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他為命,為他而活,我要求他也像我對他一樣對待我?!鞣茓I·安德耶維娜(列夫·托爾斯泰的夫人)
十余年前,我在《廣州日報》工作,一天中午,想去買衣服,于是和一個也想買衣服的男同事去附近的上下九路逛街。
逛街時,他買衣服的品位震驚到了我。他看中的每一件衣服,我都覺得相當難看,而我自認為好看點的,他試都不愿意試,好像這些衣服有刺似的。
最終,我有了一個感慨:難怪市場上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難看的衣服,真的有市場。
相比之下,我好很多。那時,身高1米77體重135斤左右的我,比較喜歡一個服裝品牌,很修身,麻料質(zhì)地,也很舒服,我買過多件。多個女同事說,你穿衣服蠻有品位。
后來,我長到150斤左右,這個牌子就穿不了了,而且它逐漸變得夸張起來,還越來越“娘”,就算我沒增重,也不會選擇它了。
這樣描繪,顯得我好像還是屬于有品位的男人。但是,在我特別會打扮的漂亮前女友看來,我和那位男同事一樣,也是專門買難看衣服的男人。
例如,我買過不少CAMEL(即“駱駝”品牌)的衣服,而她認為,我這種身形,穿上去一點都不好看。她建議我走英倫風,給我買過不少這類衣服,我穿上去,和那位男同事一樣,覺得渾身不自在,所以很抗拒。
她還發(fā)現(xiàn),我買的衣服,除了黑白色的,其他多是土色的。她強烈建議我買飽和色的,但直到和她分手后,我才開始主動買飽和色的衣服,的確感覺好很多。
和她在一起有幾年,這幾年中,若走在街上,我們外在形象的對比,絕對應了最近流行的一個論調(diào):中國男人不配中國女人。
我反對這個論調(diào),正好相反:中國男人,其實是中國女人的絕配。
中國男人不配中國女人,這個論調(diào)喧囂一時,涉及幾個方面:
一、穿著上不配。中國女人,會把自己打扮得精致漂亮,中國男人,則很隨意,而且難看。
二、氣質(zhì)上不配。中國女人很有美女范兒,至少很有女人范兒,而中國男人,則嚴重缺乏雄赳赳氣昂昂的雄性感,多像岳敏君畫作中的男人,一個個軟塌塌的,似乎沒有陽剛之氣把自己的身體撐起來。
三、衛(wèi)生上不配。女人精心捯飭自己,而中國男性衛(wèi)生欠佳,身上常有難聞的味兒,頭發(fā)不打理,牙齒臟臟的,好像一個星期都不刷牙似的……
四、不紳士。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女性的不夠尊重上,不像歐美男士,對女性有各種禮儀上的尊重。
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如不鍛煉等。
乍一看,真是這么回事,但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知道,中國男人和中國女人是如何絲絲入扣地絕配著的。
先說說外貌上的絕配。
很有意思的是,作為心理咨詢師,我聽過很多漂亮女性說:我不在乎男人的外貌。特別是,不少美女,似乎有把男友或丈夫朝難看方向養(yǎng)的傾向。她們說起伴侶的“丑”來,津津有味。
相應地,我見過一些很帥的中國男人,他們找的戀人,多是相貌上遠不如自己的。
好像是,在中國,鮮花插在牛糞上的事,很常見,帥哥美女的搭配,生活中遠不如影視中那么常見。
這源自一個很簡單的心理:相貌自戀。即,一個人長得很好看,且這種好看成了他的自我價值感中超重要甚至核心部分的話,那么,他就不愿身邊人也是美貌的,而是相貌遠不如自己的,那樣一來,他的美貌被襯托得更好。
甚至,假若一個人對自己相貌很自戀的話,他們會非常討厭同樣有相貌自戀的人。見到這樣的人,他們會恨不得上去揍對方一頓。
戀愛中,追求自我圓滿的動力,遠勝于所謂的門當戶對,甚至幸??鞓贰K?,有相貌自戀的帥哥美女,他們反而對戀人的美貌沒有了執(zhí)著,他們要的,是自己身上所欠缺的部分。
中國女人,最缺什么?答案是,安全感!
