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君》是我小時候很愛看的一部連續(xù)劇,我記得十二三歲的暑假,電視臺會連播6集《婉君》,我從早上一睜眼就坐在沙發(fā)開始看,一直看到我爸媽下班。
30年過去了,突聞瓊瑤去世,我又找出這部連續(xù)劇刷了一遍,講述一個童養(yǎng)媳的故事。
在民國初年的悠悠歲月里,江南小鎮(zhèn)的青石板路蜿蜒進一戶戶人家,也蜿蜒進了婉君的命運。
彼時,年僅 8 歲的婉君,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只能寄居在舅媽家,卻慘遭舅媽嫌棄。命運的車輪無情轉(zhuǎn)動,舅媽為了那白花花的銀子,將婉君賣給了周家,給病重的大少爺伯健沖喜。
那是一場令人唏噓的婚禮,充滿了荒誕與無奈。成親當日,伯健病重臥床,無法起身行禮,只能由二少爺仲康代替大哥,完成了迎親、拜堂、喝交杯酒等一系列儀式。而到了夜晚,怕黑的小婉君與三少爺叔豪同眠。小小的婉君抱著心愛的布偶 “小點點”,眼神中滿是懵懂與恐懼,她還不明白這場婚禮意味著什么,卻已然被卷入了命運的漩渦,與周家三兄弟緊緊綁在了一起。
伯健得知自己娶了個 8 歲沖喜新娘后,氣得口吐鮮血,可令人稱奇的是,他的病情竟奇跡般好轉(zhuǎn)。
自此,婉君成了周家的福星,被眾人捧在手心。
但這份幸運的背后,是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物化。婉君不過是一個被用來沖喜的 “物件”,是被提前預(yù)定的 “妻子”,她的童年被這場荒唐的婚約無情剝奪,未來也被早早規(guī)劃,沒有一絲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
在婉君踢毽子的瞬間,一個經(jīng)典的轉(zhuǎn)場,她長大了。
小時候覺得這個轉(zhuǎn)場好驚艷,大家都一下子由小朋友變成了大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