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來臨,多個抑郁癥相關的話題沖上熱搜,不少網(wǎng)友驚呼:原來,抑郁癥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信號!
抑郁癥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在社交媒體上,有網(wǎng)友分享起自己對抗抑郁癥的經歷。而在這些討論中,張春的名字被多次提起。
張春是作家和心理咨詢師,同時也是一位抑郁癥患者。抑郁癥最嚴重的時候,她要拼命跟與腦子里的自殺念頭作斗爭。2015年,張春給自己設置了一個“三年倒計時”——“再活三年,到時候還想死就死吧”。
張春的名字在社交媒體上被多次提起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PICU(精神科重癥監(jiān)護室)負責人張駿醫(yī)生看來,“伴有急性自殺意念或行為的抑郁癥”即MDSI,是精神科醫(yī)生最警惕、最心痛的情況之一。它的危害遠不止是情緒低落,而是一場席卷整個身心的風暴。
MDSI不僅僅是一種疾病,它更像是一場“生存意義的危機”。MDSI患者并不是不想活,而是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抑郁癥患者的自救:
“活著才是最大的轉機”
為了尋找活下去的動力,“三年倒計時”期間,張春通過畫畫、捏泥塑等藝術創(chuàng)作,持續(xù)進行著自我療愈。
張春是作家和心理咨詢師,同時也是一位抑郁癥患者
她養(yǎng)了一只小狗,叫多比,是她抗爭過程中的支柱。為了照顧挑食的多比,張春在臥床數(shù)天后掙扎著下樓,去菜市場買排骨、燉湯,這也一點一點重啟了她的生活。
而哥哥的一句勸說——“保住狗命,無所畏懼”,更成了張春絕境求生的精神支柱。
張春談起哥哥對自己的勸說
和張春一樣,90后女生“餅干”也在抑郁癥的泥沼中經歷了一場自救。
剛上大學時,壓力大,“餅干”陷入了“暴飲暴食—催吐”的惡性循環(huán)。起初,她并未在意,直到身體發(fā)出警報——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反復排查頭暈等生理問題無果......
最終,“餅干”在深圳的精神科診室里,拿到了“抑郁伴焦慮”的診斷書,開始了長達10年的服藥史。
90后女生“餅干”患有抑郁癥
“嚴重的時候,每天五點鐘醒,心慌得坐不住,只能靠劇烈運動轉移注意力?!薄帮灨伞闭f,那時她甚至閃過“剁手”的念頭——“不是想傷害自己,而是覺得‘處理傷口’,能讓我暫時不用和心慌搏斗?!?/p>
意識到正處于危險境地后,“餅干”沒等家人陪同,自行聯(lián)系醫(yī)院,在杭州一家精神病院住了10天。
“餅干”把自己送進精神病院
對“餅干”這種主動向醫(yī)生求助的行為,張駿醫(yī)生表示了肯定。他說,很多人對精神專科醫(yī)院充滿了恐懼,認為“去那種地方的都是瘋子”,這導致很多人在病情早期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精神科其實是一個提供科學評估、專業(yè)治療和安全庇護的專業(yè)場所,它是風暴中的一個安全港。
住院期間,“餅干”的病情穩(wěn)定了,而這段經歷也讓她重構了對人生的認知,“以前覺得工作定義了我的身份,住院后才發(fā)現(xiàn),生活不是只有績效,‘過飽滿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p>
“餅干”的病情在住院期間穩(wěn)定了
出院后,“餅干”帶著這份感悟去了趟德國柏林,在那里度過了兩個月的“毫無精神負擔的日子”。她放下自媒體人的“績效思維”,每天看展、約會,還站在脫口秀的舞臺上,把自己與抑郁對抗的經歷寫成了段子。
“餅干”站上脫口秀舞臺
盡管“餅干”依舊沒有擺脫抑郁癥的困擾,但她正在學會和負面情緒共處。焦慮時,她會告訴自己, “就算今天什么都不做,也沒關系”;心慌時,她也會主動聯(lián)系朋友,“那些朋友間‘具體的溫暖’,比任何大道理都有用。”
“情緒不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而應該是被看見、被理解、被溫柔對待的存在,”張春說,情緒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應去抵抗它們,而應學會發(fā)現(xiàn)、理解,并記錄它們。
自從6年前成為心理咨詢師,張春如今已經接待了700多位來訪者。2020年,她開通了自己的播客節(jié)目,把它當做“公開的心理圓桌”,去幫助更多人走出心理困境。“很多人不需要一對一咨詢,只要知道‘我的痛苦不是獨有的’就夠了?!?/p>
