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些都是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
從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楊玉環(huán)被冊封為貴妃,到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馬嵬坡香消玉殞,整整十一年時間里,唐玄宗的眼里心里幾乎只有楊貴妃一人。
按理說,在這樣日夜相伴、獨享恩寵的情況下,他們應該留下不止一個愛情的結(jié)晶才對。
可奇怪的是,翻遍《舊唐書》、《新唐書》乃至《資治通鑒》等所有正史,我們都找不到任何關(guān)于楊貴妃生下一兒半女的記載。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盛寵之下難掩的“無后”尷尬
要說唐玄宗有多寵愛楊貴妃,那真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為了她,唐玄宗可以把她的姐姐們都封為國夫人,讓她的遠房哥哥楊國忠一步登天當上宰相,真正做到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楊貴妃想吃荔枝,唐玄宗便下令開辟數(shù)千里加急驛道,只為博美人一笑??梢哉f,楊貴妃得到的,是整個大唐帝國最頂級的專寵。
然而,即使再寵愛,都有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楊貴妃從始至終沒有為唐玄宗生下一兒半女。
我們要知道,唐玄宗可是一位子嗣眾多的皇帝。
根據(jù)史料記載,他一生共有30個兒子和29個女兒,加起來有近60個孩子。
這足以證明,唐玄宗在生育能力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至少在他年輕的時候是如此。
他與那么多后妃都能開枝散葉,偏偏和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在一起十一年,卻沒有留下任何血脈,這實在是有些不合常理。
史書對此的沉默,更讓這件事顯得撲朔迷離。
要知道,在古代皇家,皇子皇女的出生是天大的事,史官一定會詳細記錄。
楊貴妃作為當時實際意義上的“后宮之主”,如果她有生育,史書絕不可能遺漏。
正因為這種“零記載”的狀況,才讓后人有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年過半百的君王,還有多少精力?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唐玄宗身上時,第一個繞不開的因素就是年齡。楊貴妃正式進入后宮,成為唐玄宗的女人時,李隆基已經(jīng)56歲了。
而楊貴妃當時才27歲,正是一個女人風華正茂、生育能力最強的時期。
從56歲到67歲這十一年,唐玄宗已經(jīng)步入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老年階段。
雖然從理論上講,男性在老年依然具備生育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會全面下降,生育能力自然也會大不如前。
我們看看唐玄宗自己的生育記錄,發(fā)現(xiàn)他的絕大多數(shù)子女,都出生在他中青年時期。
在他晚年,也就是遇到楊貴妃之后,他的生育記錄幾乎是空白的。這或許說明,此時的唐玄宗,在繁衍后代這件事上,已經(jīng)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得到楊貴妃后,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享樂之中,與楊貴妃“盡日君王看不足”,過著歌舞升平、飲酒作樂的生活。
這種看似逍遙的日子,實際上對身體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長期沉溺于酒色,加上處理朝政的辛勞,很可能已經(jīng)透支了他的身體。從生理角度來看,唐玄宗年事已高,身體機能衰退,可能是導致他們沒有孩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客觀原因。
當然,把原因全都歸結(jié)到唐玄宗一個人身上,或許也有失偏頗。
貴妃身體有什么秘密?
說完了唐玄宗,我們再來聊聊楊貴妃。關(guān)于她為何沒能生育,民間的猜測和說法就更多了,其中流傳最廣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們都知道,唐朝以胖為美,楊貴妃正是那個時代審美標準的典范。杜甫的詩里說“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白居易的《長恨歌》也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
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女性如果過度肥胖,可能會導致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影響正常的排卵功能,從而造成受孕困難。
這在醫(yī)學上被稱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問題,是導致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麝香”之說。
在很多影視作品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都提到楊貴妃為了讓肌膚散發(fā)迷人體香,長期使用一種含有麝香的“香肌丸”或者在沐浴時使用香料。
而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里,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同時也被認為有導致流產(chǎn)或不孕的副作用。
不過,這個說法也存在一些疑點。有學者認為,唐朝時人們對麝香的藥理作用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作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貴妃,身邊的御醫(yī)們不太可能讓她長期使用這種可能損害身體的東西。
因此,“麝香說”雖然流傳甚廣,但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在成為唐玄宗的貴妃之前,楊玉環(huán)曾經(jīng)是壽王李瑁的妃子,他們有過大約五年的婚姻生活。在這五年里,史書上同樣沒有任何她生育的記載。
壽王李瑁當時正值青春年少,身體健康,后來他也和其他妃子生有子女。
看不見的“黑手”
楊貴妃之所以沒有孩子,除了上面提到的生理原因,我們絕對不能忽視背后那只看不見的“黑手”,那就是宮廷政治。
試想一下,如果楊貴妃生下了一個兒子,會發(fā)生什么?以唐玄宗對她的寵愛程度,這個孩子幾乎毫無疑問會成為當時最受寵的皇子。
母憑子貴,子憑母愛,這個新生的皇子,將立刻對當時的太子李亨(后來的唐肅宗)構(gòu)成巨大的威脅。
唐玄宗晚年昏聵,在廢立太子這件事上并非沒有過動搖。一個被寵妃所生的、備受父皇喜愛的兒子,很可能會引發(fā)一場新的儲位之爭,讓整個朝堂再次陷入動蕩。
以她堂兄楊國忠為首的楊氏外戚集團,已經(jīng)權(quán)傾朝野,幾乎掌控了整個帝國的軍政大權(quán)。
如果楊貴妃再誕下皇子,那么楊氏集團就有了名正言順的“龍種”作為政治資本,他們的權(quán)勢將達到頂峰,甚至可能覬覦皇位。這對于整個李唐皇室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信號。
作為一位在位幾十年的資深政治家,唐玄宗親身經(jīng)歷過殘酷的宮廷政變才登上皇位,他對此不可能沒有警惕。
他深愛楊貴妃,可以給她無盡的榮華富貴,但在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面前,這份愛可能就得讓步了。
因此,一個大膽但合乎邏輯的推測是:唐玄宗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希望楊貴妃有孩子。
他或許采取了一些不易察覺的避孕措施,以此來維持朝局的平衡,避免一場可能發(fā)生的政治風暴。這雖然聽起來有些冷酷,但卻完全符合一個帝王的政治邏輯。愛美人,但更愛江山。
從這個角度看,楊貴妃的“無子”,或許并非天意,而是人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