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本該是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的“享福年紀”,但老黨員馬廣喜卻把退休生活過成了“奮斗模式”。從前是雙龍城建所所長,心系群眾住房與城鎮(zhèn)建設(shè);如今化身“龍鄉(xiāng)義警”,集鎮(zhèn)交通路口成了他的“新陣地”。周末無休、節(jié)假日在崗,一身“義警藍”穿梭在車流中,用“不講報酬、不挑條件”的硬核堅守,把“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寫在了龍鄉(xiāng)的街頭巷尾。
“我是黨員!”——初心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
“我是黨員,為群眾做事不分在職還是退休!”馬廣喜的話樸實無華,卻戳中了“初心”的本質(zhì)。從“所長”到“義警”,身份變了,但“為人民服務”的底色從沒變。早晚高峰車流里,他舉著指揮旗站得筆直;節(jié)假日人潮中,他穿梭疏導腳步不停——遇到老人過馬路,他伸手攙扶;碰到車主搶道,他耐心勸和。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全是家長里短的“小事”,可就是這日復一日的“小事堅守”,把黨員的責任刻進了每一個指揮動作里,讓“退而不休”的擔當成了最動人的“銀發(fā)風景”。
“義務堅守”不含糊——這份“傻勁”,正是社會最缺的暖流
公益路上,最難得的就是“不計得失”的純粹。馬廣喜加入“龍鄉(xiāng)義警”后,把“奉獻”二字做了最實在的注解:別人周末陪家人,他在路口站崗;別人過年走親戚,他在街頭疏導。夏天烈日曬得制服濕透,冬天寒風凍得手指發(fā)紅,問他累不累?他只擺擺手:“看著路通暢了,心里就舒坦。”當?shù)馗刹空f“有馬老在,路口就穩(wěn)了”,市民夸“多虧這老義警,出行更順了”——這些老百姓的“真心話”,比任何獎狀都金貴。在功利心容易“冒頭”的當下,馬廣喜的“義務傻勁”,恰是治愈浮躁的“良藥”,為社會注入了滾燙的正能量。
“一人帶動一群”——銀發(fā)榜樣點燃文明“星火”
馬廣喜的故事,不止是“個人秀”,更是“帶動效應”的生動樣本。如今老齡化加速,“銀發(fā)族”如何發(fā)光發(fā)熱?馬廣喜用行動給出答案:退休不是“人生終點”,而是“奉獻新起點”。他的堅守,讓越來越多龍鄉(xiāng)人動了起來——居民主動學交通指揮,想幫他分擔;商戶自覺規(guī)整門前停車,不給道路添堵;年輕人直言“要當馬老這樣的義警”。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像一束光點亮一片,像一顆星火燎原。當“奉獻、友愛、互助”的志愿精神在龍鄉(xiāng)大地傳開,我們看到的,是文明社會最鮮活的模樣。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75歲的馬廣喜,用“義警”身份告訴我們:真正的“退休”,退的是崗位,不退的是責任;真正的“褪色”,從不會發(fā)生在心懷大愛的人身上。他的“夕陽紅”,紅得熱烈、紅得耀眼,這才是退休生活最酷的打開方式!這樣的“龍鄉(xiāng)義警”,值得我們狠狠點贊、接力傳承!
網(wǎng)評員:李海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