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光北京,過去十年,地鐵安檢累計查出了超過116萬件違禁品。刀具、易燃易爆品,啥都有。你想想,這116萬件東西,哪怕只有萬分之一流入了人擠人的地鐵車廂,后果會是怎樣?我們之所以感覺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把那些潛在的危險,擋在了閘機之外。
現(xiàn)在,咱們再把鏡頭切到美國,看看那邊是什么光景。就在三年前,2022年4月,紐約布魯克林地鐵站,一個家伙先是扔了兩個煙霧彈,然后在滾滾濃煙中,對著無辜的乘客瘋狂掃射,“砰砰砰”就是33槍,29個人倒在血泊里。整個車廂瞬間變成了人間地獄。這事兒當(dāng)時震驚了全球。
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沒。沒過幾個月,同樣在紐約,一個華裔女子在站臺上等車,被一個流浪漢毫無征兆地一把推下鐵軌,當(dāng)場殞命。兇手被抓后,面對鏡頭,不僅毫無悔意,還伸出舌頭做鬼臉挑釁。那種對生命的漠視,隔著屏幕都讓人不寒而栗。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根據(jù)最新的統(tǒng)計,光是2023年上半年,全美就發(fā)生了超過300起大規(guī)模槍擊事件,平均一天都不止一起。地鐵、車站這些公共交通樞紐,更是成了重災(zāi)區(qū)。芝加哥的地鐵里,搶劫、槍戰(zhàn)成了家常便飯;舊金山的乘客,甚至得時刻提防著被人推下站臺。
每次出事后,社交媒體上都有美國人呼吁:“我們也設(shè)安檢吧!”但反對的聲音總是更大。有人喊這是侵犯“隱私權(quán)”,有人說會造成“效率低下”,更有人理直氣壯地說:“我有槍,我能自己保護(hù)自己?!?/p>
聽著是不是很魔幻?他們寧愿活在隨時可能被槍擊的恐懼中,也不愿意接受進(jìn)站前那幾十秒的檢查。這種邏輯,在咱們中國人看來,真的很難理解。
咱們再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一個被公認(rèn)為社會治安極好的國家。但他們也吃過大虧。1995年,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里釋放沙林毒氣,造成13人死亡,近6000人中毒。那場襲擊的陰影,籠罩了日本社會幾十年。即便如此,好了傷疤忘了疼,日本地鐵依然沒有普及安檢。結(jié)果呢?2021年,有人打扮成電影里的“小丑”,在地鐵里持刀傷人、縱火,17人受傷。就在去年,2024年5月,東京地鐵再次發(fā)生持刀傷人事件。
還有韓國。2003年的大邱地鐵縱火案,堪稱世界地鐵史上的慘劇。一把火,192條鮮活的生命就沒了。當(dāng)時很多被困在濃煙中的乘客,給家人發(fā)去了最后的遺言短信,那場面,光是想象一下都讓人心碎??杀瘎∫廊辉谥匮荩?023年,又有人帶著汽油在車廂里縱火。
這些血淋淋的案例,背后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安檢,或者說,安檢形同虛設(shè)。犯罪的門檻太低了,一個懷揣惡意的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致命武器帶進(jìn)最擁擠、最封閉的公共空間。
現(xiàn)在,你再回頭看看我們每天都在抱怨的地鐵安檢,是不是感覺不一樣了?
說白了,這背后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治理邏輯。在中國,我們信奉的是“預(yù)防為主”,是集體安全永遠(yuǎn)高于個體的部分自由。我們的文化基因里,就有一種對“秩序”和“安穩(wěn)”的執(zhí)著追求。國家認(rèn)為,保障每一個老百姓能平平安安出門,安安全全回家,是政府最基本的責(zé)任。所以,哪怕花再多錢,雇再多人,也要把這道防線建起來。
而在美國,他們更強調(diào)的是個人權(quán)利,是“自由”。這種“自由”甚至到了有些偏執(zhí)的地步。為了所謂的“持槍自由”,他們可以容忍每年數(shù)萬人死于槍口之下;為了所謂的“隱私自由”,他們寧愿讓地鐵變成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黑暗森林”。這筆賬怎么算?每個社會有自己的算法。但作為普通人,我們想要的,不就是那份最基本的確定性和安全感嗎?
當(dāng)然,我也不是說中國的安檢就完美無缺。早晚高峰排長隊,安檢員態(tài)度有時候比較生硬,這些都是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但我們也能看到,改變正在發(fā)生。
現(xiàn)在很多城市都在試點“AI安檢”,機器自動識別違禁品,效率大大提高。一些地鐵站也開設(shè)了“無包快捷通道”,你沒帶包,就可以直接刷卡進(jìn)站,非常方便。還有城市在推動高鐵站和地鐵站的“安檢互認(rèn)”,下了高鐵換地鐵,不用再過一次安檢。這些細(xì)節(jié)上的優(yōu)化,說明我們不是在墨守成規(guī),而是在努力尋找安全和效率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其實,地鐵安檢的最大意義,可能還不在于它到底查出了多少把刀,多少瓶酒精。它最大的作用,是一種強有力的“震懾”。它用一種不容置疑的方式,告訴所有潛在的犯罪分子:這里是秩序的領(lǐng)域,這里不是你們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這種心理上的威懾,是再多攝像頭、再多巡警都無法完全替代的。
就像一個朋友跟我說的,他以前也覺得安檢麻煩,但自從他有了孩子,每次帶孩子坐地鐵,看到那些穿著制服的安檢員,心里就踏實了一大截。
美國的新聞里,槍聲和警笛聲似乎從未停歇。相比之下,我們能夠在深夜放心地走進(jìn)任何一個地鐵站,能夠讓孩子獨自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學(xué),這份習(xí)以為常的安心,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奢侈”。
而這份“奢侈”,正是由那一道道看似“麻煩”的安檢程序,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安檢員,以及國家不計成本的投入,共同構(gòu)筑起來的。
所以,下次當(dāng)你再被堵在安檢口,心里有點煩躁的時候,不妨抬頭看一眼周圍行色匆匆但表情平和的人們,再想一想那些發(fā)生在異國他鄉(xiāng)、令人心驚肉跳的新聞。也許你會和我一樣,對這份“麻煩”多一份理解,甚至是一絲感激。
因為我們排的不是隊,而是通往平安的門。我們交出的那幾十秒時間,換來的是一整段旅程的安穩(wěn)無虞。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份確定性,彌足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