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這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
他是宰相“劉羅鍋”,也是神醫(yī)“喜來樂”,
但也有人說他“戲霸”,很多人不愿與他合作,
如今78歲的他更是住處雜亂,只能喝10元桶裝水。
然而我們?nèi)f萬沒有想到的卻是,
一張維修工的合照暴露了他的真實人品!
所以老藝術(shù)家李保田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一、合照下的真實人品
前幾天一位在北京做維修工作的小伙子在社交平臺上發(fā)了張合影,照片下面配的文字里幾乎直接點出了這位老藝術(shù)家的名字,照片中坐在他旁邊的那位老人,正是許多年沒在公眾前露面的李保田。
要不是文案里幾乎明說了身份,恐怕沒有幾個人敢直接認吧?照片里的李保田確實老了,頭發(fā)花白,皺紋也深了,可人坐得挺直,精神也爽朗,比起一些同齡老藝人,他的身子骨看著還挺硬朗。
鏡頭面前他穿得也很家常,里頭一件藍綠色的舊長袖,外面套著黑白格子的短袖襯衫,那襯衫看起來有點皺,像是隨手從衣柜里拎出來的,下身是條水洗得發(fā)白的牛仔褲,膝蓋位置顏色褪得尤其明顯。
就連老爺子腳上的那雙鞋,也分不清原本是灰色還是黑色,總之穿得有些年頭了,這身打扮走在街上和普通北京大爺沒什么兩樣,看不出一點“老藝術(shù)家”的派頭,他甚至在家里連拖鞋都沒穿,在鏡頭前還是踩著那雙舊鞋。
背后一整面墻都是書架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除了書還擺著不少小物件、小收藏,就像是個微型的私人博物館,書房不算特別整齊,墻角堆著東西,鞋柜那兒鞋子也摞得有點亂,看得出這是他自己常待的小天地,不太講究排場,重在舒服自在。
而最讓人注意的還是墻邊那桶飲用水,就是超市里十塊錢一桶的那種普通純凈水,按有些人的想象,這樣的老藝術(shù)家,生活怎么也得精致些,喝的水至少也得是進口的,可李保田他卻沒有,他就這么普普通通地生活,像千萬個普通老人一樣。
以前總聽人說李保田特別“倔”,是個“戲霸”,“很多人都不愿意合作”,可你看這張照片,面對一位剛干完活、身上可能還帶著灰的維修工人,他一點架子都沒有,他笑得特別溫和,還很自然地往小伙子那邊靠了靠,這么一個細微的動作就能看出他對人的尊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這些年來他從不接商業(yè)廣告,不參加綜藝炒作,對劇本挑剔,對藝術(shù)認真,有人說他放棄了很多賺錢的機會,可在他看來那換來的或許是內(nèi)心的一份清凈,是對“演員”這兩個字的尊重。
網(wǎng)友們看到這張照片留言也挺真摯,有人感嘆“老爺子氣色真好”,有人懷念他演的劉羅鍋、喜來樂,也有人注意到那桶水,討論起他這些年的生活,不管怎么說看到這樣的李保田,大家似乎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氣。
李保田他挺好,還是我們記憶里那個認認真真演戲的老藝術(shù)家,什么叫做真正的演員?也許就是這樣:在戲里,他全心投入,把角色演活,在戲外,他回歸本真,活得樸素而干凈。
二、一輩子倔強的李保田
當(dāng)年江蘇省戲曲學(xué)校來招生時,年輕的李保田憑著天生的好嗓子被考官一眼相中,可最終消息傳回家父親卻是勃然大怒,在那個講究門第出身的年代,唱戲的總是被稱為“戲子”,平日里都是要被街坊鄰里看低的,飯桌上父親把碗筷摔得砰砰響:
“咱們李家世代清白,絕不容許你去吃這碗飯!”
然而這個倔強的少年,最終還是揣著錄取通知書,頭也不回地踏上了求學(xué)之路,為了走這條路他甚至不惜與家庭決裂,后來幾年他一次家門也沒進過,可是后來李保田進了劇團才知道,學(xué)藝的日子比他原先想象中更難。
寒冬臘月里他裹著打補丁的棉襖,在四面透風(fēng)的排練廳練功,常常都是餓得前胸貼后背,最艱難時只能就著開水啃干饃,即便如此他也從未動過回家的念頭,直到那年冬天他因營養(yǎng)不良病倒住院,恰巧父親也住在同一家醫(yī)院。
隔著病房的玻璃窗,父子倆終于目光相遇,父親看著他消瘦的臉龐,終于忍不住紅了眼眶,這份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貫穿了李保田的整個藝術(shù)人生,但是在他心底始終藏著一道無法愈合的傷痕。
他最疼愛的弟弟,同樣也是極具藝術(shù)天賦的年輕人,那時候他才剛剛考上美術(shù)學(xué)院,后來為了省錢去新疆寫生,弟弟自己舍不得買長途車票,所以便隨手攔了輛順路貨車,可是誰曾想這一去就再沒回來,最終噩耗傳來時李保田正在外地演出......
