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大陸打不過臺灣?柯文哲這話說得像段子。可惜不是段子,是他真說的。兩年前他放話:“大陸要是打臺灣,撐不過兩周?!边@不是開玩笑,是公開場合說的硬話。
聽起來挺唬人,細想起來卻讓人疑問三連:他是怎么算出來的?這話背后藏著的,是對現(xiàn)實的誤判,還是故意制造話題?說到底,到底是誰更可能“撐不住”?
柯文哲的“預言”其實是個滿嘴跑火車的典范。2023年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堅持說:大陸雖然軍力強,但經(jīng)濟結構脆弱、財政吃緊,打一場仗頂多兩周就得熄火。
這種說法,聽著像是他在給自己找臺階下,或者是在臺北市長任上落幕后,想搏點熱度刷存在感。
他這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大陸軍費一年超過2000億美元,遠遠甩開臺灣的100億美元預算。
武器裝備方面,大陸有航母、有東風系列導彈、有衛(wèi)星導航、有無人機集群,臺軍呢?除了采購點美軍的二手貨,基本沒有自研能力。
就連臺灣“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也說了,臺軍要是孤軍奮戰(zhàn),最多撐4天。這跟柯文哲的“兩周大陸就崩”完全是兩個世界。
他這個“預判”到底是沒常識,還是另有意圖?從他一貫的風格來看,更多是為了刷存在感。
2024年臺灣大選他雖然沒上臺,但論蹭熱度絕對是高手。他的言論在島內引起一堆討論,綠營有人說他“過于悲觀”,藍營的人則懶得理他,直接當笑話看。
可笑歸笑,臺灣內部的政治確實正發(fā)生著不小的變化。202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剛剛落下帷幕,張亞中和鄭麗文兩位候選人你來我往,爭得那叫一個激烈。
張亞中是老派的“統(tǒng)一派”,主張兩岸互設辦事處,甚至提出“談統(tǒng)一議題不能再拖”;鄭麗文則更傾向改革派,強調要重塑“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
這倆人的分歧表面上是路線之爭,實質上卻折射出臺灣社會認知的轉變——越來越多臺灣人意識到,大陸不再是三十年前那個“發(fā)展中”的模樣,而是個說一不二、有底氣有實力的對手。
臺灣一些政客總想“只談生意不談統(tǒng)一”。張亞中說得很直白:你要想在大陸賺錢,就得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這不是你情我愿的買賣,而是大勢所趨。
可島內有些人,還活在“美國會保護我們”的幻想里。說白了,就是拿著幻想當護身符,拿著美國的“口頭安慰”當真金白銀。
2025年的今天,全球局勢早已今非昔比。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雖然嘴上喊著“支持臺灣”,但具體動作上卻更傾向于自保。
美臺之間的所謂“防務合作”其實早就縮水了,武器交付延遲、軍事顧問撤離,哪一樣不是在說明:臺灣,終歸是個棋子,而不是盟友。美方在意的是自己的全球布局,不是真心要為臺灣打一仗。
臺灣的經(jīng)濟靠出口,而出口又嚴重依賴大陸市場。大陸一旦啟動封鎖,臺北港、高雄港一旦被鎖死,臺灣經(jīng)濟立刻斷氧。別說兩周,三天可能就撐不住。
能源供應中斷、航空停飛、資金外逃、恐慌蔓延,這些在戰(zhàn)爭中是現(xiàn)實,不是電影。
更別提島內早就充滿政治撕裂、社會分化,年輕人不愿服兵役,老一輩人對戰(zhàn)爭敬而遠之,一旦真打起來,兵從哪來?人心又往哪邊倒?
回頭看柯文哲的“兩周論”,就像拿根稻草去撐一根電線桿,不但不靠譜,還可能讓人誤判形勢。
張亞中最近說了一句話,倒是挺有意思:“你越不談統(tǒng)一,越離統(tǒng)一近?!边@話聽著繞,其實很現(xiàn)實。
大陸愿意給你時間,也愿意多一些耐心和包容,但底線從沒改變。臺灣內部越是逃避統(tǒng)一議題,越是走向對抗,反而加快了統(tǒng)一的進程。
臺灣民眾希望和平,大陸也一直在強調“和平統(tǒng)一”。但和平不是單方面的忍讓,而是雙方都要有誠意、講邏輯、看事實。不是靠嘴炮撬動現(xiàn)實,也不是靠幻想維持現(xiàn)狀。
柯文哲的言論,既不負責,也不現(xiàn)實,更不應該成為島內政治博弈的籌碼?,F(xiàn)實是,大陸的軍力、經(jīng)濟、政治穩(wěn)定性,全方位碾壓臺灣。
不談統(tǒng)一,只談生意,是不可能長久的。兩岸終究要面對那個硬核問題:統(tǒng)一,怎么談?怎么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