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個地方叫片馬,一條線劃過去,就在云南西邊,真沒幾個人知道,以前英國人給拿走了,又給了緬甸,這都半個多世紀(jì)了,地一直在人家那,中國這回,沒費(fèi)一槍一彈,硬是給談回來了,緬甸那邊也痛快,字一簽,地就回來了,這事聽著不大,其實(shí)挺難得。
片馬那塊地,也就一百多平方公里,挨著緬甸,位置很要緊,從滇西到南亞,不管是走路還是防守,都得經(jīng)過這,西藏往南,昆明出海,這地方就是個口子,地不大,事兒不少,英國人當(dāng)年看得死死的,就是圖這個。
那時候英國人說要劃界,就是想多占點(diǎn)便宜,清朝那會兒,緬甸都成英國的了,滇西這邊也想伸手,歷史不管用,誰拳頭硬誰說話,1894年簽了個中英條約,說是要劃清楚,結(jié)果留了一堆沒定下來的地方,英國人就是這么干的,先不說死,以后再慢慢拿,1900年,英國兵就直接開到片馬晃悠,清政府也沒辦法,手里沒人,地就這么看著沒了,到1911年,片馬就正式劃進(jìn)了緬甸。
民國也想過要回來,可哪有那個實(shí)力,后來緬甸自己獨(dú)立了,片馬這塊地也就跟著過去了,五十年就這么過去了,道理上地是中國的,可人一直在緬甸手里管著。
新中國剛弄好,邊境上的事一堆,也沒急著動手,想著先談?wù)効?,緬甸是頭一批承認(rèn)咱們的國家,關(guān)系不能搞僵,周總理1954年自己跑去緬甸,緬甸當(dāng)時也緊張,中國直接說,咱們和平解決,不打仗,有事坐下說,緬甸這才放心,后來他們自己人都說,那時候就看出來中國不是來欺負(fù)人的,是來講理的。
真談起來,中國這邊把老底都翻出來了,漢朝到清朝的資料,一摞一摞的,地圖文書什么都有,清朝設(shè)的茶山長官司,云龍甸軍民府,怎么管人,怎么收稅,證據(jù)擺在那,緬甸也認(rèn),知道片馬本來不是他們的,是英國搶的,可都幾十年了,他們那邊行政區(qū)都建好了,說還就還,國內(nèi)也不好交代,兩邊就找了個辦法,軍隊(duì)都先撤出去,這事放一放,大家先過日子,這么一拖就是好幾年。
到了1960年,中緬正式簽了邊界條約,緬甸把片馬、崗房、古浪這三塊地還回來,一共153平方公里,中國這邊呢,把江心坡劃給了緬甸,看著好像虧了,其實(shí)江心坡咱們一直沒管過,緬甸實(shí)際在那,收回來也麻煩,片馬就不一樣了,是滇西南的要地,拿回來,路就通了,做生意、邊防都方便,歷史問題一次性解決,緬甸自己也覺得這買賣不虧。
1961年,片馬正式交接,五十年,地總算回來了,可人沒了,地方也荒了,老百姓都跑散了,幾十年在兩個國家之間來回折騰,誰也不敢信能安穩(wěn)過日子,中國過來第一件事不是立個碑,是派干部和解放軍去修路,拉電線,蓋學(xué)校,還發(fā)糧票,看病不花錢,日子慢慢好起來,一開始沒人敢回,后來聽說政策變了,才有人試著回來看看,戶口一給辦,村里人就陸陸續(xù)續(xù)回來登記了,最后三千多人又成了中國公民,簽字拿回地是一回事,把人心拿回來是另一回事。
沒動一兵一卒,地拿回來了,人也回來了,有的地方是打回來的,有的地方是談回來的,得有那個耐心,有那個底氣,片馬就是這樣,不是說不敢打,是知道什么時候該談,什么時候該等,得有讓人坐下來跟你談的實(shí)力,片馬不是撿回來的,是咱們自己一筆一筆賬算清楚,堂堂正正拿回來的,現(xiàn)在片馬那地方挺安靜的,家家戶戶冒著炊煙,幾十年太平,以后也會是這樣,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地還是那塊地,一個國家什么時候最讓人踏實(shí),不是聲音最大的時候,是安安靜靜把自己的東西一件件拿回來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