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但要解開老百姓冰凍的思想土壤,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位于廣州與佛山之間“走廊”地帶的南??h,便是一個典型的縮影。這里商品經(jīng)濟底蘊深厚,農(nóng)民心中蘊藏著強烈的致富愿望,然而,“懼富”、“怕富”的心理陰霾,如同無形的枷鎖,禁錮著他們邁向富裕的步伐。
事出有因。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富”這個字眼在許多人心中依然與“資”緊密相連,唯恐因富獲罪、因富惹禍?!霸礁F越光榮”、“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這些思想還是占主流的,誰敢提“富”這個字,誰可能就是往槍口上撞。
也正是這種“想富又不敢富,富了不敢言”的普遍心態(tài),成為了阻礙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最大障礙??h委書記梁廣大敏銳地意識到,若不徹底擊碎這層心理堅冰,任何鼓勵發(fā)展的政策都可能收效甚微。
為此,他在南??h率先提出了“既要糧滿倉,又要荷包脹”的務(wù)實口號,旗幟鮮明地喊出了“誰先富誰光榮”。為了徹底打消群眾的顧慮,1979年初,他親自主持南海縣委召開了規(guī)??涨暗目h、公社、大隊、生產(chǎn)隊四級干部大會。這次會議不僅是在總結(jié)集體致富經(jīng)驗,更是一次思想動員的總攻。
會上,縣委書記梁廣大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極具膽識和魄力的鄭重承諾:無論哪一個大隊,凡率先實現(xiàn)人均分配達到或超過400元,縣領(lǐng)導將親自帶隊前往祝賀,恭喜發(fā)財!
這一承諾,將縣委支持致富的態(tài)度從文件表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儀式化高度。它傳遞出一個清晰無比的信號:致富不僅是允許的,更是光榮的,是值得政府敲鑼打鼓去表彰的壯舉。
1979年底,當時屬小塘公社的南沙大阿率先實現(xiàn)了突破,經(jīng)結(jié)算,當年該村人均分配550元,成為全縣首富村,并上報到縣里。梁廣大看到后欣喜萬分,隔年春節(jié)便帶領(lǐng)南??h委、縣政府領(lǐng)導班子,抬著6頭燒豬、10壇九江雙蒸酒,帶著100萬響的鞭炮和煙花到南沙村賀富。
當晚,南沙大隊的夜空被璀璨的煙花照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久久回蕩。這聲音,遠不止是節(jié)慶的喧鬧,它更像是一聲聲宣告思想解放的號角,是驅(qū)散“懼富”陰霾的驚雷,群眾多年的致富渴望和生產(chǎn)熱情,在這一刻被徹底點燃、釋放。
在全國許多地方還在為姓“資”姓“社”問題爭論不休、躊躇不前之時,梁廣大帶著南??h委高擎“賀富”大旗,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梁膽大”的名聲由此開始傳播起來。
他也瞬間成為了全國輿論的焦點,好的壞的都壓向他一個人。就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及時刊發(fā)了南海首富縣經(jīng)驗,給了他最堅定的支持。
此后,全縣上下掀起“學富、比富、趕富”的熱潮,一時間也帶出了珠三角的爭富局面。過去的枷鎖被“賀富”壯舉震得粉碎,人們可以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地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梁廣大和南??h委在“賀富”同時,并未忘記共同富裕的初心。僅僅在一個月后的1980年2月,縣委便召開了“趕隊”工作會議,將那些人均收入較低的窮隊列為重點幫扶對象,從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切實支持。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南??h窮隊數(shù)量大幅減少,全縣農(nóng)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也正是這種“致富光榮”“共同富?!钡纳鐣r值觀,為南??h日后成為威震全國的“廣東四小虎”之一,奠定了至關(guān)重要的思想和群眾基礎(chǔ)。
梁廣大與南??h委的這場“賀富”之舉,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史冊中,寫下了獨具風采的一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