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訊室那場戲,我一口氣刷了五遍,手機燙得能煎蛋。
于和偉把吳石將軍摁在椅子上,第七次重拍,眼眶里全是紅血絲,嗓子啞得只剩氣音。
導演喊“過”那一刻,他整個人像被抽掉骨頭,癱在椅背三分鐘沒動。
花絮里這段沒配煽情BGM,反而更嚇人——原來真正的崩潰是無聲的。
網友把這段剪成15秒短視頻,抖音點贊兩百萬,評論區(qū)清一色“叔圈天菜不是白叫的”。
可沒人知道,他為了找“將軍的孤獨感”,把臺北“吳石案”的卷宗翻得卷邊,還去拜訪了當年給吳家送過信的郵差后代。
郵差說,吳石每次收信前都會先擦手,像怕弄臟什么。
于和偉聽完,回劇組第一件事就是往西裝口袋里塞了塊洗得發(fā)白的手帕,鏡頭掃過,一秒都沒給特寫,但他堅持帶著,說“得讓角色有地方藏心跳”。
海外版更絕。
Netflix把第3集審訊戲單獨拎出來做4K HDR測試條,彈幕飄過一串“這老頭眼睛里有二戰(zhàn)”。
Disney+更雞賊,直接在谷正文出場那幀加了行小字:“原型曾親自給白崇禧遞過名片。
” 余皚磊刷到截圖,發(fā)了條微博:“原來反派也能有維基鏈接。
” 半小時后,那條微博下面冒出三千條“谷主任請正面up我”,熱評第一是“想給他遞煙,又怕他反手把我賣了”。
最瘋的是吳越。
朱楓就義前那場淋浴戲,她要求冷水真沖,12月棚里零上五度,淋到第三遍,嘴唇紫得發(fā)烏。
小演員遞毛巾,她擺手:“再沖一次,我得讓觀眾聽見牙齒打顫的聲音。
” 后來成片里,這段配了段無聲,彈幕卻刷瘋了——“聽見沒有?
牙關在替她說遺言。
” 豆瓣短評區(qū)因此多了條萬贊神評:“原來真正的演技,是讓觀眾替角色補聲音。
魏晨的逆襲更離譜。
偶像出身,劇組最初給他排了“流量保護時間”——每天只拍8小時。
結果第三天,他主動找導演加戲:“聶曦被拔指甲那場,我想真上。
” 道具組嚇得連夜去買醫(yī)用指甲鉗,最后用了三斤血包,剪出15秒鏡頭,抖音單條播放破億。
粉絲把這段混剪成“聶曦成長向”,配文:“當年唱《流星雨》的男孩,如今把星星嚼碎了往肚里咽。
” 曾黎刷到視頻,在下面點了個贊,轉頭跟劇組說:“下次拍旗袍戲,給我真開衩到腰,省得觀眾老說我風情得不夠疼。
現(xiàn)在全組最忙的是數(shù)據(jù)女工。
有人把余皚磊的微表情剪成九宮格,標題叫“谷正文教你0.5秒變臉”,B站播放800萬;有人把于和偉的七次審訊做成對比條,彈幕齊刷“將軍的七次崩潰,一次比一次安靜”;還有人統(tǒng)計了吳石案里真實出現(xiàn)的17件道具,發(fā)現(xiàn)劇組還原了16件,唯一沒出現(xiàn)的是將軍生前最愛的那副玳瑁眼鏡——因為于和偉說“得留點空白給觀眾哭”。
最扎心的是,臺北“吳石案”紀念館最近多了個新展品:一塊洗得發(fā)白的手帕,旁邊卡片寫著“觀眾寄給吳石將軍的遲到禮物”。
館方說,開館第一周,手帕下面壓了三百多張紙條,最上面那張只有七個字——
“這次換我們藏心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