他永遠記得那個飄著細雨的黃昏,李保田一個人蹲在劇場后臺,把臉埋在掌心里痛哭失聲,他后悔自己當(dāng)時沒能多給弟弟一點錢,這個念頭成了他余生最難釋懷的痛,正是這種刻骨銘心的遺憾,讓他格外珍惜真情,看淡虛名。
1996年《宰相劉羅鍋》紅遍大江南北,他演的劉墉、張國立的乾隆、王剛的和珅,被觀眾稱為“鐵三角”,可當(dāng)投資方重金邀請三人再續(xù)前緣時,李保田卻是婉言謝絕,面對外界追問,他只說:“藝術(shù)理念不合?!?/p>
但是其實大伙兒心里都明白,當(dāng)時的張國立和王剛已然飄了,一個成天到晚忙活于各種商業(yè)活動,一個則是經(jīng)常因為收藏古董而拍戲遲到,李保田自己對藝術(shù)有著極致的追求,這份較真勁兒甚至讓他連投資方都敢得罪!
2004年拍《欽差大臣》時,發(fā)現(xiàn)制作方為多賣廣告硬給劇本注水,他二話不說就把對方告上法庭,雖然李保田最后終于贏了官司,但是卻被十幾家影視公司聯(lián)合封殺,當(dāng)時身邊的老朋友都勸他別太固執(zhí),可是他卻固執(zhí)地搖搖頭:
“戲比天大,這個道理到什么時候都不能變!”
那些年無戲可拍,他就在家里教學(xué)生畫畫,他的畫一如他的為人,筆觸剛勁,墨色淋漓,更難得的是在明星代言盛行的年代,他更是創(chuàng)下了一個驚人的紀錄,那就是他把從藝五十余年,從未接拍過任何商業(yè)廣告。
如今再看當(dāng)年那些頻頻代言的明星,有的因虛假宣傳惹上官司,有的被消費者無情指責(zé),唯獨李保田始終清清白白,在他看來藝術(shù)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值得用一生守護的信仰,這份堅持在喧囂的演藝圈里顯得格外珍貴。
三、這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
李保田他與家人的相處方式也是非常特別,他的兒子李彧同樣也做了演員,可李保田從沒為兒子鋪過路、遞過資源,李彧剛?cè)胄袝r常被人說是“靠爹”,但他從沒說過什么,只是自己默默演戲。
從《宰相劉羅鍋》里的小角色劉安,到后來《天龍八部》里的南海鱷神,他一步一個腳印,全憑自己的本事在影視圈站穩(wěn),就連今年備受關(guān)注的電影《731》中,他也是自己靠試鏡爭取到的角色。
父子之間的感情不常外露,但卻很深,某年冬天李彧在劇組拍了好幾個月的戲后,終于能夠得空回家看看老父親,他在社交平臺上發(fā)了一段視頻,寫道:
“好幾個月沒回家了,真想我們家大老李!”
李保田的晚年生活簡單卻有味,他住在北京家里有一間書房,堆滿了泛黃的古籍和他收集的古玩,窗外是熱鬧的都市,窗內(nèi)是他安靜的世界,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這里讀書、琢磨物件,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讓人不禁想起另一位老戲骨——李雪健。
李雪健今年71歲了,他1954年生于山東,年輕時進入文工團,不是科班出身,外形也不突出,起初他在團里并不起眼,但他從不敷衍任何一個角色,哪怕只有幾句臺詞、幾個鏡頭,他往往都要全力以赴。
可是演技好不代表路就順,李雪健除了早年有些關(guān)注,他很多年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可李雪健從始至終從沒動搖過,也許正是這份對表演的敬畏,讓他在四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先后摘得33次“影帝”稱號!
如今七十八歲的李保田,依然每天讀書、看報、擺弄他的老物件,那些曾經(jīng)的風(fēng)波與議論,早就已應(yīng)隨風(fēng)而去、無影無蹤,留下來的是他始終如一的“倔”,可不隨波逐流的清醒,正是他對于自己原則的堅守。
李保田一輩子都把演戲視為神圣的事業(yè)。
他們不炒作、不迎合,始終守著藝術(shù)工作者的那份本心。
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時代,這樣的老人,這樣的堅持,讓人由衷敬佩。
對于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進行留言交流!
信息來源:
1.搜狐網(wǎng):78歲李保田近況令人唏噓,住處雜亂喝10元桶裝水,如今老到不敢認
2.網(wǎng)易:曝78歲李保田近況,房內(nèi)略顯雜亂,喝10元的桶裝水,找人維修窗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