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經濟與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據考證在大觀年間人口首次突破了1億。
人一多,產出自然就多,商業(yè)經濟便紅火起來。那錢的問題就成了頭等大事,宋朝的貨幣體系因此格外豐富。
宣和通寶銀質宮錢 嘉德2020拍賣:57500元
銅錢不用多說,存世量極大,收藏老玩家?guī)缀跏侨耸侄加袔酌?。除此之外,還有錢牌、金銀錠,以及那傳說中最早的紙幣“交子”。
還有一種特別的,那就是以金銀為材質的“宮錢”,主要是北宋后期和南宋宮廷鑄造,不流通,用在賞賜、供奉神明、或者婚禮慶典這些場合。
其實鑄造得一般不那么精細,字跡也顯得有些拙樸。
提到宋代金幣,泉界大多知道背面帶佛像的“淳化元寶”,它本來少見,但后來有一部分“流入”市場,如今在拍賣行也常出現,不算太稀奇了。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枚比它更罕見的金幣。
阿什河鄉(xiāng)美景(配圖)
1996年4月27日,在哈爾濱的阿什河鄉(xiāng)南城村,一個村民在河床里勞作時,腳在沙子里碰到一個硬東西。
他彎腰撿起來,發(fā)現是一枚顏色暗沉,卻隱隱透著黃光的圓形方孔錢。心里便琢磨:“這不會是金子吧?”
想起老話都說金子軟,他便把硬幣洗干凈湊到嘴邊,用牙使勁咬了一下。拿開一看,錢幣上清晰地留下了3個牙印。
沒錯,是金子!
早年媒體截圖
這位淳樸的村民,知道是金子后沒有猶豫,一路小跑趕到當地的博物館,想請專家鑒定并把它上交。
不巧,那天館里的專家正忙,沒工夫仔細看他手里的東西,簡單問了幾句就把他打發(fā)回去了。
村民碰了壁只好悻悻地回家。但這消息不知怎么就走漏了,沒過幾天,一個專收老物件的販子找上門來。一番討價還價之后,用2000塊錢把這枚帶牙印的金幣買走。
但這事沒完,文物販子也有一番遭遇。
現藏于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博物館
販子把金幣帶到了哈爾濱市區(qū),消息很快在當地古玩圈子里傳開。一位有實力的收藏家直接開出了15萬的高價,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
那個年代,金幣加巨款可謂是“爆炸性”消息,沒多久就傳開了,自然也驚動了文物部門的專家。
他們找到了那名販子,沒有厲聲斥責,而是耐心地向他解釋,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希望他能主動上交。
在經過一番坦誠的溝通和勸導之后,文物販子最終想通了,他放棄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決定將這枚金幣無償捐獻給國家。
生娃達人:宋徽宗
金幣進入博物館后,結果令人振奮,它和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完全不同,直徑2.2厘米,重2.8克,形制是宋代典型的小平錢樣式,窄邊寬穿口,錢文是楷書旋讀。
上面“宣和元寶”四個清瘦俊逸的字,正是宋徽宗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很可能由他親筆書寫。
有人可能會說了,淳化金佛幣在五臺山一次都能發(fā)現數千枚,憑啥說這枚宣和元寶金幣就非常稀少呢?
其實它背后藏著一段歷史:宋徽宗不光是書畫高手、敗家皇帝,還是個生娃達人!
現代很搞笑的“景區(qū)”
根據《宋史·后妃傳》等資料記載,宋徽宗一生享樂,子嗣極多,總共有66個孩子。他為了與孩子們嬉戲玩賞,一時興起,便下令鑄造了這種金幣,賞給每個孩子一枚。
所以,這種金幣最初的鑄造量,很可能就只有這66枚。也有一說只鑄造了31枚,對應他的31個皇子。
總之就是少,那為何會出現在東北地區(qū)呢?這就不用多說了吧,畢竟徽、欽二宗被俘虜到金國后,在那里長期居住,這枚金幣很可能就是金國貴族當作戰(zhàn)利品一并帶去的。
反之汴京被攻破后,大量珍寶被毀被搶,所以這枚金幣出現在上京地區(qū)(即今天哈爾濱阿城一帶)很正常。
“大牙印”欣賞
獨一無二的孤品,這是官方的說法,可能是因為帶著牙印且在東北發(fā)現,歷史價值很高。
但數量還真不是僅此一枚,1966年在應縣木塔也發(fā)現一枚“宣和元寶”金幣(現藏于山西博物院),所以標題用的是問號。
還有網上說的價值2億也是夸張說法,今年西泠拍出的一枚靖康通寶金幣,成交價207萬,這大概是市場的上限了!
而宣和元寶金幣,代表的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