張春說,她的播客里沒有“單方面輸出”,更多的是和聽眾一起討論“職場焦慮”“家庭矛盾”,“有女孩說‘聽完覺得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播客的意義?!?/p>
張春開通了自己的播客節(jié)目
多位專家提醒:
千萬別忽視抑郁癥患者的“自殺信號”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主治醫(yī)生邵巖在救治一線觀察發(fā)現(xiàn)——
從總量上看,抑郁癥就診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且“主動求助”比例增加。一方面,抑郁癥患病人數(shù)在增加,另一方面,公眾對抑郁癥和自殺風險的認識在提高。
其次,從年齡分布來看,青少年群體和老年群體需要重點關注。青少年面臨學業(yè)壓力、社交關系、身份認同等問題,這個群體的MDSI往往帶有強烈的沖動性,他們的求救信號可能更隱蔽(如表現(xiàn)在網(wǎng)絡言論、自傷行為上),危險性極高。老年群體面臨軀體疾病、慢性疼痛、喪偶、強烈的孤獨感與無價值感,老年MDSI患者往往更為“堅決”和“沉默”,自殺成功率也更高。
最后,從性別差異來看,女性MDSI患者就診數(shù)量通常多于男性。這與女性更傾向于表達情緒、主動尋求幫助有關。雖然男性MDSI患者就診數(shù)量相對少,但自殺成功的風險顯著高于女性。這與社會對男性“堅強”、“有淚不輕彈”的角色期待有關,導致他們更壓抑情緒,不愿暴露脆弱。
如果身邊有抑郁癥患者怎么辦?多位醫(yī)生認為,親友的關心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重要支撐。
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后,張春對身邊朋友的情緒觀察愈發(fā)敏感。
偶爾看到有朋友將微信頭像換成黑色或者壓抑圖片后,她會主動去關心朋友的狀態(tài)?!爱擳A以這種看起來有些隱蔽的方式,去嘗試表達的時候,也許TA已經很難受了。如果你不嫌麻煩或者有余力的話,可以去關照一下你的親友;如果你覺得沒有余力,那你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善意,‘我可能幫不了你,但是我真的希望你能好好的’?!?/p>
張春低頭寫字作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理科常務副主任王蘭蘭也表示,MDSI患者的自殺常常要經歷從自殺意念到自殺計劃、再到自殺行為的發(fā)展過程,其間可出現(xiàn)多個維度的警示信號,包括直白或隱晦的語言信號,如“沒希望了”“對大家是負擔”“感覺走不出去”;行為信號,如飲酒增加、尋找自殺工具、拜訪他人表達離別之意等;情緒信號,如焦慮激越、羞愧憤怒、釋然或性情大變等。這些信號為早期干預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而當患者情緒從極度低落突然轉為異常平靜時,很可能是TA已經做出了自殺決定,并因此感到“解脫”,而非真正的病情好轉。這是最容易被忽視但極其危險的信號。
王蘭蘭醫(yī)生建議,當身邊人出現(xiàn)異常時,可以直接關切他們的狀態(tài)和想法,真誠地傾聽,并鼓勵、陪伴他們尋求專業(yè)幫助。同時,親友要了解專業(yè)的求助渠道(如心理熱線、精神衛(wèi)生中心),以便在抑郁癥患者需要時能提供有效建議。
張駿醫(yī)生提醒,社會上存在著“抑郁就是想不開”的認知誤區(qū),這完全低估了抑郁癥的生物學本質。它不僅僅是心理問題,更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疾病,伴隨著神經遞質、內分泌等一系列生理改變。“這就像我們不會對一個肺炎患者說‘你別咳嗽了’一樣,我們也不能要求抑郁癥患者單純靠‘想開點’就痊愈?!?/p>
網(wǎng)友發(fā)表評論截圖
他表示,很多人覺得“談心理問題是軟弱的表現(xiàn)”。但恰恰相反,能夠正視自己的困境,并主動尋求幫助,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表現(xiàn),是面對問題時最勇敢的第一步。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忙碌之余別忘記停下腳步傾聽內心的聲音,關注自己及家人的精神健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