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fā)布】踩著今年十一假期的尾巴,在淅瀝的中雨中,我踏進了天津瓷房子這座百年洋樓的殿堂。雨絲如織,給這座綴滿瓷片的建筑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詩意,濕漉漉的青石板路倒映著瓷片折射的微光,仿佛時光在這里也放慢了腳步,準(zhǔn)備與我一同品讀這場瓷文化的藝術(shù)盛宴。(李繼三)
瓷房子的前身是一棟法式洋樓,始建于20世紀(jì)20年代,后來被收藏家張連志先生買下,耗費多年心血用無數(shù)瓷片、瓷瓶、瓷盤將其重新打造。這里不是簡單的瓷器陳列館,而是一座將中西建筑風(fēng)格與瓷文化完美融合的“活態(tài)藝術(shù)品”。走近它,最先被震撼的是外墻那密密麻麻的瓷片,從青花到粉彩,從鈞瓷到汝瓷,每一片都承載著不同的時代記憶,在雨中愈發(fā)顯得溫潤如玉,像是無數(shù)碎玉流光匯聚成的童話城堡。
沿著濕漉漉的臺階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平安墻”。這面墻由數(shù)千塊青花瓷片拼接而成,上面勾勒著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牡丹富貴、松鶴延年,還有“平安如意”的字樣。導(dǎo)游說,這些瓷片大多來自明清時期,有些甚至是從古老的瓷窯遺址中收集而來,每一塊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雨水順著瓷片的紋路滑落,仿佛在為這些沉睡的瓷片拂去塵埃,讓那些鮮活的圖案在雨中更顯靈動。我伸出手輕輕觸摸,瓷片的冰涼與雨水的濕潤交織在一起,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溫度。
最讓我駐足流連的是庭院中的“瓷龍”。這條龍長達數(shù)十米,盤踞在洋樓的外墻上,龍身由無數(shù)五彩瓷片拼接而成,鱗片層層疊疊,栩栩如生。龍首高昂,龍須飄逸,一雙龍眼用黑色瓷珠鑲嵌而成,在雨中竟透著幾分威嚴(yán)與靈動。導(dǎo)游介紹,這條瓷龍耗費了近萬片瓷片,光是拼接就用了整整三年時間。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與力量,而在這里,瓷龍與法式洋樓的建筑風(fēng)格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既有東方的厚重底蘊,又有西方的浪漫風(fēng)情。雨水中,瓷龍身上的色彩更加鮮艷,仿佛下一秒就要騰云駕霧而去。
走進樓內(nèi),更是進入了一個瓷的世界。天花板上懸掛著用瓷瓶組成的吊燈,墻壁上裝飾著瓷板畫,就連樓梯的扶手都用瓷片包裹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瓷瓶陣”,數(shù)百個大小不一的瓷瓶整齊排列,有青花的、粉彩的、單色釉的,形態(tài)各異,卻又和諧統(tǒng)一。這些瓷瓶大多是明清時期的精品,有些還是孤品,它們靜靜地立在那里,在燈光與雨聲的映襯下,散發(fā)著典雅的氣息。我仿佛聽到了瓷瓶在低聲訴說著過往的故事,那些關(guān)于匠人的心血、歲月的變遷,都凝結(jié)在這一方方瓷土之中。
雨漸漸小了,我走出瓷房子,回頭望去,陽光透過云層灑在瓷片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這座百年洋樓,因為瓷文化的注入而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它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融合了歷史、文化與藝術(shù)的瑰寶。在這個十一假期的尾巴,這場雨中的瓷房子之旅,讓我感受到了瓷文化的魅力,也讓我體會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奇妙。那些碎瓷片拼湊出的不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段段鮮活的歷史,一首首無聲的詩篇。
