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天有時候看著就悶,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一下子下雨。村子?xùn)|頭的老李頭還在那塊田里,太陽不太狠,人就往地里鉆。說到收成,大家心里其實明白,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地里的麥子都快打下來了。
河邊的王大嫂穿著布衣,籃子里堆著剛摘的豆角。她一邊走一邊撥弄著,附近孩子踩著泥巴水塘,遠遠能看到牛。家里地去年是八畝,這一季還多種了兩分,據(jù)說村口的那扇水渠分了水,每天清早都有人排隊。
下午三點,南邊田里,老趙有點著急。他老婆喊他去收稻。幾天前鎮(zhèn)上的合作社來了四個人,手里帶著賬本:有人問,種一畝稻到底能賺幾個錢?記賬的那娃報:“去年合作社收購價是一斤一塊三,今年同樣價?!辈簧偃艘宦狘c點頭,沒多說。
屋頂瓦下早早掛起了風(fēng)干的玉米棒子。家里老人習(xí)慣用手搓,墻角就堆得像小山。誰也不認真算那玉米能賣幾個錢,但村委會去年貼出了價格——一斤八毛六。眼尖的人都去抄了記錄。
路邊的樹長了薊,羊群偶爾經(jīng)過;孩子跟著牛跑,得喊才回來。今年的草甸比去年旺,但也有旱了一陣。有人議論,說去年三月三那會兒水塘還能看見水草。
縣城不遠的集市擺攤的多了,西瓜大多來自北面的棚里。護士下班換了便衣,順手稱了三斤黃瓜,邊上的人問:菜漲沒漲價?那人回頭,“也就那樣,夏天多。”
隔壁村的老楊家去年多一茬玉米,聽說得了獎,小學(xué)老師專門跑去表揚。公告欄上的字大伙都看不太清,可誰家割稻子,誰家種多一點,鄰村的人都清楚。說起補貼,去年發(fā)了兩回,數(shù)得清,一回是種糧補貼,一回是保險,合起來也就三百幾十塊。
新蓋的小橋旁,有人在等水,好像誰家灌溉的池子出了點事。有人問道,這油菜今年你家挖不挖呀?田主人一攤手:“不挖就爛地里,挖了也賣不了高價?!鄙磉吶寺犃诵?,說賣不出,自己留著榨油。
雨停了幾天,地更干,拖拉機要軋過去費勁。買肥料的攤主說,這回每包比去年的貴點,去年三十五一包,今年三十九。有人愁,秋天要是價還漲,明年就得省著些下。
麥子的地里時有黃牛,農(nóng)婦甩著鞭子。那些事,誰存著的種子發(fā)芽得晚?誰今年折騰了玉米改種花生?天黑透才回來,頭發(fā)里沾著泥。
大隊里說過,鄉(xiāng)里招商想把荒地改成棚子,一畝一棚,能種蔬菜、能養(yǎng)豬,方案掛在隊部大門口,字有些花,看不大明白。大家討論,不曉得自己能不能分上。
時不時有郵遞員騎車進來,一封信,一張單,誰家親戚寄來的錢,還有有家用電費單子,寫著六月交多少,去年此時比如今多了三十七塊。家家戶戶都攢著賬本,不認得字的也叫人幫著念。
夜里有人還在地頭照看,點著燈籠,看夜露是不是厚。去年地頭上丟過肥料袋,這回沒人敢大意。有人提起陽臺種菜的,城里人曬的照片,羨慕地說種著玩,咱們是靠它吃飯。
村衛(wèi)生所新?lián)Q了藥箱,村醫(yī)年前還說缺藥。這星期剛到了一批,說是免費的,但發(fā)得緊。大隊里一開會,孩子、老人都被叫去,量體溫,摁手印,說免費疫苗打了強身。
人走路經(jīng)常工具拎著,種子、鋤頭、蛇皮袋,腳下踩的路有深淺。偶爾過路老師會停下來問學(xué)校里的孩子作業(yè),那時太陽正好照著稻田。
又到種菜的季節(jié)了。誰家菜地劃分得正方正矩,一畦畦種著蘿卜、芫荽,孩子燙了包子在田埂邊上吃。后來再有誰家添了小羊,白毛跳得歡,趕鴨子的孩子喊著回家。
新修的廁所貼著白磚,人多時候要排隊。外地來的人說這村子比去年干凈多了,大家聽了也就笑笑,不說話。
白天熱了,夜里涼下來了,貪心也沒處放。下一場雨是什么時候來,地里的人和牛都盼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