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共有57位開國上將,但有上將資格的可絕不止這57位,像徐立清、郭化若、李天煥等人都曾是兵團正職,按道理來說是可以成為上將的,奈何因各種原因最終錯失。
當年還有一個非常復雜且特殊的情況,即有兩位本可以授上將的干部,因受到同一個人的影響,都導致軍銜明顯偏低了。
只是,這兩位情況正好相反,一個是在對立面,一個則是靠得太緊,很有世事無常之感啊。
在對立面的莫文驊
莫文驊1910年出生于廣西邕寧,讀書期間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很快就積極投身其中。這時的他年紀不大,缺乏斗爭經驗,因而曾被反動派逮捕入獄。
些許挫折,沒有動搖莫文驊的決心,恢復自由不久他就去參加了百色起義,開始自己的軍旅生涯。
此后他歷任紅7軍參謀、紅13師政治部主任、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東野四縱政委、四野14兵團政委、13兵團政委等職。
在整個四野系統(tǒng)里,只有莫文驊一人當過兩個兵團的政委,這是項非常難得的殊榮。
個人縱向來看,莫文驊的歷史職務要成為上將不是什么大問題;整體橫向來看,四野其他三個兵團政委蕭勁光、蕭華、賴傳珠,一個大將兩個上將,同級的莫文驊應基本持平。
然而,55年軍銜名單出來時,莫文驊卻只是中將,為此他心情特別煩悶,還專門找到老首長羅榮桓訴苦。但已成定局的事情羅帥也沒辦法相助,只好帶著去散心,開導莫文驊。
那莫文驊是為何遭遇了不尋常呢?在《莫文驊回憶錄》里是這樣寫道:
東北軍區(qū)本來已經決定評他為正兵團級,但時任軍區(qū)司令員的高某說了句“老同志們不要驕傲嘛,我看莫文驊同志評副兵團級就可以了”。
此時的高某正位高權重,滿含擠兌的話也讓莫文驊不好拒絕,只能認了這個結果。
至于高某與莫文驊的恩怨,那就能追溯到抗戰(zhàn)時期了。也是在莫文驊的回憶錄中,他以第一人稱講了段往事:
“陜甘寧邊區(qū)的部隊主要是八路軍留守兵團,蕭勁光是司令員,我是政治部主任,最開始政委空缺了出來,高一直為了這個職務活動。
我考慮到當時高已身兼多職,這樣工作不好開展,所以我給上級寫了一封信,提議由蕭勁光兼任留守兵團政委。
不到三天,毛主席手令下來了,同意我的建議。這樣,高的希望落空了,對我及留守兵團很是不滿。”
高某當時政治地位很高,但在軍中沒有基礎,所以一直想染指兵權。本來留守兵團大概率能得償所愿,沒想到被莫文驊給攪了,因而內心記恨上。
往后很長一段時間,莫文驊跟高都沒有來往。但1951年他奉命調往東北軍區(qū)擔任政治部主任,軍區(qū)司令員正好是高。
此時的高地位非同一般,已是“五馬”之一,莫文驊為了將來工作能順利開展,就特意登門拜訪了一番。
結果高還是沒有釋懷,只是客套性握了個手,然后不再說話,轉身自顧去吃飯。莫文驊明白這背后之意,也就禮貌離開了。
52年全軍定級時,高的一句話,導致莫文驊從正兵團級變成副兵團級。雖然高在55年失勢了,但莫文驊級別也沒辦法改,這年出自紅一方面軍的上將又確實有點多。
所以中央在仔細思考后,決定從上將名單里讓減去一些紅一的副兵團級,莫文驊因此錯過。一開始他是有些想不通,不過后來就看開了,最終在2000年以90歲高齡離世。
靠得太緊的賀晉年
賀晉年1910年出生于陜西安定,他跟高一樣是出自陜北紅軍,曾經擔任過紅27軍軍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警備三旅旅長兼三邊分區(qū)司令員、四野15兵團副司令員兼第48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后,他也調到了東北軍區(qū)擔任副司令員,還是被高點名要過去的。1952年定級,賀晉年是副兵團級,但他和莫文驊不一樣。
前面說過,上將里紅一的人太多了,但賀晉年不是紅一的啊,陜北紅軍這個“山頭”是加分項。如果不是被高影響,他大概率就是上將了,這個可以用閻紅彥來做對照。
閻紅彥在解放重慶后,就開始轉入地方工作,52年沒有軍隊定級,甚至55年1月才調任為四川省副省長。按正常情況,閻紅彥是沒辦法參與授銜的。
但大授銜時,陜北紅軍缺少了上將代表。這個非三大主力的“小山頭”,對中央可謂有救命之恩,這份情必須要從實質上體現(xiàn)出來。所以中央臨時將閻紅彥任命為成都軍區(qū)副政委,幾個月后成為上將。
要是賀晉年不被高的事給波及,一直在軍隊中的他,就比閻紅彥要更合適,有點可惜。不過話說回來,賀晉年跟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主要也是高某想抓兵權導致。
1942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后,我黨的武裝力量,基本已滿足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這就意味著,很多部隊即便沒有國民政府的軍餉也能生存。
如此背景下,很多陜北出身的干部就想要組建一個陜北師,他們找到時任西北局書記的高某說起此事,這也正合高某之意。
這年陜北的代表人物謝子長、劉志丹已經不在,如果陜北師真的成立,政委肯定是高某,至于師長,就寄希望于老資歷閻紅彥身上。結果閻紅彥不同意,此事不了了之。
在這件事上,賀晉年是支持高某的,所以后來高某就打擊過閻紅彥、大力扶持賀晉年。
東野入關后,高某留在東北繼續(xù)發(fā)展,賀晉年則是跟隨大軍南下。
建國初期,賀晉年本來只是二級軍區(qū)江西軍區(qū)副司令員,高某直接要人,把他調到東北擔任大軍區(qū)副司令員,也算是實現(xiàn)了一次小的飛躍。
后來在高某的扶持下,賀晉年還陸續(xù)兼任軍區(qū)防空、衛(wèi)戍、裝甲兵部隊司令員和中朝聯(lián)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
如此重用,兩人之間的關系怎么可能脫離得開。所以高某出事后,賀晉年也受到牽連,甚至55年評銜小組最開始準備給賀晉年授大校軍銜。
是賀老總、彭老總兩位元帥都感覺詫異,找到毛主席說了情。
主席也很意外,說:賀晉年是陜北紅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當年我們長征到達陜北,還要感謝陜北同志的幫助呢。以賀晉年的資歷和功勞,起碼也是少將,怎么才是大校呢?
最終賀晉年軍銜定格在了少將。
高某一個人,產生這么深遠的影響,真是時也命也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