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圖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遠大書房
來源:雪球
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的那場演講,多年前初聽時,就了解和學習到了很多投資知識。時光匆匆,到了2025年,再次翻出這場演講細細聆聽,那種震撼與感悟竟比當年深刻得多。
當年初涉投資領域不久,很多觀點只是一知半解。在這些年親身經歷了市場的起起伏伏,在投資實踐中摸爬滾打、不斷沉淀后,那些曾經模糊的理念變得清晰無比。就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句話來說,曾經只懂字面意思,如今才真正明白其中深意:投資不是追逐股價的短期波動,而是關注公司的內在價值與長期發(fā)展。
這場距今已二十多年的演講,即便放在當下國內市場,依然適用,毫無過時之感。A股向來波動較大、投機氛圍濃厚,但巴菲特強調的尋找具有護城河的公司、忽略短期市場噪音、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恰恰是在這片市場中保持清醒、獲取收益的關鍵。
據說段永平對這場演講癡迷不已,聽了不下十遍。不論這傳言真假,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講,能吸引眾多投資者反復品味,其含金量不言而喻。這場問答式的思想盛宴,不僅揭示了價值投資的底層邏輯,更將人生哲學融入投資智慧,成為跨越時空的啟示錄。接下來,我就把這次重溫演講的筆記總結分享給大家。
一、人生哲學:品行是決定長期成功的核心
巴菲特以一場“思想實驗”開場:若選擇投資某位同學未來一生10%的收入,你會選誰?答案無關智商或成績,而是指向慷慨、誠實、領導力等品質;若需做空某位同學,對象往往是自私、貪婪、虛偽者。
這一實驗直指人性本質:成功是品行的副產品。巴菲特強調,優(yōu)秀品質如誠信、責任感、利他主義并非天賦,而是可后天培養(yǎng)的習慣。他用“習慣的枷鎖”比喻:年輕時看似微不足道的惡習(如投機取巧),中年后可能成為毀滅性枷鎖;而年輕時主動模仿敬佩之人的行為(如本·格雷厄姆效仿富蘭克林),則能塑造終身受益的品格。
啟示:投資與企業(yè)選擇本質是“對人的投票”。無論是篩選管理層(如喜詩糖果的誠信經營者),還是構建人際關系,品行都是抵御風險、創(chuàng)造復利的核心要素。
二、投資哲學:核心與底層邏輯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核心原則:股票是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而非代碼或價格波動的符號。投資不是追逐股價的短期波動,而是關注公司的內在價值與長期發(fā)展。
實踐方法:若紐約交易所關閉五年仍愿持有,則符合投資標準。
長期主義:時間是好生意的朋友,即使短期高估,時間會消化估值(如可口可樂亞洲金融危機后恢復增長);爛生意即使低價買入,長期收益仍平庸。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價值投資的本質:以合理價格買入簡單、持久、管理層可信賴的企業(yè),長期持有并遠離風險。
2. 能力圈與簡單性
篩選標準:僅投資能“看懂”的生意,90%公司因復雜被排除。
核心邏輯:投資本質是尋找“一眼能看懂”的生意,過濾90%復雜行業(yè)(如科技股)。可口可樂、喜詩糖果等案例體現“簡單產品+穩(wěn)定需求”的長期優(yōu)勢。
3.安全邊際與風險控制
不做“危險游戲”:
用“左輪手槍賭命”的比喻強調風險本質:即使成功概率高達99.99%,一旦失敗代價無法承受的決策必須規(guī)避。投資中應避免杠桿、投機和超出能力圈的行為。案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因過度依賴數學模型和杠桿,最終破產,警示“聰明人也會因貪婪和過度自信犯錯”。
永遠不要加杠桿:
巴菲特直言自己“錢少時不借錢,錢多后更不需要”。杠桿會放大波動風險,且收益與風險不對稱(如1億本金賺到1.1億與1.2億無本質差異,但失敗則歸零)。
4.護城河理論
護城河理論也是演講中的一大亮點。巴菲特把好的生意比作一座價值連城的城堡,而護城河就是保護城堡的關鍵。護城河可以是強大的品牌效應,像可口可樂,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忠誠度極高;也可以是成本優(yōu)勢,通過高效的運營和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讓競爭對手難以企及;還可以是專利技術、規(guī)模效應等。以A股中的貴州茅臺為例,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深厚的品牌文化,構筑起了一道寬闊的護城河,使得公司在白酒市場中屹立不倒,長期保持著高利潤率和市場份額。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一定要尋找那些擁有堅固護城河的公司,這樣才能在長期投資中獲得穩(wěn)定的收益。
5.操作紀律:不折騰與逆向思維
遠離市場噪音
華爾街靠頻繁交易獲利,而投資者應“靠不折騰賺錢”。持有優(yōu)質企業(yè)后,忽略短期波動(如持有農場般耐心)。
逆向布局機會
市場下跌時更易以低價買入優(yōu)質資產。巴菲特坦言“更愿看到市場大跌”,因其提供超額收益機會。
不預測宏觀
無視利率、經濟周期等不可控因素,專注企業(yè)基本面。即便知曉美聯儲政策,也不影響具體投資決策。
集中 vs 分散
普通投資者建議高度分散(如指數基金);
專業(yè)投資者應集中(不超過6個標的),避免稀釋收益。巴菲特前十大持倉占組合80%,蘋 果單只占比近50%。
6.歷史教訓與錯誤反思
在談到投資中的錯誤時,巴菲特的坦誠令人敬佩。他直言,自己和芒格犯過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什么,而是該做的沒做。明明能看懂一些生意,也有機會賺取豐厚利潤,卻因為猶豫、拖延而錯失良機。比如克林頓當局提出醫(yī)療改革方案后,醫(yī)藥股集體崩盤,這是一個絕佳的買入機會,但他卻沒有行動。同時,他也提到買入美國航空優(yōu)先股是個錯誤決策,原因是只看到了證券條款的吸引力,卻忽視了公司糟糕的生意狀況。
三、人生哲學與職業(yè)建議
1. 職業(yè)選擇:熱愛比功利更重要
巴菲特勸誡學生:“如果財富自由后仍愿做的工作,現在就該去做”。他以自身為例:19歲讀到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后,即使早期收入微薄,仍因熱愛而堅持價值投資。反觀為簡歷鍍金而從事厭惡工作的人,“如同年輕時省下性生活留到老年”。
2. 幸福本質:超越物質的自由
金錢無法改變生活本質(如衣食住行差異微?。?, “我和乞丐喝同一款可樂,區(qū)別僅在于我能決定明天是否繼續(xù)喝”。巴菲特用“卵巢彩票”比喻出身幸運,但更強調掌控生活的自主權:安全邊際守護物質自由(“身不死”),品行與熱愛守護精神自由(“心不死”)。
結語:
演講的終極價值,在于揭示了"簡單即永恒"的真理。價值投資、護城河、能力圈、零杠桿等原則,在2025年同樣適用。這種跨越時空的智慧,源于對人性與商業(yè)本質的深刻理解。正如巴菲特在演講結尾所言:"一生只需富一次",真正的財富不在于短期的暴利,而在于守護本金、耐心等待、長期持有。
這場演講更是人生哲學的啟示錄。在這個充滿噪音與誘惑的時代,真正的成功源于對本質的堅守、對能力的敬畏、對時間的尊重。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點擊下方圖片立即領取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