承的變化外,并沒有太大的文明進步,反而在疆域上遠不及“五帝”之廣闊。如果夏朝是一個朝代,那么“五帝”時代也應該是一個朝代,以夏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是不合適的。
你認為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