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尾閭的廣袤平原上,母親河如一條巨龍蜿蜒而過。距離利津縣城60公里的北大堤,初秋清晨,東方漸曉,一個略顯佝僂的身影正沿著閘門臺階緩步而上,汗水早已浸透工裝。他是張長軍,羅家屋子閘和一千二管理段的值守人,一位與母親河相伴四十載的“老黃河”。
每天,張長軍都要走進閘室,開始例行檢查。他手持著記錄本,仔細檢查啟閉機的齒輪是否正常、鋼絲繩有無磨損、閘門槽內(nèi)是否淤積……這些看似簡單的環(huán)節(jié),他做得一絲不茍?!伴l門運行無小事,一個小疏忽就可能釀成大事故?!弊o閘管水、巡查防守、保養(yǎng)設備,是他日復一日的工作。進入汛期,他巡查得更勤,日夜守在閘上?!白龊眠@些工作,才能確保供水安全,為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保駕護航?!?/p>
扎根偏遠一線,甘當黃河“守門人”
起初,張長軍也有猶豫——這里荒僻偏遠,生活設施簡陋,甚至連手機信號都沒有。可每當動搖,他就想起父親:“父親當年的條件比現(xiàn)在艱苦得多,他能堅持,我也一定能?!?“這里總要有人守”——就這一個樸素的念頭,在他心里越扎越深。簡單的一句話,是黃河人的擔當,也延續(xù)著兩代治黃人血脈里的堅守。
初到管理段時的情景,張長軍記憶猶新:幾間低矮的平房,泥土地面高低不平,四周草木稀疏。每逢大風,黃沙漫天;遇上下雨,道路泥濘難行,幾乎與世隔絕。更糟糕的是用水條件差,沒有自來水,飲水需要下到壩底挑水;沒有手機信號,沒有網(wǎng)絡信號,廁所也是旱廁。最近的集市在15公里外,周邊村落早已搬遷,日常生活面臨諸多不便。夏有蚊蟲,東有寒風。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張長軍帶著妻子安下了家,像一顆螺絲釘牢牢地釘在了黃河大堤上。
以閘為家十余載,親歷大河換新顏
十一年來,張長軍的生活軌跡簡單得只有兩個點:管理段和閘門?!袄蠌堅绨验l當家了?!逼拮右痪湓挼辣M了他的人生選擇。守閘,早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一千二”的艱苦環(huán)境,始終是局領導牽掛的事情。近年來,在持續(xù)關懷與政策支持下,“一千二”的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旱廁完成了現(xiàn)代化改造,庭院翻修綠化,變得整潔有序。2020年通上了自來水,結束了挑水吃的歷史;2024年北大堤鋪設柏油路面,出行方便許多;今年安裝上了信號擴大器和5G網(wǎng)絡,徹底解決了通訊不暢的難題……這些一點一滴的改變,讓張長軍的值守生活多了份踏實和溫暖。
十一年的守護,也讓張長軍親眼見證了羅家屋子閘和北大堤的蛻變。
2023年,羅家屋子閘原址重建,供水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新建閘站配備了智能化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流量、水位等數(shù)據(jù)的實時采集與自動上報,閘門啟閉也升級為遠程電腦控制。同時,北大堤堤頂?shù)缆方?jīng)過加高幫寬和硬化處理,已成一條平整寬闊的防汛通道。站在新閘旁,張長軍感慨萬千:“十多年前剛來時,這里還是老舊的閘門、坑洼的土路,沒想到如今變化這么大!”從人工巡查到智能監(jiān)控,從手動啟閉到遠程操控,張長軍用十一年的堅守,不僅見證了治黃工程從“人防”到“技防”的跨越,更親歷了黃河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每一個堅實腳步。
平凡崗位見精神,傳承匠心育新人
在完成日常值守工作之余,張長軍還致力于技術創(chuàng)新與人才培養(yǎng)。他主導的“渠槽挖掘器”“自動化綜合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項目獲得了科技火花一等獎,其中“水閘啟閉系統(tǒng)鋼絲繩自動保養(yǎng)裝置”被多個管理段推廣應用。為提高基層職工的技術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張長軍通過“師帶徒”、“傳幫帶”等方式,培養(yǎng)了多名閘門運行高技能人才。今年新入職的大學生小韓說:“長軍叔不僅傳授專業(yè)技能,更以身作則詮釋了黃河人的職業(yè)操守?!?/p>
在奔騰的黃河岸邊,無數(shù)像張長軍這樣的“黃河衛(wèi)士”正用青春詮釋著“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清晨的露水記得他巡查的腳步,深夜的星光瞥見他檢修的身影。十一年,四千多個日夜,他將最樸素的堅守,化作對母親河最深沉的表白。
中秋節(jié)的清晨,一輪圓月還未隱退,清輝與朝陽的曙光一同灑在羅家屋子閘上。在這個象征團圓的日子里,張長軍的身影準時出現(xiàn)在大堤上。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一次,他身后多了一個年輕的身影——徒弟小韓正踏著師傅的腳印,一步一步地走著。
“等我退休,最舍不得的就是這閘門的聲音?!彼p撫啟閉機說道。曾經(jīng)的孤獨堅守,如今已有了回響,隨著道路通暢、信號滿格,年輕同事相繼而來,老張知道,他守護的“一千二”不再孤獨。這份曾經(jīng)孤身扛起的責任,如今正被穩(wěn)穩(wěn)地接續(xù)傳遞。
黃河水奔流不息,帶走了歲月,卻帶不走守護者的初心。一代代如張長軍般的黃河人,默默承載,無言堅守。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一生的長度詮釋著“忠誠、干凈、擔當”的水利精神。在黃河安瀾、歲稔年豐的背后,寫下獨屬于他們的無聲奉獻。(大眾新聞記者 李小凡 通訊員 王晨 崔昊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