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遲遲沒盼來中國訂單的特朗普政府,終究還是祭出了老辦法。
當地時間10月8日,美國商務部一紙公告,將29家企業(yè)列入“制裁名單”,其中16家來自中國。
可這看似“強硬”的制裁,不僅沒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撞上了中方更迅猛的反制。
更讓特朗普沒算到的是,他急著用制裁轉移注意力的背后,美國農業(yè)早已被他的貿易政策攪得雞犬不寧。
曾經靠出口中國賺錢的“票倉”,如今滿是怨聲載道。
一邊是等不來的中方訂單,一邊是壓不住的農業(yè)危機,再加上中方反制精準“打七寸”。
這場由特朗普挑起的博弈,逐漸朝著他最不想看到的方向滑去。
美國農民的“豐收愁”
提起美國農業(yè),以前不少人會想到“靠中國訂單吃飯”,那些種糧的農民靠著這筆生意,賺得錢包鼓鼓,不少人還把票投給了特朗普。
可現在再去美國農業(yè)州轉一圈,全是嘆氣聲。
這一切的根源,說到底就是中國不買單了,而訂單消失,恰恰是特朗普自己的貿易政策鬧的。
早幾年他總喊著“加關稅就能讓中國讓步”,還拍著胸脯說關稅成本全由中國承擔。
結果卻是關稅沒傷到中國分毫,反而讓美國進口商先扛了成本,最后全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更要命的是,中方直接停了美國農產品的訂單, 訂單一斷,美國農業(yè)立馬像被抽了血。
《紐約時報》報道說今年美國農民可能要虧掉450億美元,大豆和高粱的出口量幾乎腰斬。
特朗普也知道農民是自己的“票倉”,不能不管,于是就想出了“發(fā)補貼”的招數。
可這補貼聽著像救急,實則是“拆東墻補西墻”,說白了,給農民的補貼,其實是美國人自己掏腰包,左手倒右手,分明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更讓美國農民扎心的是,中國的大豆需求壓根沒減,只是換了賣家。巴西、阿根廷成了最大贏家。
美國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家糧食爛在倉庫,這對比,誰看了不著急?
制裁15家中企?卻沒算到中方反制
訂單等不來,農民的抱怨聲越來越大,特朗普也急了。
他一向擅長用“對華強硬”轉移國內矛盾,這次也不例外。
特朗普把16家中企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理由倒說得冠冕堂皇:“涉嫌協助相關武裝采購無人機電子元件”。
可他千算萬算,還是漏了一步,中方的反應速度和力度,遠超他的預期。
以前美國搞制裁,總覺得中國會“被動應對”,可這次,中方幾乎是“秒反制”,而且一出手就打在了美國的“七寸”上。
24小時反制!中方掐住稀土“命門”
就在美國宣布制裁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直接甩出了第62號公告,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而且公告當天就生效。
這一手,直接讓特朗普政府傻了眼,也讓美國的高科技產業(yè)慌了神。
美國雖然自己也有稀土礦,可開采技術不行,冶煉技術更是遠遠落后于中國。
這次中方的管制,可不是“不賣稀土”那么簡單。除了稀土實物出口,連設計圖紙、工藝規(guī)范、仿真數據這些核心技術資料,都被納入了管制范圍。
這意味著什么?美國想找別的國家替代中國稀土,首先得花好幾年建冶煉廠,成本還得翻好幾倍。
更要命的是,就算找到了礦源,沒有中方的技術,挖出來的稀土也沒法用。
等于說,美國高科技產業(yè)鏈的“上游命脈”,一下被中方掐住了。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中方的反制根本不是“臨時起意”。
從美國宣布制裁到中方公告生效,不到24小時,這速度背后,是早就準備好的應對方案。
以前美國總想著用芯片“卡中國脖子”,現在中國反手就捏住了美國的稀土“命門”,這就是中方的態(tài)度。
結語
回頭看這場博弈,其實道理特別簡單:貿易的本質是互利,不是“你壓我一頭”的零和游戲。
特朗普政府把關稅當武器,把制裁當籌碼,以為靠“強硬”就能逼中國讓步,結果呢?中方沒讓步,反而拿出了更精準的反制。
美國自己的農業(yè)虧了450億,高科技產業(yè)面臨斷供風險,曾經支持他的農民,現在滿是失望。
中方的反制,從來不是“沖動報復”,而是用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明確了誰破壞全球貿易規(guī)則,誰就要付出代價。
這次稀土技術管制,就是最好的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