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等上級通知”“聽領導安排”,成了有的地方和部門在面對輿情時的高頻用語。近日,新華社《新華視評》指出,輿情應對“唯上不唯實”是一種“向上甩鍋”。
明明白白是職權范圍內(nèi)的事情,非等上級發(fā)話;事實清清楚楚、本該及時回應的問題,偏要層層上報耗到輿論升溫。這種將矛盾上移、責任轉(zhuǎn)嫁的“向上甩鍋”,折射出有的領導干部擔當精神的缺失和責任意識的淡薄,實際上是官僚主義的另一表現(xiàn)形式,須引起高度重視。
“向上甩鍋”式官僚主義的病灶,在于有的干部精神“躺平”與責任“懈怠”的雙重失職。一方面,“怕”字當頭。有的干部怕?lián)L險、怕出差錯、怕被問責,認為“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于是選擇“安全第一”,把上級指示當作唯一行動指南。另一方面,“利”字作祟。有的干部精于算計個人得失,信奉“既不對上負責,也不對下負責,只對自己負責”的庸俗哲學。在他們看來,嚴格按照上級指示辦事,即使最終效果不佳,主要責任也不在自己;而若自行決斷,一旦處置不當,還可能面臨被追責的風險,在“責任規(guī)避”下,這實則是赤裸裸的官僚主義與精致利己主義。
深挖根源,“向上甩鍋”式官僚主義的滋生,更有著深層的制度誘因。有的地方存在“輿情潔癖”,對負面聲音零容忍,輿情發(fā)生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群眾訴求,而是急于滅火問責,拿基層干部“開刀”。這種“處置干部替代處置問題”的粗暴做法,迫使一些基層干部在處理敏感復雜問題時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最終選擇“矛盾上交”。同時,面對需要多部門協(xié)同的復雜輿情,基層往往權限有限、資源不足,想干干不了、想說不敢說,只能寄望于上級推動。
“向上甩鍋”式官僚主義,不僅直接導致行政效率低下,使群眾的合理訴求得不到及時解決,小矛盾演變成大問題;還嚴重侵蝕干群關系,當公眾關切一次次被“已轉(zhuǎn)交上級”敷衍,當社會質(zhì)疑一個個被“等待研究”拖延,人民群眾對基層政府的信任就會一點點流失。長此以往,“甩”掉的是公信力、是凝聚力,必將影響發(fā)展大局。
根治“向上甩鍋”式官僚主義,亟須制度發(fā)力。厘清權責邊界,通過制定清晰具體的履職清單,明確基層在輿情中的決策權限和責任范圍,讓“該誰辦、怎么辦”一目了然,杜絕“權責不對等”帶來的避責空間。對政策咨詢、民生訴求等常規(guī)事務,需大膽賦予基層即時回應權;對復雜敏感的跨部門問題,要建立高效的上級協(xié)調(diào)機制,絕不能讓基層“獨木難支”。
健全容錯機制,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刻不容緩。需把因缺乏經(jīng)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失誤,與推諉塞責、不作為的失職區(qū)分開,為敢擔當者撐腰鼓勁。更要徹底扭轉(zhuǎn)“唯上”的考核導向,將輿情處置時效、問題解決實效、群眾滿意程度納入硬指標,讓“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干部有舞臺、受重用。
從干部個人層面看,還須主動提升履職硬實力。一些干部選擇“等靠拖”,除了怕?lián)?,也存在著“本領恐慌”。要積極開展針對性教育培訓,聚焦輿情應對、群眾工作、應急處突等實戰(zhàn)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干部掌握“怎么聽群眾訴求、怎么回應質(zhì)疑、怎么化解矛盾”的實用技能。推動干部下沉一線,在直面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的實踐中提升能力、增強擔當。強化責任意識培育,讓“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信念融入血脈,鑄就“事不避難”的政治品格。
輿情應對是檢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試金石,鏟除“向上甩鍋”式官僚主義滋生的土壤,須以剛性制度倒逼干部卸下“怕?lián)煛钡乃枷爰湘i,以鮮明導向激勵干部挺起“主動干”的擔當脊梁。這樣才能以“馬上就辦”的行動回應好群眾期待,以“真抓實干”的作為贏來人民信任,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交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答卷。
來源 | 人民論壇網(wǎng)
責任編輯 | 常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