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慶期間,《一池荷葉》原作在上海首次亮相,成為藝術(shù)家晨曉個人畫展《互色·存在的曙光》的核心展品,也成為上海文化地圖上的新地標(biāo)。這不僅是一幅畫的遷移,更是一種文化的流動——中國色彩在城市之間的穿行,正折射出一個國家正在覺醒的文化自信。
———— 《一池荷葉》15.45 m x 2.61 m
從地鐵到美術(shù)館:一池荷葉的“出逃”——
“荷葉終于要旅行了”藝術(shù)家晨曉笑著說。
他將自己的畫稱為“有生命的能量體”。創(chuàng)作于2019年的《一池荷葉》,原是杭州地鐵鳳起路站公共藝術(shù)項目的一部分。15.45米長的畫面中,荷葉在色彩的律動中翻涌、生長,成為千萬人每日穿行間的心靈綠洲。
“那不是風(fēng)景,而是一種精神的隱喻?!背繒曰貞泟?chuàng)作時說,“荷葉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我想通過色彩,把這種力量植入城市的肌理。”
如今,這幅曾陪伴無數(shù)上班族“中國最美的地鐵站壁畫”跨城來到上海,成為展覽的視覺焦點。它離開了熟悉的地鐵空間,卻進入了一個更具哲思的場域,從功能性的公共藝術(shù),轉(zhuǎn)化為人們重新思考城市與生命關(guān)系的視覺入口。
藝術(shù)家的“反差色”人生——
如果不了解晨曉的經(jīng)歷,恐怕很難理解《一池荷葉》的底色。
這個被稱為“中國當(dāng)代色彩美學(xué)奠基人”的藝術(shù)家,少年時代卻因色覺障礙被美院拒之門外。
“那時我被告知辨不清色彩,但我偏要用色彩證明我能看到世界?!?/p>
正是這種“反差命運”,讓他形成了對色彩的獨特感知方式。別人眼中的“限制”,在他那里成了新的“視覺語言”。晨曉并不依賴科學(xué)的色譜,而是依賴情感、溫度、能量、潛意識的直覺。他說:“我不畫畫,我畫的是色彩的能量波”。
于是,晨曉的作品不再是對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而是心靈能量的顯現(xiàn)?!兑怀睾扇~》中的檸檬黃、翠綠、湖藍,不再只是自然色,而是心理色、靈魂色,它們象征著光的重生、生命的回歸、存在的覺醒。
城市的肖像畫——
晨曉常說“城市是有內(nèi)涵的,而色彩是它城市肖像的媒介”。
這句話幾乎成為他“Landmark China(地標(biāo)中國)”系列的創(chuàng)作宣言。
在這個系列中,他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幾十座城市創(chuàng)作了地標(biāo)性作品,用色彩重新定義城市的視覺身份。
《上海陸家嘴印象》以橘紅與玫紫交織的晨光描繪金融之都的靈魂;
———— 《上海陸家嘴印象》油畫 145 x 360 cm
《色彩杭州》用青綠與赭黃捕捉江南的柔潤氣質(zhì);
———《色彩杭州》丙烯 145 x 360 cm
而《一池荷葉》,則以生命的綠色,為現(xiàn)代城市注入久違的詩意與寧靜。這種對城市的描繪,早已超越了風(fēng)景畫的層面,它更像是一種文化考古:在高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晨曉用畫筆保存了“城市的靈魂溫度”。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國家視覺檔案”的震撼呈現(xiàn)。晨曉以其獨創(chuàng)的“中國色彩”美學(xué),發(fā)起“地標(biāo)中國”文化工程,用畫筆為城市繪制獨一無二的“色彩肖像畫”!
展覽“互色”的哲學(xué)——
“互色”這個展名并非簡單的視覺概念,而是一種哲學(xué)立場。
晨曉解釋說:“紅因為有綠而更鮮活,光因為有暗才更明亮,互色是一種生命之間的共生?!?/p>
整個展覽以《一池荷葉》為起點,分為五個篇章——“存在之光”、“空間與時間的生存論”、“城市棲居的詩學(xué)”、“真實與擬像的后現(xiàn)代沉思”、“城市作為希望的空間”。每個篇章都對應(yīng)著人類在城市中的精神狀態(tài):從覺醒到思考,從漂泊到歸屬。
在“存在之光”展區(qū),《上海陸家嘴印象》以高飽和的橘紅照亮現(xiàn)代建筑的輪廓,象征著城市自我意識的崛起。
“城市棲居的詩學(xué)”中,《杭州印象》則以柔和的青綠構(gòu)建出“可以棲息的美學(xué)空間”,讓觀眾在視覺中感受“家”的存在。
藝術(shù)評論家認為:“晨曉的色彩不是形式,而是哲學(xué)。他用色彩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nèi)绾卧诔鞘兄兄匦抡业酱嬖诘囊饬x”?
“中國色彩”的文化使命——
晨曉的創(chuàng)作從不止于藝術(shù)。他更在乎的是文化意義。
在全球化語境中,世界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玻璃幕墻、霓虹燈、摩天樓構(gòu)成了無差別的視覺景觀。而晨曉用“中國色彩”打破這種同質(zhì)化危機,讓城市重新?lián)碛歇毺氐撵`魂。
“中國色彩,不只是顏料,而是一種文化的自覺?!彼麖娬{(diào)。
他的色彩語言源自中國傳統(tǒng)五行哲學(xué):青為木、赤為火、黃為土、白為金、黑為水。
“我用這些“中國色彩”,去建構(gòu)一個有精神溫度的中國城市圖譜”。
在他看來,色彩不僅能裝飾城市,更能療愈人心?!爱?dāng)人們每天穿行于千篇一律灰色的空間中,他們需要色彩的陪伴”晨曉說。
《一池荷葉》正是這種“視覺療愈”的象征,它讓通勤的行人,在片刻的停留中獲得心靈的平衡。
從“存在”到“圓滿”:一場跨城市的心靈對話——
當(dāng)《一池荷葉》從杭州來到上海,它不僅僅是地理的移動,更是一次精神的遷徙。它帶著江南的柔光與東方的哲思,進入一座更加現(xiàn)代化的都市,在新的空間中延續(xù)“生命圓滿”的象征。
晨曉在展覽開幕式上說:“我希望這幅畫能在不同城市之間旅行。它就像一面鏡子,照見每個城市的靈魂,也照見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
觀眾在現(xiàn)場徘徊,有人被色彩的能量吸引,更有人被那份“靜中的動”打動。一位年輕觀眾說:“我在荷葉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那些顏色好像在呼吸”。是的,晨曉的畫從不喧囂,卻總能在安靜中震撼人心。他讓我們重新理解:藝術(shù)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存在的證明。
色彩的未來——
《一池荷葉》的旅行并未結(jié)束。
它或許還會繼續(xù)前往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巡回,成為一場流動的“中國色彩”敘事。
在這個由玻璃與金屬組成的時代,晨曉用畫筆為城市重建溫度。他的作品提醒我們:藝術(shù)不只是被觀看的對象,更是人與世界重新連接的方式。而那“一池荷葉”終將在色彩的旅途中,讓更多人看到存在的曙光。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互色:存在的曙光》
藝術(shù)家:晨曉
主辦單位:上海YOUNG美術(shù)館
展期:2025年9月27日—10月27日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qū)三新北路900弄910號
票務(wù)信息:免費對公眾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