一個典型的中國女人,無論她外在看上去如何如何,都難以避免內(nèi)在的安全感的匱乏。中國男人的種種經(jīng)典表現(xiàn),其實都是圍繞著女性的安全感來設(shè)計的。
這就是我會說中國男人與中國女人絕配的關(guān)鍵所在。
很多女人對我說過,她們之所以會選擇一個男人做男朋友或丈夫,特別是結(jié)婚對象,是因為,這個男人讓她有一種安全感。
并且,多人都使用過這樣一句來表達其感覺:他們的人生,一眼可以看到盡頭。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以說,這該是一個多么乏味的男人啊,而為什么,這反而成為這些女人選擇他們做伴侶的關(guān)鍵原因呢?
因為,缺乏安全感的人,會渴望控制周圍的一切,特別是自己的生活,如果找一個精彩的男人,那么,你就無法預料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這種無法預料不管看上去多美好多精彩,都是對你的控制感的挑戰(zhàn)。
譬如,一位條件極好的女子,選擇了一個簡單可控制的男人做丈夫,離婚后,她選擇了一個很精彩的男人,談了一段時間戀愛。這份愛情很飽滿,充滿深情和豐富的刺激。但最后,她堅決離開了。她說:“我常覺得,我完全無法預料明天會發(fā)生什么?!边@不是全部原因,但至少是一個關(guān)鍵原因。
安全感,是探索精神的基石。你觀察幼兒,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很容易有這樣一種行為模式:媽媽在身邊時,他們勁頭十足四處探索,而一旦媽媽不見了,他們立即會號啕大哭,轉(zhuǎn)而去找媽媽。
因為一直以來的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中國女性,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必須保證一個“媽媽”長時間在自己身邊,這常是她們生命的第一訴求。
我有一篇文章《中國人的情感模式就是找媽》在網(wǎng)上流傳很廣,一個典型的中國女性很難逃出這一模式。
由此,一個典型的中國男人,他的雄性不是第一位的,他的母性更重要,能否提供浪漫的愛不重要,能否提供安全感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我們會用這樣的詞匯來形容一個中國男人的優(yōu)點:穩(wěn)重老實可靠……
我就是這樣一個男人,臉上都像寫著“穩(wěn)重可靠”這幾個字似的。每次戀愛,我見到女友的親朋好友時,他們都會對我交口稱贊,都覺得這個女孩找到了一個可托付終身的人。
不過必須得說,這是我很不喜歡自己的地方,我希望自己能活得精彩,最終臉上的這種味道能消散。
理解了中國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你就會明白,中國男人的種種表現(xiàn),多是圍繞著這一點來構(gòu)建的。
首先,他性情上得是可靠的,性情溫和的母性特質(zhì)的重要性,勝過了積極進取的雄性特質(zhì)。
其次,他構(gòu)建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的能力,以及愿意為女人花錢的動力,遠勝于將自己捯飭得性感迷人。
法國哲學家波伏娃寫過巨著《第二性》。顧名思義,這個書名的意思是,男人是第一性,而女人是第二性,男人沒有女人,也可以思考和定義其自身,而女人的存在,卻取決于男人如何定義。
用英文來說,男人是The One(主體),女人則是The Other(他者)。
他者即地獄。波伏娃的畢生情人薩特如是說。他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不是主體,而是成了圍繞著他人來轉(zhuǎn)的他者,那他就是身處地獄中的。
歐美社會,可能是這種格局:男人是The One,女人是The Other。但中國社會,在我看來,男人和女人,都是The Other,他們都不是自身,都被設(shè)計成圍繞著別人轉(zhuǎn)的“他者”。
中國網(wǎng)絡(luò)中,流傳著各種關(guān)于女人如何選擇男人的段子,這些段子,可以概括到我一位女性來訪者的想象中。這位女性,自身精彩無比,卻找了一個很悶的經(jīng)典中國男人做老公。你看,又是一個絕配。
但她的幻想是,找一個像王子般的男人,這個男人很有地位,很有錢,很男人,又愿意為自己做一切,包括做飯掃地。并且,讓她一項項選擇的話,她發(fā)現(xiàn),做飯掃地的事,比男人不男人,重要多了。所以,她找的,真不是雄性的The One,而是一個缺乏自我的The Other。
當一個女性,認為其幸福取決于找到一個什么樣的男人時,這意味著,她自己是“他者”,她必將身處于地獄中。同時,她不可避免地想把伴侶弄成一個圍著自己轉(zhuǎn)的“他者”,也將伴侶拉到地獄中。
中國男人為中國女人的絕配,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愿我們,無論男女,都能活出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