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8天假大一學生在家掰了7天半的玉米:我多彎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點苦
原創(chuàng)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10月08日 21:52湖北
10月8日國慶最后一天,山東濰坊諸城市石橋子鎮(zhèn)大店子村的玉米地里,大一學生孟成把最后一筐玉米扛上父親的農用三輪車。
國慶8天假,正好趕上秋收,他在家掰了7天半的玉米,8日下午1點左右乘車返回青島農業(yè)大學。
從9月30日晚踏進家門到10月8日中午離開,8天假期,他在地里掰了7天半玉米。
今年秋收碰上了連陰雨,玉米稈一人多高,收割機剛下田就陷了半米深,只能退回去。
孟成家5畝玉米,再不收就要在地里發(fā)芽、發(fā)霉,父母擺攤賣水果的半年收入可能打水漂。
他父親孟凡利50多歲,每天凌晨兩點去水果批發(fā)市場搶貨,天亮拉到鎮(zhèn)口占攤位,母親守著攤,一刻走不開。
孟成一句“我回來收”,就把掰玉米的活攬到自己身上。
1號清晨,雨剛停,地還是濕的,孟成穿著高中時的舊校服下地。
掰玉米要先用腳蹬倒稈子,再徒手扭下棒子,甩到身后的袋子里,泥點甩得滿頭滿臉。
泥地吸力大,走一步拔一步,膠鞋常被拔掉,而中午太陽一曬,地里蒸汽騰騰,像“天然桑拿”。
晚上7點,父親賣完水果回來,把裝滿的尿素袋扛上車,再一車車拉回家,卸在院子里攤開晾。
10月7日和8日上午,他的發(fā)小,同村小學與中學同學兼大學同鎮(zhèn)的陳浩宇也到地里幫忙掰玉米
孟成把過程剪成60秒短視頻發(fā)在抖音,沒有濾鏡、沒有配樂,只有泥巴飛濺和玉米棒“砰砰”掉進袋子的聲音。
記者采訪時他說:“我是農村孩子,根在這,我多彎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點苦。”
同一假期,當孟成在玉米地彎腰約兩萬次時,部分同齡人卻停留在“只進不出”的索取模式。
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2022年《00后經濟依賴報告》顯示,在3012份有效樣本中,82.1%的在校大學生生活費由父母全額承擔。
而2021年《中國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89萬元,折算下來,農村父母每月到手不足1600元,卻已“月光”式投喂校園里的孩子。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2021年對六省市12所中學、6所高校的抽樣顯示,僅30.4%的學生能準確說出父母生日,知道父母月收入的不足兩成,愿意主動承擔家務的僅14.6%。
此次假期,孟成累計背出約七千斤濕玉米,按當?shù)?.9元/斤干粒折算,幫家庭減少霉變損失四千余元,相當于父親在鎮(zhèn)上水果攤三個月的純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