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倫敦10月3日電 (徐量)如果說貴州是一首交響曲,那么山川是它的低音,非遺是它的旋律,茅臺則是最悠長的一抹余韻。如今,這份獨特的旋律從赤水河畔流向泰晤士河,在世界舞臺上被傾聽與共鳴。近期,由貴州茅臺冠名支持的“山海無界·樂傳全球”中歐藝術(shù)交流音樂會與“音畫貴州·非遺之韻”文旅推介會在英國倫敦成功舉辦,貴州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再次綻放光彩,茅臺則以其獨特的國際化視野,為貴州文化的“出海之旅”注入了醇厚的力量。
一段跨越山海的的音樂對話
“山海無界·樂傳全球”中歐藝術(shù)交流音樂會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杜克大廳奏響,中英各界逾三百多名代表出席。音樂會分為上下半場,曲目既有中國民族器樂的深情韻味,也有西方古典音樂的優(yōu)雅氣質(zhì),由中歐音樂家攜手演繹改編與原創(chuàng)作品。
“山海無界·樂傳全球”中歐藝術(shù)交流音樂會在倫敦成功舉行。楊浩鵬攝
上半場由貴州音樂家領(lǐng)銜呈現(xiàn),展現(xiàn)出多彩的民族風貌:有豪情奔放的合奏《賽馬》,有清麗悠揚的《茉莉花》,有充滿唐風詩意的重奏《山語幻》。木葉、蘆笙與樂隊交織出的《鄉(xiāng)音戀歌》唱出了苗族鄉(xiāng)音的深情;琵琶與樂隊合奏的《春江花月夜》則再現(xiàn)江南的雅致。侗族大歌《八月金秋好風光》原汁原味地傳遞了山地民族的生命力;布依族風情的《好花紅》歡快熱烈;而《敦煌》與《九州同》則在絲路意象與現(xiàn)代旋律中,完成了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對話。
現(xiàn)場,也有旅居英國的貴州人隨著音樂家的演奏,感受到故鄉(xiāng)的山地旋律在異國回響。貴州的聲音,走出山川而更貼近世界,也更溫暖人心。
音畫貴州:非遺與美酒共赴倫敦
緊接著第二天,在倫敦市中心舉辦的“音畫貴州·非遺之韻”文旅推介會,則以全景式的呈現(xiàn)展示了貴州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從蘆笙、口弦到蠟染、牛腿琴,非遺的光彩與貴州山水的壯麗相映成趣。
英國觀眾雖語言不通,卻在蘆笙悠揚的旋律中會心點頭、沉醉其中;當侗族的祝酒歌響起,他們舉起酒杯,品嘗香醇的茅臺,用微笑與舉杯回應這份來自貴州的熱情共祝友誼長存。更具創(chuàng)意的是,活動中還推出了由英國調(diào)酒師特質(zhì)的茅臺雞尾酒,讓這杯來自東方的醬香酒,以新的方式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
英國觀眾在現(xiàn)場同演唱《祝酒歌》的侗族歌手互動。楊浩鵬攝
茅臺:從品牌出海到文化傳播的新范本
茅臺“出?!?,除了讓自己的產(chǎn)品走向海外市場,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輸出。它承載著貴州的山川氣韻、民族精神與匠心傳承,成為講述貴州故事、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無論是在本次音樂會的舞臺,還是推介會的現(xiàn)場,茅臺的出現(xiàn)已超越了單純的品牌亮相,醇厚的酒香牽動情感,文化的力量建立共鳴,讓貴州的故事在世界面前鮮活呈現(xiàn)。
英國嘉賓對貴州非遺手工作品興趣濃厚。楊浩鵬攝
更重要的是,茅臺在支持貴州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注重非遺的保護與傳播。正如侗族大歌、苗族飛歌、蘆笙聲鳴在國際舞臺被聽見,茅臺的助力讓這些聲音走向世界,被更多人欣賞與珍視,讓這場文化交流充滿了黔韻的真誠和感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