一磚一瓷,皆是時光的刻度。這座由20世紀(jì)20年代法式洋樓改造而成的瓷房子,藏著主人張連志耗盡二十余年的心血。推開那扇嵌著瓷瓶碎片的鐵門,指尖觸到的不僅是冰涼的瓷釉,更是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墻面上,北魏的陶俑與明清的青花并置,唐三彩的駱駝馱著民國的瓷板畫,連屋檐下的排水管都被巧妙地塑成了青花瓷瓶的模樣,雨水順著瓶口滴落時,竟似有古韻在庭院里回響。那些密密麻麻的瓷片,從宋代鈞窯的紅斑到元代青花纏枝,從明代粉彩到清代單色釉,每一片都帶著歲月的裂痕,卻在這座洋樓里重獲新生。
最令人驚嘆的是主樓外墻上的“龍紋浮雕”。工匠們用數(shù)萬片碎瓷片拼貼出九條盤旋的巨龍,青藍的釉色隨雨絲流轉(zhuǎn),龍鱗的每一片瓷片都來自不同年代的瓷器。導(dǎo)游說,這些碎瓷多是從各地古窯遺址收集而來,光是拼接就耗費了三年光陰。當(dāng)?shù)剡€流傳著一個說法,每逢雨天,雨水沖刷過龍紋浮雕時,總能隱約看到瓷片縫隙間有“龍氣”流轉(zhuǎn),那是古瓷里沉睡的靈魂被喚醒,在雨中舒展身姿。曾有老人說見過雨后瓷龍“睜眼”,雖不知真假,卻為這浮雕添了幾分神秘——雨幕中,龍首高昂,龍眼用黑色瓷珠鑲嵌,竟真透著幾分威嚴(yán)的靈動,仿佛下一秒就要騰云駕霧而去。
拾級而上,二樓回廊的轉(zhuǎn)角處立著一把“瓷龍椅”,是整座樓里最顯雅致的所在。椅背上用金絲釉料勾勒出五爪金龍,椅面鑲嵌著數(shù)百片細小五彩瓷片,拼成“吉祥八寶”的圖案。導(dǎo)游說,這把椅子復(fù)刻了明清御座形制,主人特意請工匠用瓷片重塑,既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也暗合“坐看云起時”的閑逸。雨水打濕了彩繪玻璃窗,陽光透過斑駁的玻璃灑在椅面上,瓷片的光澤與彩窗的光斑交織,讓人忍不住想坐下,與百年前的匠人隔空對談。還有“坐椅得?!钡膫髡f,心誠者靜坐片刻,便能觸到瓷片傳來的溫潤暖意,不少游客專程來此,盼沾一份跨越時空的吉祥。
三樓的“瓷壁畫長廊”更是一部用瓷片寫就的史書。從“大禹治水”的磅礴到“昭君出塞”的婉約,從“清明上河圖”的市井煙火到“紅樓夢十二釵”的詩意,每一幅壁畫都由無數(shù)細小瓷片拼接而成,連人物發(fā)絲、衣褶紋路都清晰可見。最動人的是“十二釵”圖,粉白瓷片表現(xiàn)黛玉的嬌羞,緋紅釉料勾勒寶釵的溫婉,妙玉手中的青瓷茶杯竟真用一片宋代青瓷鑲嵌,指尖拂過,仿佛能觸到大觀園里的茶香與落花。雨聲淅瀝,壁畫上的人物似要從瓷片中走出,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雨漸漸停了,暮色四合時,瓷房子亮起暖黃的燈光。廊柱上的青花在燈光下泛著溫潤光澤,穹頂?shù)奈宀蚀善翊蚍恼{(diào)色盤,庭院里瓷片拼貼的“和平鴿”雕塑似要振翅飛向夜空。離開時回望,整座洋樓像一顆被時光打磨的巨大瓷珠,在五大道的夜色里散發(fā)著獨特光芒。有人說它是“瘋狂的藝術(shù)”,可我覺得,它是一場溫柔的執(zhí)念——把破碎的時光拾起,用熱愛拼接成夢。那些瓷光漫溯處,不僅是一座房子,更是文明的對話、匠心的傳承,在每個來訪者心中,種下一場關(guān)于美與時光的琉璃夢。
濟南市航拍協(xié)會融媒體中心攝制出品|以上視頻圖文版權(quán)所有 沒有本會書面許可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 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