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詐騙分子的套路總是花樣百出,這一次竟將責任推到了一位拾荒老人身上,再借助人們對善意行為的信任心理實施圈套。盡管這一手法并不高明,卻依然讓眾多廣西地區(qū)的網(wǎng)友落入陷阱。
事件最初被曝光,源于一名廣西本地網(wǎng)民騎電動車前往所在城市的萬達廣場購物。
到達目的地后,這位網(wǎng)友一時疏忽,未將電動車鑰匙拔下便匆匆離開。
等到晚間結(jié)束逛街準備返程時,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車把上掛著一個嶄新的筆記本,出于疑惑和好奇,他翻開了本子查看內(nèi)容。
里面赫然寫著這樣一段話:
“你的電動車鑰匙忘了帶走,有個撿廢品的老人想把車推走,我及時阻止了他。等了你一會兒不見回來,為了安全起見我把鑰匙取了下來,特意買了這個本子留言。如果你看到信息,請盡快聯(lián)系這個電話號碼,我會讓女朋友把鑰匙還給你。”
單從這段文字來看,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熱心助人的溫暖氛圍,令人不禁對寫信者心生敬意。當事人自然也深受感動,內(nèi)心充滿了感激之情。
隨后,該網(wǎng)友立即撥通了紙條上的聯(lián)系電話,對方語氣誠懇、態(tài)度友善,聲稱鑰匙由其女友保管,目前女友正在單位上班,自己會馬上前去取回鑰匙,并親自送還。
大約五分鐘后,一名年輕男子騎著一輛共享單車趕到現(xiàn)場,親手將電動車鑰匙交還給了失主。
面對如此迅速且貼心的幫助,車主既感到慶幸又深感愧疚,覺得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
于是,他主動添加了對方的微信賬號,發(fā)送了一段長長的致謝文字,表達內(nèi)心的感激之情,緊接著還發(fā)出了一個金額為168元的紅包作為酬謝。
當晚回家后,這名網(wǎng)友仍沉浸在“遇見好人”的喜悅中,認為這是社會溫情的真實體現(xiàn),于是決定在社交平臺分享這段經(jīng)歷,再次公開感謝那位“好心人”。
誰知帖子一經(jīng)發(fā)布,評論區(qū)瞬間沸騰,大量來自廣西各地的網(wǎng)友紛紛留言:
“我前幾天剛碰到這事,還好當時沒加微信,只是掃碼轉(zhuǎn)了幾塊錢?!?/p>
“我也被騙了!情況一模一樣,連筆記本上的筆跡都如出一轍。之后不斷問我能不能給點報酬,出于感謝我還是轉(zhuǎn)了一百多塊。”
原來,這并非個案,而是已在廣西多地悄然蔓延的一種新型騙局。不少人都曾遭遇相同橋段,并因心懷感恩而支付了所謂的“感謝費”。
或許有人會質(zhì)疑:也許對方真的做了好事呢?畢竟沒有強行索要錢財,紅包也是我們自愿給的;再說電動車鑰匙不拔確實存在風險。
然而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動機——真正的善舉源自無私幫助他人,而這些人的初衷卻是謀取利益。
更惡劣的是,他們故意編造“拾荒老人試圖推車”的情節(jié),不僅歪曲事實,還將無辜的底層勞動者置于輿論指責之下,同時為自己非法取走鑰匙的行為披上正義外衣。
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么不干脆直接偷車?那樣獲得的利益豈不是更大?
但盜竊車輛極有可能引發(fā)報警追查,伴隨較高的法律風險;相比之下,扮演“英雄”角色騙取小額酬金顯得更為隱蔽、安全,且不易引起懷疑。
若受害者拒絕支付任何費用,騙子便會以“專程送還鑰匙耽誤工作”或“騎行距離遠需報銷交通成本”等理由繼續(xù)施壓,誘導對方轉(zhuǎn)賬。
大多數(shù)人在整個過程中已被激起強烈的感激與歉意情緒,因此即便付出金錢也往往毫不猶豫,甚至覺得理所應當。
此騙局最狡猾之處,正是精準利用了人們心中固有的善良與知恩圖報的心理,比傳統(tǒng)騙術(shù)更具迷惑性和成功率。
受騙者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轉(zhuǎn)賬,事后還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結(jié)識了熱心市民,堪稱“被人騙了還替對方說話”的典型。
如今,在廣西街頭靠撿瓶子維持生計的老人們,恐怕已成了這場騙局的間接犧牲品。他們本分老實、辛勤勞作,如今卻可能因莫須有的指控而遭受誤解,出門都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恐遭人側(cè)目。
歸根結(jié)底,這類騙局之所以能夠得手,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尚存良善之心,懂得感恩與回報。
但善良不應等同于輕信,感恩也需要辨別對象。我們不能因為幾個別有用心之人的操弄,就放棄內(nèi)心的善意——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仍有無數(shù)人在他人陷入困境時愿意伸出援手;但我們也不能毫無戒備,任由不法分子將公眾的溫情當作斂財工具。
更要警惕的是,切勿讓那些靠辛勤勞動維生的拾荒長者背負無端罵名。他們多數(shù)生活拮據(jù),靠著回收廢品貼補家用,是值得尊重的普通勞動者,絕不應為騙子的謊言承擔污名。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增強防范意識,減少疏漏,讓這些鉆漏洞的欺詐行為無機可乘;也希望那些被冤枉的老人早日擺脫誤解的陰影,安心平靜地生活下去。畢竟,真正溫暖人心的好人好事,不該被這種卑劣的伎倆玷污。
資料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