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5年10月的東盟峰會前夕,一場看似外交儀式的小插曲,迅速演變成中美在東南亞上演的一場無聲角力,特朗普政府突然向馬來西亞施壓,要求主導一場“排除中國”的泰柬和平協(xié)議簽署儀式。
就在這股壓力席卷吉隆坡的48小時內,中國國防部發(fā)布了一條看似不相關的消息:解放軍將與馬來西亞武裝部隊舉行代號為“和平友誼-2025”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
一場是聚光燈下待簽的協(xié)議,一場是真槍實彈的聯(lián)合演訓,兩種截然不同的“和平”產品,就這樣被同時擺上了東南亞的貨架。
誰的劇本誰是主角
特朗普政府對于這場和平儀式的設計,充滿了精心編排的戲劇感。白宮方面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并未參與泰柬的和平談判,因此沒資格出現在簽署現場。但這個說法,在地區(qū)國家的眼里顯得有些站不住腳。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沖突爆發(fā)初期,中國就已經深度介入了調停工作。中方代表多次往返于曼谷與金邊之間,與雙方進行著不為外界所知的閉門磋商。這種務實但低調的風格,與華盛頓所追求的宏大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顯然,特朗普政府真正在意的并非協(xié)議的實質內容,而是那個能被全球鏡頭捕捉到的“歷史性瞬間”:他本人站在泰柬兩國領導人中間,手拉著手,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特朗普心里那點對諾貝爾和平獎的執(zhí)念,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他曾不止一次地公開宣稱自己“結束了多場戰(zhàn)爭”,這種自我標榜的英雄形象,與他過往那些諸如“吞并加拿大”、“控制格陵蘭島”等驚人言論放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奇特的諷刺。
他的中東政策更是與“和平”二字背道而馳,不僅對胡塞武裝開戰(zhàn),下令轟炸伊朗核設施,還堅定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在聯(lián)合國多次否決停火決議。
就在白宮忙著搭臺唱戲的時候,另一場截然不同的“和平”敘事,卻以一種低調但極為有力的方式展開了。中國的“和平友誼”系列演習,今年已經是第六次舉辦,它本身就是一個機制化的長期安排,而非心血來潮的臨時起意。
演習的內容也極為務實,聚焦于人道主義救援、災害應對、反恐等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合作。這些科目解決的都是地區(qū)國家面臨的真實威脅,是日積月累的信任建設,而非一蹴而就的政治表演。
回顧整個泰柬沖突的解決過程,中國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師。在初期斡旋之后,中國轉而支持并提名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來主導正式的?;鹫勁?,最后又在上海主持了三方會談,徹底平息了后續(xù)的軍事摩擦。這是一個完整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流程,提供的是持續(xù)性的維護服務,而不是追求“一錘定音”的劇本。
這張門票你能進嗎?
如果說劇本的不同還只是形式上的差異,那么兩種和平觀在核心理念上的沖突,則更為深刻。美式和平的本質,是設立一個“門檻”,通過篩選參與者來劃分陣營。
“排除中國”這個要求,就是這個門檻最醒目的標志。這背后是一種赤裸裸的零和博弈思維,其戰(zhàn)略目的清晰可見:借著“促和”的名義,削弱中國在東南亞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同時在中國與泰國、柬埔寨這兩個傳統(tǒng)友好國家之間打入一根楔子。
這種排他性的做法,直接挑戰(zhàn)了東盟成立數十年來所恪守的“中心地位”原則。東盟一直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區(qū)域合作框架,歡迎所有域外大國參與地區(qū)事務,最反感的就是被強迫進行非此即彼的站隊。
有趣的是,隨著壓力的發(fā)酵,美國白宮后來又出面否認“排除中國”是特朗普出席峰會的先決條件。這種略顯尷尬的“找補”,恰恰從側面證明,華盛頓也意識到了這種排他性策略在注重包容與平衡的東南亞是多么地不受歡迎。
相比之下,中方提供的“和平方案”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宣布“和平友誼-2025”聯(lián)合軍演時,中方國防部明確表示,“歡迎其他東盟國家派員觀摩”。這扇門是敞開的,姿態(tài)是透明的。
在處理泰柬沖突時,中國也并未試圖獨攬功勞。相反,它選擇賦能東盟的內部機制,主動將主導權交到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手中。這既是對東盟中心地位的尊重,也強化了地區(qū)多邊機制的權威性。
一個試圖將和平定義為“美國治下的和平”,通過設置門檻來鞏固自己的霸權。另一個則倡導“區(qū)域共享的和平”,通過開放平臺來編織共同安全網絡。對于東南亞國家而言,誰是真心合作的伙伴,誰又是來作秀搶鏡的過客,其實一目了然。
吉隆坡的算盤不好打
作為這場博弈的中心,馬來西亞的處境最為微妙。它既是兩種“和平方案”的直接接收方,也代表了整個東盟在巨大壓力下的集體困境。吉隆坡的決策,絕非簡單的外交站隊,而是一場摻雜了國內政治、經濟利益和國家認同的復雜權衡。
答應美國的要求,收益是顯而易見的。特朗普政府在今年4月對華發(fā)起了關稅戰(zhàn),卻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遭到中方的強力反制。此前,美國曾向中國提出放寬稀土出口、增加大豆進口等要求,均未得到滿足。
如果馬來西亞能夠配合美國的“政治秀”,或許能換取美國在貿易條件上的讓步,改善本國電子產品、家具等優(yōu)勢產業(yè)的出口環(huán)境。
然而,這筆交易的風險同樣巨大。馬來西亞國內占多數的穆斯林群體,對美國的中東政策,尤其是堅定支持以色列的做法,早已積怨甚深。如果安瓦爾政府在此時公開迎合一個被視為“反穆斯林”的美國總統(tǒng),很可能在國內引發(fā)劇烈的政治反彈。
而維系與中國的關系,對馬來西亞而言則更像是一種基礎和必需品。從經濟上看,中國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占比高達33.3%,中資更是深度融入了馬來西亞的基礎設施、科技和能源等關鍵領域。
從人文與防務層面看,該國22.6%的華人人口對中國大陸抱有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而兩國在軍事人員培訓、裝備互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也早已是常態(tài)。更別提總理安瓦爾在2023年就曾大膽提議,要建立一個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亞洲貨幣基金組織。
因此,馬來西亞最有可能的選擇,是一種充滿東方智慧的“模糊術”——既不完全拒絕美國的提議,給足面子,也不疏遠中國的合作,保住里子。這不僅僅是馬來西亞的生存之道,更是整個東盟在大國博弈夾縫中,努力維系自身主導權的縮影。他們不愿意為任何一方的劇本買單,而是堅持要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走。
結語
當“和平”這個神圣的詞匯被包裝成地緣政治的籌碼時,它本身的意義就已經被扭曲了。
這場圍繞東盟峰會的較量,最終比拼的不是誰的嗓門更大,也不是誰的儀式更隆重,而是誰能為這個地區(qū)提供更可持續(xù)、更具包容性的公共安全產品。
信息源:“和平友誼-2025”聯(lián)合演習將在馬來西亞舉行 2025-10-08 09:33·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