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以因果之心觀萬象,便無可憐之人;以慈悲之心觀眾生,便無可恨之人。
我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可恨之處”,這話聽起來機警,卻透著幾分冷峻。若細細思量,人世間的可憐與可恨,又何嘗不是取決于我們觀照的角度?
以因果之心觀萬象,便無可憐之人。世間萬事,皆有其來由;眾生百態(tài),俱有其因果。
你看那街頭踉蹌的醉漢,或許不是生來如此,而是被命運一連串的打擊摧垮了脊梁;你看那斤斤計較的婦人,或許不是天性狹隘,而是生活從未給過她安全感。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因果鏈中掙扎,種種境遇,層層累積,造就了今日的模樣。
因果不是冷冰冰的宿命,而是生命軌跡的自然延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日的果,藏著昨日的因;明日的花,源于今日的種。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看待他人的眼光便會柔和許多——那些我們輕易判定為“可憐”的人,不過是走在他們必經(jīng)的道路上,承受著自己選擇或被迫選擇的果報。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本無偏愛,因果亦無善惡,只是自然流轉(zhuǎn)。
當(dāng)我們真正懂得用因果之鏡照見萬象,便會發(fā)現(xiàn),世上并無純粹的可憐人,只有不同的因緣際遇。
而以慈悲之心觀眾生,便無可恨之人。慈悲不是居高臨下的憐憫,而是將心比心的懂得。
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何嘗不是被自己的無明所困?那些與我們?yōu)閿车娜?,何嘗不是被各自的執(zhí)念所縛?
慈悲之心,是把自己放在眾生的鞋子里走一遭。當(dāng)你體會過他人的孤獨、恐懼與無奈,恨意便會如春冰消融。
可恨之人的背后,往往藏著不為人知的傷痛;可憎之事的深處,常常有著難以言說的悲哀。
慈悲不是縱容惡行,而是理解一切行為背后的苦難根源。
有了慈悲,我們方能看透:眾生皆在苦海中泅渡,只是方式不同。
有人安靜地沉浮,有人激烈地撲騰,濺起的水花打濕了旁人。那打濕你的水,原不是沖著你來的,只是他掙扎時無意間的波及。
因果之心讓我們清醒,慈悲之心讓我們溫暖。二者看似相異,實則相輔相成——因果是理性的理解,慈悲是情感的包容;因果告訴我們“為何如此”,慈悲教導(dǎo)我們“如何面對”。
只知因果不知慈悲,人會變得冷硬;只知慈悲不明因果,人會流于濫情。真正的智慧,是在因果的冷靜與慈悲的溫暖間找到中道。
在這世間修行,無非是修得一雙因果之眼,一顆慈悲之心。眼明心暖,方能在這紛擾紅塵中既不迷失自己,也不辜負他人。
當(dāng)我們能夠以因果之心觀照,以慈悲之心對待,世界便不再是是非恩怨的糾葛,而成為一場共同成長的法會。
你我都是這世間的過客,各有各的功課,各有各的修行。對他人多一分理解,對自己多一分釋然。
夜深人靜時,不妨問問自己:我看待他人的眼光,是否足夠清明又足夠溫暖?我對待世事的態(tài)度,是否既懂得因果的無情,又體會慈悲的必要?
愿我們都能在因果鏡里照見真實,在慈悲心上體會寬宥。如此,走過這人世間,方能不負本心,不負遇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